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阳光踏着初春的脚步,新风晕染着研讨的气息。为加强我校小学语文学科建设,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3月1日至4日,滕州市实验小学文化路校区举行了语文学科各年级立标课例展示活动。</h3> <h3> <b>一年级立标展示课例《四个太阳》</b></h3> <h3> 石晓晨老师执教了一堂有趣的课例---《四个太阳》。在课的开始采用游戏互动导入,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并学写了“太阳”一词。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生活中识字等。在理解“香甜”一词时,教师借助水果让学生们去闻一闻、尝一尝,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理解了词义。低年级朗读能力的培养是重点:自由读、老师范读、分组读、师生对读点燃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读书兴趣。</h3> <h3> </h3> <h3> 整堂课,石老师不仅注重孩子们要读好书,识好字,写好字,还时刻关注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h3> <h3> <b>二年级立标展示课例《一匹出色的马》</b></h3> <h3> 杨荣华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课堂----《一匹出色的马》。课文充满生活情趣,杨老师紧扣课题“出色”,抓人物对话,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受爸爸的智慧、妈妈的温柔、妹妹的天真可爱。</h3><div> 教学中,杨老师走近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同学们小手如林,跟随老师感受到了人美、景美、心灵美的和谐画面,真是堂有趣的智慧课堂!<br></div><h3> <br></h3> <h3> <b>三年级立标展示课例《荷花》</b></h3> <h3> 孙彦晗老师执教的《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br><br></h3> <h3> 孙老师执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感悟语言。她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运用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配乐读等形式,实现了预定的训练目的。<br> </h3> <h3> </h3> 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是实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核心目标的有效途径。在课堂的最后,孙老师以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写喜欢的植物,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b> 四年级立标展示课例《短诗三首》</b> 四年级王卫卫老师执教了《短诗三首》一课。本课选自冰心的诗集《繁星》,她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反复歌颂着爱的赞歌,其中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歌颂是最引人注目的主题。 王老师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div> 板块一:阅读欣赏 ,整体感知。<div> 开课引导学生走近冰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读出诗歌韵律,初步感知诗人表达的感情。</div><div> 板块二:多种方式, 体会情感。</div><div>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能把诗歌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体验,通过想象和联想,感悟诗歌中的优美语言和形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br></div><div> 板块三:创编诗歌, 感受魅力。</div><div> 教师利用这个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联想感受诗歌的表现力,能用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br></div></div> <b>五年级立标展示课例《手指》</b> 宋乐敏老师执教的《手指》一课,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有完整的环节,亦有显著的个人风格。课堂上四个板块,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最终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训练,促进学生言语智能的发展。<br> 宋老师设计了四次比较阅读的学习活动。四个“比”,是基于儿童视角设计的趣味活动,又是根据学情,富有梯度的设计。<div> 第一次“比”,要求学生圈画描写姿态的关键词。这一次“比”是搜寻信息的训练。第二次“比”要学生概括和总结每个手指“干什么活”,这一次“比”是“文本概括”的训练,比第一次“比”有更高的思维高度。第三次“比”则是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划出“像人一样的性格特点”,并要求举例论述,这是思维能力又一步的跨越,这次训练是对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迁移,实现语言的运用与思维的深化。第四次“比”是由读到写的转化,是由信息的输入到语言的输出,先理解课文幽默的原因是“夸大描写,并用上拟人和举例的描写方法”,再为学生搭支架进行,练习写话。<br> 整节课通过“比一比”重组学习板块,精简学习内容,重整课文,联系生活,由教到学再到练,语文核心素养扎实有效地提高。</div> <b> 领导深入课堂 寄予希望明方向</b> 吴忠豪教授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重点就是运用语言。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他“理解”了多少语言知识和规则,而是应该看他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语言。<div> 教研路上,一次次思维碰撞,终使一堂堂语文课绽放出绚烂的光芒! 本次立标展示活动,拉动团队研讨的力量,我们力求将课堂还给学生,以集思广益为径,攀精益求精之峰,积极构建思维课堂,语用课堂,文化路小语团队行走在求索的路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