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书、交友与人生境界

明月心

读书和交友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关于这方面的格言警句数不胜数,稍微有点文化的人都可以信手拈来几个。比如开卷有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等,这是说读书的。关于交友的也很多,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多个朋友多条路等等不一而足。许多历史名人读书交友方面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千古流传。我们都知道李白铁棒磨针的故事,知道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知道桃园结义和管鲍之交,还有很多很多,历史学家也无法全都一一列举。<br><br>中国的传统文化鼓励人们多读书多交友,但对于如何读书如何交友相对而言论述较少。其实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读书在某种意义上绝对不是越多越好,交友在某种意义上也绝对不是多多益善。比如青少年不读历史经典,而对黄色书刊情有独钟,这样的读书肯定是有百害而无一益。某些人不喜欢结交正直之士,却热衷于和黑道高手蝇营狗苟,这样的交友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读好书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但读坏书同样也能让人走火入魔误入歧途。交益友能学到朋友的许多长处,得到朋友的许多帮助,但交损友也会不自觉地沾染朋友的一些恶习,丢掉自己的一些优点。 在个人辨别能力不足够强大的时候,读书要读好书才能开卷有益,交友要交益友才能增长才干。当自己的明辨是非能力足够强大的时候,读什么书交什么友就不是太重要了,你已经融入社会,对各种场景都能应付自如。达到了读书不论好坏,交友善鉴益损这种境界,你就会不为外物所累,无论对书对友都可以做到取其精华,剔其糟粕,你就会身心日趋成熟,真正形成属于自己对世界万物和复杂人生的认识。<br><br>随着市场大潮对传统的强力冲刷,当今中国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交友的目的较过去而言,功利色彩越来越浓。如果仍然以严肃的心态去品味文化,以真挚之心选择朋友,大家一定会认为这种人乃迂腐酸儒,在日常生活中大众会觉得很异类。春风惬意喜欢与幼稚的聊天和偷菜者结缘,鲜花美酒喜欢为忽悠说谎者们奉献,而有良心的学者,如果赶上这个戏说时代而不会变通,不是有天将降大任之使命者,注定是要与寂寞孤独作伴的。<br><br>我经常想,一个信仰金钱的社会,天下熙熙皆以利来,天下攘攘皆以利往,利益驱使资本以歪曲经典、颠覆传统为时尚,交友越来越讲身份,越来越讲背景,有几多友情要看能带来几多好处来决定。我不知道这样的文化,这样的朋友还有多少是属于个人的。反正让自己为别人而活着,让自己的心灵和言行脱节,我这种人无论如何做不到。<br><br>禅宗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种境界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人之修养也一样,一开始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心灵愉悦,后来就会掺和许多物质的东西,再后来恐怕就又看破红尘回归心灵。有的悟禅者一辈子也悟不透禅机,有的读书人一辈子也提高不了修养,这些大概也只有那些有一定修养的人才能读懂,追逐名利之徒也不会读这些东西的。 托尔斯泰说:有的人朋友很多,但有用的不多;有的人朋友不多,但有用的不少。反正我交朋友是用真心来交的,交得是心灵感应,讲得是友谊长远。现实无论官场之上,还是商贾行当,抑或是市井之间,大都被异化成互相利用追求利益最大化了,无非是吃喝玩乐酒色财气而已,结果是物质感官上风光享受了,心灵精神上疲惫空虚了,这种人无论当多大的官,有多大的家业,行为上有多么嚣张,都不值得羡慕,这种人永远也只能在低层次上生活,充其量不过是行尸走肉,君不见当金钱主宰的友情如雨打浮萍时,那溪流中的落花是何等的凄惨。<br><br>在这样一个物质喧嚣的社会,留一片净土给自己的心灵,让真诚永驻精神空间,学苍松翠柏四季本色不变,这样的人生才能淡定而精彩,这样的人生才能品尝到天地自然酿造的雨露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