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泰州之春

夹竹桃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i>古城泰州之春</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映红</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印象中的泰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苏中古城。今年三月,应我市友好侨联泰州市侨联的邀请,才得以走近这座长江下游的滨江城市,感受其厚重的人文底蕴。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对古城泰州印象却如春潮般在心底滥觞起来,一直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古之泰州又名“海陵”、“海阳”,原为长江口与黄海交汇处的一片陆地,是江淮之间通江入海的交通枢纽和重要门户,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百谷汇集之区”之称。州建南唐,文昌北宋,汉初(公元前117年之前)置县,东晋时(公元411年)设郡,南唐时(公元937年)为州治,取 “国泰民安,龙凤呈祥”之意,故名泰州。古之海陵与金陵南京、广陵扬州、兰陵常州齐名,并称“四陵”。现下辖靖江、泰兴、姜堰、兴化四个县级市和海陵、高港两区,面积5793平方公里,人口503万。泰州通江达海、兼容并蓄,江、海、淮水激荡于斯,吴、楚、越和中原文化交融于斯。江海交会之处,日月之行,潮涌潮落,气势磅礴。唐代诗人王维惊叹:“浮于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喷于乾坤,江城入于泱漭”。 </p><p class="ql-block"> 古泰州城与水紧密相连,城内外水网密布、街渠相依,形成了以稻河为南北长轴,两座城池为其双翼,外城河与城内的玉带河交错环绕,水绕城、城抱水、街河并行、水城一体的城市格局,因形似凤凰,又有凤凰城的别称。泰州的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水,清凛凛、滑腻腻,捧起一抔,晶莹透亮,轻柔摇晃,于掌心流动,其间充盈着生命的灵气,让你不忍弃之。真是一块灵异之地啊!打开时间的褶皱,检索汉唐古郡数千年的记忆,不得不承认,历史对这座凤凰城的确十分青睐。自古粮仓,人文锦绣,几无兵连祸接之痛,仅有的宋金对峙的铁马金戈,依稀的岳家军团,也如惊鸿一瞥,瞬间湮没在历史的传说之中。两千年来,佛音稀释了攻城掠地的冲动,琴声抚平了强取豪夺的狂野,身偎江口,面朝大海,自成一片天堂。</p><p class="ql-block"> 泰州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名贤辈出, “儒风之盛、夙冠淮南”。《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评话宗师柳敬亭、《桃花扇》作者孔尚任、《镜花缘》作者李汝珍、书画大师齐白石、现代著名教育家吴贻芳、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等,均出自这里,他们是泰州历代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代表,在泰州历史上留下了璀璨的篇章。泰州还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出生地,伟人生于斯、长于斯,在此留下青少年时代不平凡的足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泰州历史文化的星空中闪烁的群星,不逊于任何一座中国的古城。</p><p class="ql-block"> 春天的泰州掩映在绿树和呼之欲出的花丛之中。鹅黄的柳、翠绿的杉,碧波荡漾的流水,处处透着春的气息。从梅园、柳园、桃园,一路走到望海楼,透过正在兴建的“文化艺术三家村”, 我们感受到泰州在其淡雅的气质中透露着从容、端庄、静穆和清朗。徐一清先生在《泰州赋》中描述泰州:“泰州江北水乡地,有异江南。其间大河开阔,风帆远近;港汊曲折,芦荡幽深。城皆环河,村必抱水。万篙齐举,千舟竞发;麦风秧雨,此唱彼和。”在沧海、河流之间,穿插着城垣、老屋,于清风、明月之中,充盈着水、植物与诗歌的芳香,渗透着一种寂然无语的温存。生命掩映在自然之中,自然之中涵养着生命,置身此地,真的让人物我两忘。</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泰州老街。老街位于波光粼粼的风城河东,紧依景色秀美的桃园风景区。这是一条全用旧麻石铺成的长街,街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明清风格的青砖小瓦的店铺。朱红门楼,青灰墙壁、石刻砖雕、翘角飞檐、大红灯笼、五色店幌,处处透露着厚重、幽静和深邃。漫步街头,沉醉其间,浓浓的古韵在胸中流淌。心之所到,景之所到,情之所到。泰州老街号称“苏中第一小吃街”。不必东奔西走,天下美食这里应有尽有。老街两边,茶楼酒家楼匾相连,户户相望,几百米长的老街汇集了400多种来自五湖四海的特色小吃。既有产于本地的美食,泰州的生姜干丝、靖江的蟹黄汤包、姜堰的王五牛肉面、泰州“三麻”等,也汇聚了天南地北的风味小吃云南过桥米线、山西刀削面、四川酸菜鱼、浙江鸭汤团。人们闻香而来,或呼朋引伴,或携家带口,观街,赏楼,品食,既享受又放松,何乐而不为?听友人介绍,老街建成开街以来,每天车水马龙,从早到晚,游人如织,真正让人钦羡。</p><p class="ql-block"> 老街的喧闹辉映出古泰州的繁盛景象。也是现在快速发展的泰州的一个缩影,今天,这个仅仅建市13年的苏中新城,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后起之秀。这里是春兰集团、扬子江药业的摇篮,中国医药城,已成为泰州一张崭新的名片。“生态游湿地,民俗看会船;十里溱湖碧波荡漾,千篙万桨竞逐春潮。”泰州人正在倾力打造又一张名片。潮平天地阔,风正一帆悬。灵秀、睿智的泰州人,正积极融入加快发展的崛起洪流,悄然缔造新的历史。我相信,一个快速发展的泰州正以新的风姿呈现在人们面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自然朴实的美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读映红之《古城泰州之春》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顾永伯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一座城市总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情,而透过风光风物的层面,发现挖掘总结其更深层次的内涵的,大多是来此的外地友人。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生在福中不知福吧。</p><p class="ql-block"> 李映红是我的同仁,友好城市的外办主任,今年春应邀来泰州作客,陪她浏览了泰州的望海楼、梅园、老街等地。今天拜读她的《古城泰州之春》的游记散文,一行行读下去,让人眼前一亮。作者在泰州一天的游览可谓是行色匆匆,但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她文中所述,“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对古城泰州印象却如春潮般在心底滥觞起来,一直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b>从文中我看到映红对泰州的历史、人文脉络是了如指掌,游览途中观察又是细致入微,《古城泰州之春》每段每句,遣词用语都十分精致,妙语叠出。</b>“春天的泰州掩映在绿树和呼之欲出的花丛之中。鹅黄的柳、翠绿的杉,碧波荡漾的流水,处处透着春的气息。从梅园、柳园、桃园,一路走到望海楼,透过正在兴建的“文化艺术三家村”,我们感受到泰州在其淡雅的气质中透露着从容、端庄、静穆和清朗。”<b>这段文字,除了她的慧眼锦心,还有文思灵动;既有景,更有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所以好看耐读。  </b></p><p class="ql-block"><b> <span class="ql-cursor"></span></b>人们常说,真性情,真文章,<b>慧中还要秀外。 </b>文字表达的是人的瞬间感受、感悟。“在沧海、河流之间,穿插着城垣、老屋,于清风、明月之中,充盈着水、植物与诗歌的芳香,渗透着一种寂然无语的温存。生命掩映在自然之中,自然之中涵养着生命,置身此地,真的让人物我两忘。”<b>她的文笔是那样的潇洒,美丽中蕴含哲理,读后映红的文采与为人我难忘。</b></p><p class="ql-block"><b>  </b>其实,与映红所在城市相比,与江苏的 众多城市相比,泰州怎么说还只是个小弟弟。感谢映红对泰州的赞美,欢迎明年春天你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