<p class="ql-block">从根本上来说,这主要是源自于他们笔下完全不相同的线条形态。</p><p class="ql-block">在《九成宫》里,欧阳询大多时会用直线来造型,几何状的笔画彼此搭建,给人以匀称且理性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而《雁塔圣教序》中,具有圆曲弧度的线条,则是褚遂良更为感性的自我表达。</p> <p class="ql-block">当你没有做过对比时,看起来这两种字好像差异不大。但当你读懂后,你就会发现他们二人对同一书体,完全不同的两种表达。这其实就是读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局部</p><p class="ql-block">古人常常用“险劲”来形容欧阳询的字,里头有一种来自于结构的紧张,在敏感与严密中,是平稳和险绝的微妙结合。</p><p class="ql-block">而《雁塔圣教序》有丰富的线条变化,褚遂良更愿意展示自己运笔时的痕迹,于是点画提按中,也能够体会到他的情绪起伏与某种抒怀。</p><p class="ql-block">因此有人概括说,欧阳询是“结构大师”,褚遂良是“线条大师”。两种风格的背后,是二人完全不相同,却同样鲜活的性情。</p><p class="ql-block">这是否可以当做是对“见字如面”这个成语的另外一种解释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