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节后第五次茶话会如期举办,老地点老面孔老相识,无需客套,穿着随便。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次握手,一次拍肩,那种不言而喻的无声招呼,穿过时空,越过性别,几十年铸就的友谊荡漾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就是知青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稀后的我们对这种碰头尤其珍惜,深知余生的路上由同道中人搀扶才显珍贵,夕阳只有在相互映衬下方能霞光万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有大病初愈的银松兄事隔半年后亲临,群主与馆主都很开心,第一个把这好消息召告会友。再次集合与缪兄同框,并把相片的背景拉到五十三年前,我们生产连队的10号条田路口,那年那月那天的情景又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望着饭桌上的银松和有年,记忆细胞在脑海中瞬间回到半世纪前。学校里他们是同班级,连队中他们是同班组,当时瘦弱的身板,稚嫩的脸庞,略带羞涩的眼神,站在连队集合的队伍里,神气活现的“马快”队长对部下布置生产任务时,误认为他们是兄弟俩,命令组长分给他俩扁担一根,大箩筐一只,与女同胞同工同酬,以示照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此他俩影形不离,劳动中互帮,生活中互助,就是赖在床上请病假,报告也有对方代批。直到先后返城,工作不在一个单位,况且事业的发展上各有千秋。一个是国有大企的领导者,一个是摄影行业的佼佼者。虽各有各的志向,各有各的家庭,但兄弟般的情谊始终如一。就拿这次死里逃生的缪兄来说,连续16个小时的手术,麻醉过后大脑刚苏醒没几天,舌头还不太灵活,要紧与这兄弟报平安。在康复的几个月里,随着身体的逐步恢复,是异姓兄弟有年亲手做的菜肴把他的食欲提振,给他体检报告上的指标增光添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9年的3月6日,群主的记忆中是这样的:红卫一队为我们知青的到来开了欢迎大会,并有一老妇负责《忆苦思甜》报告会,眼泪鼻涕一大把,这个苦那个辣,一时头脑混乱,明明控诉旧社会,居然说到了三年自然灾害?接着有吉明勇与沈凤英(上面照片中30年后还见过)摇花船,苏北扭秧歌,一边还用苏北方言小调来哼唱,那个调调对当时只有样板戏忠字舞的年代有些黄色,台下的小将们似乎还未睡醒,另外千里之外的方言一时翻译不过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有文革前下乡的无锡老知青演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劳动生活关过了,要找对象扎根农村等等。由于水土有些不服,几天几夜的劳累未消,思想上根本接受不了杨寿乐的观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产连队正在为春季的备耕备种筹备,人手缺乏,一下来了这么多“小蛮子”既喜且忧,于是会一点手艺的老农工连夜准备工具,争取早日把农具当武器发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7日拿到工具的当天有些新鲜感,记得沿河渠的边上蹲满了同学们,手拿刀砖像模像样的磨起了镰刀、锄头、大锹,“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农们鼓励着!有点人还未干活手上已起泡,农民学徒工53年前的今天开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昨天银松健康的归来,使大家如过节一样快乐。说也奇怪,经过大风大浪的他,虽说手术后消瘦的身体还显单薄,但一见到同甘苦共患难的老同学,知青们,那精、气、神又回来了!还把我们的接风变成了你的请客,有年你兄弟俩配合的太好了,只能再次谢谢你们哥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茶话会的姐妹们,穿红戴绿特喜庆,年轻的萍小姐唧唧喳喳带来了青春活力!</p> <p class="ql-block">祝福我的老同学们,知青战友们,你们的健康是我最大的快乐,有你们成为我余生的同路人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