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流下一条小河,向西过马金铺再向西一直流入滇池。这条小河有很多石头,因称石子河。在石子河流入滇池的一小片平坦的土地上有个古村落叫石子河村,近代改名为听起来颇觉文雅的海晏村。村子西临滇池,南依梅家山,相传梅家是第一个落藉于此地的人家,但现已不可考,村中也无梅姓人家。一位老人说,他们祖上来这里到他是第十三代,和大多数云南人一样,他们也来自南京柳树湾高石坎。如此算来,海晏村应该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另一位老人说,村头梅家山上的石龙寺是明代的建筑。石龙寺2019年被公布为县级(呈贡)文保单位,但不知什么原因,现在围挡起来拆除了,我们无缘见其面目。</p><p class="ql-block"> 村落从南到北沿滇池岸布局,骨干是一条长度为两公里的青石板路,虽然不是太宽,但相较一般的村子还是显出了气派。村民解释整个村子是一条龙。</p><p class="ql-block"> 海晏村传统半渔半耕,1/3的渔民,2/3的耕农,过去曾经有一个繁荣的市场,这从保留下来的宽敞的古渔码头可以想象。在码头远眺西山和昆明城风景绝佳,而夕阳西下时滇池水面千帆归岸的情景更令人激动。只是前些年滇池的污染,现在的十年禁渔,这样的景象早不复存在。不过“海晏夕阳”仍是如今都市居民兴起的网红打卡圣地。</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们更属意那些夹杂在丑陋的现代水泥楼房中破败的老房子。村中最有特色的建筑称为“七十二道门”,它由五个庭院八个天井六十多间房子七十二道门组成。从它严整大气的门前石柱础和雕刻精细的房屋横樑,可看出当年村中大姓的辉煌。村民记得的名人肖大中,1926年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六期,后任云南保安司令部少将高参,1950年随卢汉和平起义,后来一直生活在昆明城。肖大中故居是一幢中西合璧的院子,现在作为社区的养老中心,但大门紧锁,公告说疫情期间不开放。</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昆华女中疏散搬迁到这里,据说还曾经有一些搞不清身份印度人来住这一段时间。那也是海晏村的一段热闹日子。最萧条应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打工潮,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土地流转了,滇池则变一湖污水臭气熏天。时移景迁,今天我们看见岸边泛起的清清的滇池水,仿佛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轻人又陆续返回村中,开小饭店小商店做旅游生意,招牌小吃是呈贡王家营凉碗豆粉。老人则在路边摆摊卖小菜,也有个别外省人来租房创业。听闻有关方面申报海晏为古渔村,准备投资开发为旅游景区,不知道海晏村又将迎来怎样的历史?</p><p class="ql-block">2022,3,6</p> <p class="ql-block">村中的青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肖大中故居</p> <p class="ql-block">七十二道门之一</p> <p class="ql-block">七十二道门之二</p> <p class="ql-block">传统院落</p> <p class="ql-block">石雕柱础</p> <p class="ql-block">卖咸菜的大妈</p> <p class="ql-block">所剩无几的阁楼</p> <p class="ql-block">菜地改造成小吃店的水景场院</p> <p class="ql-block">码头沙滩</p> <p class="ql-block">古渔码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