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微课课题研究,促进青年教师进一步掌握熟练教学技能、更新教育观念,为了进一步对我校省级课题《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探讨研究,于3月2日—3月4日展示了三节以微课为主题的公开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周的公开课活动,由青年教师冯娜娜老师、和倩倩老师、康屹鑫老师展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冯娜娜老师讲授的是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节课通过视频导入,通过动物们的座位图来讲授什么是行,什么是列,怎样确定行和列,怎样用数对表示。课中做有关数对的游戏,让孩子们在休息之余回顾知识。关于数对由来的微课小视频,让孩子们对数对更加了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认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授课过度语言还不够流畅自然,有待提高;课前导入的微课视频时间上有点过短;师生互动的形式(提问问题回答问题)不新颖,可尝试一些新颖的形式互动;对学生的评价不及时,缺少激励;时间分配不均;课程设计的层次性有所欠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和倩倩老师讲授的是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和老师通过猜谜语方式,回顾了之前所学的立体图形,接着引入本节新课平面图形。微课展示了最美的图形——圆形,以及让孩子动手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巩固加深本节课所学知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认真去学习、领悟上课理念,这样上课才能更有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备课,不仅仅是在纸上备课,更重要地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备课,经过反复思考与准备的过程,对课基本能做到心领神会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康屹鑫老师讲授的也是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同课异构,两位老师用不同的方式展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节课用大家已经认识的立体图形进行回顾导入,然后设置了闯关活动,第一关认一认,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并知道了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第二关围一围,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从而引出钉子板上不能围出圆形。第三关折一折,先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思考如何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折完以后,通过微课的形式,教会了孩子们如何折,并且让孩子们知道了这个这出来的正方形就是长方形纸里最大的正方形。第四关摆一摆,通过6根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大家加深印象。第五关数一数,数有多少个长方形,正方形孩子们比较容易数出,但最后难度升级是数有多少个三角形就有些费力,通过讲解,孩子们懂得了如何数。最后总结全课,本节课学习了四种平面图形以及这四种平面图形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题组的老师和领导们认真研讨每一节课,给大家提出中肯的建议。高度肯定她们把微课引入课堂,既是多媒体教学,又有别于传统多媒体,既是一节知识学习的课程,又是课堂教学的一把钥匙,应用于课堂,激发了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课堂反响很积极。为下一步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公开课活动突出“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将微课深入落实到课堂中,切实引导教师探讨课堂教学规律,钻研教材教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都上公开课的教学氛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