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子城一日还

鲁平

<p class="ql-block">今天去“子城遗址公园”游玩,开启古今时空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子城一一曾是嘉兴历代府衙所在地和太平天国听王府旧址。解放后子城先后为解放军九七、一三医院,后又为浙江省荣军医院。前些年省荣军医院在搬迁时发现了大量的古代文物,经考古挖掘保护,现今已建为“子城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沿着宽阔的府南街行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秀州古治”四个烫金大字牌坊。牌坊的背后是“首藩名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远百米处,便是高大宏伟古色古朴的子城谯楼和城墙。</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历经千年沧桑,古朴庄严的子城城墙前。抬头久久望着城墙谯楼上的“嘉兴府”三字,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远古时知府衙门的威严庄重感迎面而来,不由地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块石碑矗立在城墙前。</p> <p class="ql-block">子城拱形城门口的一对石狮子彰显威严自尊宏伟大气。据称,原城门前矗立一对石狮,后母狮子被掩埋地下。在2019年建设子城公园遗址施工时发现了母狮子,经清理修复,现母狮子重置于原位。</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子城始建于三国吴黄龙年间(229——231),已有1700多年历史。子城面积原有7.5万平方米,周长二里十步,高、厚均为一丈二尺。从三国至清代均为嘉兴(秀州)府衙署。</p> <p class="ql-block">嘉兴子城一名的由来,据传有两种说法,一说唐末在原城外又建大城,故原城改称子城;另一说法原城周围遍植梓树,故叫“梓城”,后演化为“子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光绪《嘉兴府志》称,元代子城正门有丽谯,宋时城上建天殿、箭楼等。至现代,城垣已改筑,仅存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修之谯楼及东侧城墙。</p> <p class="ql-block">嘉兴子城于2021年重修后开放。修复后的子城长百余米,谯楼为砖木结构三楹楼房,重檐翘角,宏丽壮观。垣墙为砖石结构,城上设有垛口,下置城门,门口有石狮镇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登楼远眺,禾城城市风貌和远处南湖烟雨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我漫步走进了城门。回首望去,古老的城墙见证了千年岁月,饱经了风雨飘摇,斑驳陆离的痕迹 ,映射在城墙青苔上 ,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 。</p> <p class="ql-block">眼前是衙署仪门的旧址。在古代称为桓门,宋避钦讳,改为仪门,即礼仪之门。明清时期,衙署第二重门通称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是主事官员迎送宾客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经过仪门,在衙署中路甬道的正中,矗立着“公生明”牌坊。“公生明”牌坊是官衙内必设之物,官场的箴规,官吏们引以自戒的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我走进了子城新建的知府衙署大堂《端本堂》</p> <p class="ql-block">大堂遗址。大堂旧时是官府中举行仪式、审案的地方。万历《嘉兴府志》记载:“府治在旧子城内。中为正堂,而轩其前,后为穿堂,又称后堂”。</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讲解员热情地介绍着:“子城为嘉兴历代府衙所在地和太平天国听王府旧址,曾长期作为嘉兴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是国内罕见的、保存完好的、演变脉络清晰的县、州、府衙署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考古发掘时发现明清大堂月台、前轩、堂及两侧耳房遗迹。在大堂区域内柱底磉墩垂直下方发现有五代础石,可知明清时期此部分建筑在五代原基础上重建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中心品质提升建设,子城遗址公园于2021年正式运营开放,被人们誉为“城市客厅”“城市之眼”,成为嘉兴市中心生态公园、人文传承体验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当介绍到嘉兴子城府署文化时,讲解员称:“子城内的五间后堂原称“清香堂”,宋代知府俞浙改为“修齐”,元代改为“公明”,明清时期先后改名为“端本”“帅正”“忠爱”。明宣德三年(1428),嘉兴知府齐政在子城内建戒石亭,立戒石镌刻《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清沿袭此制,以牌坊代替,称“戒石坊”。这是嘉兴古代宝贵的府署和廉政文化”。</p> <p class="ql-block">“在衙署大堂内,可以阅读子城的介绍,充分了解它的'前世今生';能看到一些挖掘出来的文物展示,像汉代的五铢钱,清代的花草纹砖雕等等。市民还可以通过大堂内的四台AR设备,扫描遗址坑,昔日'明镜高悬'的府衙大堂便可重现,一睹史料中记载的谯楼、仪门、宅园风貌”。</p> <p class="ql-block">我仔细地浏览着衙署大堂内保存的“五代宋元设厅柱础石、明清大堂柱础磉礅”等遗址。</p> <p class="ql-block">按原样修建的《端本堂》衙署庄重高雅宽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堂内的菱形窗户,别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走出衙署大堂,外四周是“明清-台基边界、青砖地铺、石板路”,“明清-基础分界,排水沟”等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久久地望着地面遗址坑内历史悠久的古代文物。古老的青砖,古老的台基,古老的石板路,古老的排水沟。一砖一石留下历史的印记,一路一沟显露出岁月沧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仿佛在细心地聆听着一位年迈的老人在诉说遥远的故事,又似乎在安静地翻阅着一部凝重厚实的历史书籍……</p> <p class="ql-block">……“从三国吴黄龙年间始建子城以来,到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朝代,有多少位文武官吏,走马灯似地在子城衙署大堂任职当差,如今都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清朝咸丰十年(1860)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属陈坤书、陈炳文等攻占嘉兴及子城后,大兴土木,建造听王府。同治三年二月,清军淮军占领嘉兴,大肆抢掠拆屋,听王府被拆卖,后失火焚毁”。</p> <p class="ql-block">……“1914年子城内建浙军第二十一团营房,俗称西大营。这里相沿为军队营房或军事单位驻地。西大营于1937年11月毁于日军的炮火。翌年7月,敌伪在子城建立“绥靖司令部营房”。至1942年,子城内大小营房共20多幢日本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1946年蒋经国在子城办“国防部预备干部局特设嘉兴青年中学”。1949年1月“青中”解散。2月,国民党预干总队从南京开赴嘉兴,分驻东大营和西大营。“青中”的部分军官、学生被编入“总队”。</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7日,在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的策动和领导下,驻浙江嘉兴子城的国民党陆军预备干部局所属预备干部训练团第一总队3000余人,毅然举起"反蒋”义旗,史称“嘉兴起义”。</p> <p class="ql-block">子城遗址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和视野,解读诠释了子城17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变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感概万千地从《端本堂》衙署大堂离去。举目远远望去,今日子城遗址公园内花团锦簇,绿草茵茵,凉亭楼榭,假山庭院,小桥流水,绚丽多彩,景色优美,成了人们学习传承历史文化,了解子城古今变迁,休闲玩赏娱乐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我漫不经心地走在通往城墙谯楼的石板路上。低头望去改造修复的宽阔石板路上嵌入有18条篆刻有历代年份和大事记录的铜带。</p> <p class="ql-block">子城自公元231年建成至今1700多年悠久的历史被浓缩在18条铜带中。我跨一步即是百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千年子城一日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