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图书馆

秋日暖阳

2月24日,尼克松基金会(Nixon Foundation)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约巴林达市(Yorba Linda)的尼克松图书馆举行主题为“破冰之旅”的纪念活动,以纪念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中美《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br> 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受邀出席活动并发表主旨演讲。网上称这篇演讲恰逢其时,文辞俱佳,应选入教材。 想起十多年前我去美国时曾去此处参观,遂找出当时的照片。<br> 建在尼克松故乡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包括理查德·尼克松图书馆和博物馆,其中博物馆由尼克松基金会和美国国家档案馆联合经营。 <div style="text-align: left;">尼克松总统故居</div><div>这栋白色二层小楼是尼克松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div> 红顶白墙、碧水映日、绿草如茵的纪念展馆。 展馆中尼克松与周恩来总理握手的塑像摆放在醒目位置,令人景仰。<br> <p class="ql-block">50年前尼访华时尽管我年龄尚小,但对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新闻简报》纪录片中的那一幕印象极为深刻——尼克松乘专机抵京,周总理到首都机场迎接。尼迈着大步向周总理伸手相握,被赞为“跨越世界最辽阔海洋的握手”。</p> 作为第一位在任期间访华的美国总统,他曾在1972年和1976年两度访华,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br>1972年访华期间,两国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世界为之改变。 坐落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肯尼迪艺术中心。<div>门前一尊绘有中国山水画的石雕艺术品,是中国人民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后面椭圆形大楼就是著名的水门大厦。</div><div>“水门事件”直接导致尼克松辞职。之后,这个后缀“门”也成为政治丑闻的代名词。<br></div> <p class="ql-block">今天,距这位美国第37任总统首次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世事巨变,沧海桑田。不变的是一个中国原则底线。</p> 50年来,9位美国总统轮番登场,这其中有靠谱的,也有不靠谱的,还有特没谱的。 President,英文名词,译为总统、董事长、校长、主席、总裁等。<br>resident,英文名词、形容词,作名词时意为居民、房客等。<br>言而有信者,总统;言而无信者,P-居民/房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来自网络的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