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母亲

天成乐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写在前面的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写起来,总想多写,细写,越是这样,语言越不流畅,有时候觉得颠三倒四,东拉西扯,词不达意,意不传情。拙劣的笔不能再现她老人家的形象!有些惭愧,对她不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母亲和中国千千万万农村妇女一样极为普通。没有惊心动魄的经历,只有一些琐琐碎碎的小事情。只有一些有关柴米油盐醋茶,穿衣吃饭的事情。但是这与我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一共兄弟姐姐十个,我是最小的一个。据母亲说最先出生的几个孩子都夭折了,这让她每每想起来总是伤心,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母亲的心头肉,怀胎十月极为不容易,凡是做母亲的我想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是1920年正月初九日出生的,1998年三月二十日离世的,终年79岁,年数用的是公历,月和日用的是农历。母亲生我时已经43岁了,属于高龄产妇。据母亲说她体质很弱,我体质也很弱差,担心不会把我抓养成人,出生后便将我放在一个尿盆上想让我自磨自死吧!想不到我居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而且母亲还把我抓养成人了。听到这些事,不由得让我推想她生我养我是多么的困难和不容易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本队里的老师已经不能够教我们了,我们这一群孩子只能到距离队上十多里外的大队中心小学上学。那时候我们上学叫做三乎乎,早上麻乎乎,中午热乎乎,晚上黑乎乎。早上去学校鸡一叫,就由母亲叫醒我,她自已就摸着煤油灯或者满身油污的清油灯给我做一碗香喷喷的面条让我吃了喝了才送我出家门去上学。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她都每天坚持这样做,这一点最让我一辈子都不会也不能忘却的!她这样坚持精神给我也影响极大,每当我做事每有偷懒懈怠或不能坚持时,一想到母亲当年的情景,我会情不由主的不敢偷懒,一定要坚持做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些年月,人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吃不饱,穿不暧。母亲有胃病,自我记事起就有了,每年仅有的一点白面,一家人留下让母亲去吃,其实母亲哄了家里其他人和她自己,她落了名,我真正落了实。她烙了白面馍做了面条都让我吃了。因为我那时候年龄小,吃的自然,也吃的理安,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实在对母亲不起。她总是省吃俭用,把家里的事情搭理的很周到,虽然家里各方面过的都很艰难。每当夜深人静,尤其到了冬天,母亲守着一盏灰暗豆大的清油灯,给我们一家人做衣服。不是沾鞋底,就是纳鞋底,或者用麻绳上鞋子,或者补破烂的衣服。有些时候会彻夜彻夜的赶做。我刚睡下她在做,半夜醒来她还在做,在昏暗的灯光下她那瘦弱的身躯倒影在后面的墙壁上,又是那样的高和宽,天亮了她仍然在做。这个镜头每每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呈现在眼前,多少年过去了,还是那样清晰具体,历历在目。长大读了孟郊的诗,我才真正体会出来母亲那份为儿女,为我们一家人操持家务任劳任怨,忍耐和负重,生活就在母亲手中操持着维系着,一天一天的往前挪动着,一天天的过往着,一天天的我们兄弟姐姐在成长着。她脸上却被无情的岁月刻上了深深的邹纹,身子骨一年一年的衰老下去了。现在我有时在想,当年如果没有母亲操劳,生活将会是怎样的情状呢!母亲的功劳母亲的无私,母爱的宽广和伟大,我们这些子女是无法做到的,她丝毫不在意儿女的回报,也没有半点怨言,有母亲就有家,母亲在哪儿,家就在那儿。母亲营造的安静的舒适的港湾,我们儿女就有了航行的方向,有母亲我们儿女也就不会偏离航向,有母亲我们儿女就有了做事的主心骨,做事好象就有了依靠,没有了母亲心里觉得空荡荡的。她的情愫就是在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出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上初中了,想买一本巜现代汉语词典》,就向母亲說了,她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积攒了好多年的不超过10元钱,从其中取出5.5元人民币给了我,让我买了那本词典。这些钱还是大姐省吃俭用一次一次送给母亲的。当时取钱情景我到如今还清晰记忆着。她有一口脱了红油漆大箱子,据母亲说是外爷给她的赔嫁妆。平时她的一些重要物件都塞满这口箱子里。那天,急忙拿来一种老式钥匙打开了锁子,那把锁子的形象很清楚,但现在我总不能用语言描述出来,总之是那种很老很老的样式,现在恐怕只能在好事者喜欢收藏的家庭里,或者博物馆里才能见到。从箱子最底层,伸手摸了一样东西出来,其实是一个包。母亲珍重放在大腿上,一手还端着一端,先是剥开用线绕了好多圈儿,另一只手剥过一层,又一层,足足有五层的小片白布,最后才拿出一个钱卷儿,这个卷儿里有五分的一角的二角的五角的,还有一元的,总共不过十元,从中数出5.5元送给我,抬头还望了我几眼,最后一眼,还盯着我看了足足有十几秒吧才离开。母亲那眼神,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里。她仿佛要告诉我:孩子,你可要记住了,一定要好好读书啊!那本词典一直陪伴我读完我上的学校,我上班工作教书时候,还用它查找词语,中间曾经好几次用透明胶带沾过,尤其目录几页破损的最厉害,一两个角都丢失了,外面都变成灰黑色了。后来词典翻印了好几次修订了好几遍,我又买了几本工具书,其中就有一本巜现代汉语词典》。现在留存下来有关母亲的物件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本词典了!先说那5.5元钱,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相当的贵重,当时一大张白纸才7分钱,一包火柴2分钱,一个土鸡蛋7分钱左右,一斤羊肉大概五角钱吧!这本词典对我的帮助太多了,在那个缺钱又买不起书的岁月里,除了课本和那本词典,再没有文字的书可读。它也可以说完了我的上学梦,成就了我的工作梦。我今天只所以能够外出工作,争点钱养家糊口,还为国家奉献我的一点绵薄之力,是母亲坚持的结果,是母亲坚决的支持我供养我的结果。当时母亲不知从哪里得到一种认识,一定要让我读书。家里父亲哥哥姐姐都不在意我的读书。只有母亲分外的重视,再次我要万分的感谢母亲,她不单给了我生命,还供我吃饭穿衣,给了我一个特别温暖的家,尤其坚持让我上学读书,供我上学读书。毎个人对母亲的依恋之情要比别的亲人来的深,来的重,来的广,来的特别,这是人类的共性吧!但是我尤其有如此的刻骨铭心!母亲晚年因为摔了一跤,大腿骨折,整整睡床四年,我一年四季外出离家工作,对母亲照顾和奉养很少,我深深的感到不孝,内心十分的愧疚!我在这里要特别的感谢三哥,三嫂,母亲临终前这四年全由他们陪护!同时我真诚奉劝年轻朋友们:乘着自己父母亲还年轻还健康的时候,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吃穿要求,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的生活需求,尽可能满足他们精神需要,忙中抽闲多回家看看,奉养他们,孝敬他们!陈红演唱的那首巜常回家看看》写的太好了,唱的太棒了!唱出了天下父母的心声,唱出了天下儿女的共同心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我只选择了几个细节聊表我对母亲的敬意、深深的思念和沉痛哀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忆母颂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岁月长河思母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慈颜笑貌刻心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操劳家务身疲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育子成才意未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夜半缝衣灯畔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晨兴备膳灶间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深情厚爱难回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唯把诗篇颂德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呜呼!母亲离我而去整正二十一个年头了,愿谅您不孝的儿子,才提笔写关于您的文字!呜呼哀哉!但愿我敬爱伟大的母亲在天之灵有知!呜呼哀哉!但愿我通达事理的母亲护祐您的儿子生活幸福!呜呼!我的母亲永垂不朽!儿子写于二0一九年十月三十一日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