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两条腿走路 财富广场1813室——从孝肃街说起

站牌下项目组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春天的故事</b></div><div><br></div> 孝肃街在贵池人尽皆知。其历史不算悠久,大部分房屋建造于民国末年及解放初期,后经不同程度改建或加建。至21世纪头几年,老街破旧不堪、寂寞冷清,残存数十户人家。后经政府调研论证,启动孝肃街历史文化街区复建工程,西至府学巷、北至已建住宅楼、东至和平路、南至翠微路已建住宅楼。占地约32亩,房屋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二层框架结构(局部三层),整体外形为仿古徽派建筑。复建完成后,被规划为旅游文化一条街,以经营古玩陶瓷、奇石根雕、书画等旅游文化商品为主。<br> 2019年上半年,我萌生了将项目落地的想法。推测时间应在2019年3月底至5月初。当年1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写《2018年创业报告》之际尚未考虑。至于具体时段、因何缘由萌生此想法,回想不起来了。<br> 孝肃街离我家不过三四百米。在家的那些日子,时常到孝肃街走一走、坐一坐。自2010年复建工程完工、商家入住已有九年。如今行走在街巷,体味不到烟火气。热闹一些的,白天里只有古玩商贩摆摊的那一条道了;到了晚上,“文化惠民工程”的放映师傅到孝肃街西南角放电影,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和闲暇的中年大妈坐在红壳塑料凳上看。孝肃老街历史繁华与烟火气息早已消散;复建的孝肃街平淡如水地度过九个春秋,其高光时刻应是2013年被《冷枪手》剧组选为取景地,并在此开机。此后偶被本地论坛网友传几张照片、写两篇小文用以怀旧,抑或再现于街坊邻居的叹息。<br> 拂去这九年平淡如水的表面,方才发现总有店主、老板陆续进驻此地。或许是租金不贵的缘故,不少店家搬到过来后一直落在这里。至2019年,除去尚不对外出租的二期外,一期90余间商铺,未入驻的所剩无几。想来自己的项目符合孝肃街的“文化旅游”街区定位,有意落地于此的我便向管理方打听,得知目前正在审计,暂停对外出租计划。便留下联系方式。又问什么时候结束。答,至少俩月后。<br> 转眼到了6月。兜兜转转出游一圈又回来,带回两大箱书。此前还有一些书堆在家里的小房间。这些书积在一起,使小房间拥挤凌乱。过几天母亲就要从武汉回来。倘若如此场景被她看到,肯定逃不了一顿数落。遂抓紧时间物色办公场所。原先落在孝肃街的设想早已泡汤;考虑该场所要用来注册公司,故定位为写字楼。这次汲取在武汉租房时严重低估通勤距离及时间成本的深刻教训,离家两里地以上的一律不看。我没选择与家在翠微路及长江路交叉的十字路口构成的坐标系内的同一象限的金汇广场写字楼,因为楼内脏且破旧;相比之下,居于金汇广场斜对角的财富广场就干净许多。我看中了1813室有此前租户留下的五张桌子和五把椅子,心想这可以省去一笔置办办公家具的费用,便尝试联系1813室的房东。<br> 房东在铜陵工作。得知我的租房意向,便问我是否确认看好了。我说没问题。7月5日中午,房东过来与我签合同。得知:房屋产权面积40.18平方;物业费1.8元/平米/月;确定:租金850元/月;水电自理。商定:租金半年一付。房东说,合同可以一年一签。我说,签两年吧。房东高兴,我也高兴。<br> 这算是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br> 我在这里待了整整两年。头三个月,尚有“创业、就业两条腿走路”的从容;待到金秋的余晖落下,迎来的是人生的第四个冬天;山穷水尽之时抓住报考社区工作者的机遇,在年前得知笔试入围;赶上疫情,在家圈了一个多月,至3月初疫情好转后来这里抄字典,以缓解在体检和录用环节等待中的焦虑;次年7月参加工作;此后下了班在这里读书写字,至晚10时后家里学生都走了方才回家;最后几个月,做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学问与学科编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