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父亲

谢文亮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出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陕北农村,没有文化,一生务农。十九岁结婚,三十七岁丧妻后一直单身至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兄妹七人,母亲因生孩子大出血,没来得及医治,33岁英年早世时,大哥只有虚十七岁,最小的妹妹刚出生。</p> <p class="ql-block">父亲为了维持一家的生存,起早贪黑,勤俭持家,白天上山干活劳动挣工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夜晚坐在煤油灯下缝缝补补,会做鞋子;学木匠,会盖房子;推滚碾磨,家常便饭,里里外外,样样能手。风里来雨里去受尽人间的煎熬。既做爹又做娘,含辛茹苦养大了七个儿女。为了赚更多的钱供我们四个不同程度的上学,给我们七个成家,他上银川到四川做了好多卖买生意,这一切不知花费父亲多少心血。</p> <p class="ql-block">现在他年过八旬,父亲倔强的性格还是没有改变。他勤劳一生,不愿拖累儿女,又爱和政策做对,每日上山放羊,抽空田里种地,儿女阻止不了,谁的劝说也不听。</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以来,陕北的志丹县推行封山禁牧,退耕还林,大多数农民进城搞第三产业。羊不让放了,地也种的不多了,集中连片苹果产业,父亲理解不了政策,看不惯社会。认为农民“以食为天,种地是本。”陕北的经济只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退耕还林,发展果业,只能一时,不能一世。</p> <p class="ql-block">为了阻止父亲放羊,儿女们只能背着父亲,里应外合一次次把羊卖掉,父亲倔犟的再次买回来。村上、乡上处罚多次,我们绞尽脑汁阻止不了父亲放羊的决心,一直到他老人家八十三岁那年病倒瘫痪,不能上山,才放弃了继续放羊的念头。</p> <p class="ql-block">父亲一生没有进过医院,在他病倒瘫痪时,儿女们为了尽孝心,将他送进医院,住院检查为脑出血,伤度为70%以上。为了确诊,我们将CT片传送到省市大医院进行复查,大夫共同确诊为需做开颅手术,否则瘫痪不起。我们告知父亲,准备开颅,谁知父亲坚决反对。认为他自己意志坚强,只是得了感冒、风湿类的病,吃吃药打打针就会站起来。给他析释析释就可以了,我们考虑他年岁大了,就随他意了。儿女们基本不报啥希望了,以为他永远站不起来,瘫定了。不曾想住院半个月,奇迹出现了,父亲身体能动了,每天喊着要起来走路。经过半年的诊治和父亲坚强不断的努力,走路锻炼,真是神奇,现在已会走路,很让人羡慕。</p> <p class="ql-block">为了报答他的养育之恩,我将八十五岁的老父亲从乡下接到县城,让他享受生活,过几天城里人的幸福生活,安度年。可是父亲住不惯城里的楼房,用不惯城里的坐便器,呼吸不惯城里的雾霾,看不惯城里人的着装打扮。我只能将父亲送在县城小石山姐姐家住,我给姐姐买米、买面,只要有空,我就去看望,送水送饭,隔三差五领着父亲上街转转。</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流逝,父亲越来越老了,跟不上时代,看不懂电视。我见他无聊,给他解闷放电视看新闻,若看到新闻联播播什么会议开幕了。他便逢人就说,中央让“开牧”放羊了。我给他放电视剧,若有战争,他说:“又要打仗了,你们做好防备”。我给他放古装剧,他说:“社会动荡了,红宝坐朝也。”我给他放动画片,他说:“日本人要打来了,真人不敢出现,让熊大熊二做皮影,糊弄人心。”我给他放说书磁带,他说:“胡宗南敲锣打鼓快要来了,让妇女们赶紧藏起来。”</p> <p class="ql-block">遇见走街窜巷做广告宣传,上门发宣传单的,他说:“那是送鸡毛信的,你们不要多嘴管闲事。”听到走街窜巷、骑摩托带着扩音器收破烂的、喊着收长头发的、收废旧手机的,他说:“那还是送鸡毛信的,长头发是女人,暗示人们要多生女儿,女儿孝顺,能养老送终。”我理解为父亲认为计划生育政策还紧。</p> <p class="ql-block">有时父亲心情好了给我说:“我能活百岁,儿女都成家了,没有拖了,我还要找老伴。"他很崇拜毛主席,篮色的帽子上永远别着一枚毛主席像章,逢人便讲,这是中国人的能人,中国人的救星,中国人的贵人。</p> <p class="ql-block">每当我想起这一时时、一幕幕,对父亲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父亲的一生是伟大的,经历是艰难曲折的,意志是坚定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呵护自己的儿女,而他却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现在他什么也得不到,也理解不了,只有幻想和妄想,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就是我倔强父亲的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