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3月年5日至6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双减”背景下课堂提质增效与作业设计名师教学观摩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百家争鸣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研讨会上,我们领略到名师们的课堂:或幽默睿智,或专业深刻,或具独特个性。每位名师的课堂和讲座都引发了大家更多的思考,激起了大家学习的热情,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如何真正落实双减政策,聚焦高质课堂”的精髓。</p><p class="ql-block"><br></p> 十六年前的回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是王崧舟老师课堂的特点。王老师执教的观摩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让听课的老师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崧舟老师整堂课删繁就简,集中目标。他紧扣回忆录文体的基本特征,以“反常”为主线,以三次时间点为时间主线,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让学生感受李大钊同志坚定信念、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篇文章都会有一个文眼存在,贯穿全文。本文中的这一个句子“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就是本文的文眼。王崧舟老师抓住这一点又拓展了新四军、原子弹、董存瑞和抗疫精神等资料去承前启后,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代代相传,薪火不息!</p><p class="ql-block"><br></p> 守株待兔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郑勇老师执教的《守株待兔》,为现场的听课老师解开了教文言文的疑惑。他的课堂幽默风趣,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诵读、把下午的课堂推向高潮,整堂课师生低吟浅诵,妙趣横生。</p> 花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中良老师执教的《花钟》,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思维的拓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这堂课中,张老师将语文要素与人文要素双线并走,向我们展示了情智语文的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红楼春趣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学伟老师执教的《红楼春趣》这节课,在紧扣部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基础上,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虔诚的守护之心引领学生眷注、深情地拥抱《红楼梦》,唤醒学生的诗意生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的唤醒是巧妙的,一妙:张老师在解释词语时,将“忌讳”“放晦气”这些生僻的词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降低了理解文本的难度。二妙:品人物由面到点,步步深入。这一单元语文要素中要求学生感悟文中的人物形象。在品读“放风筝”这一段,聚焦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时,张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写动作的词,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到宝玉的形象特质——小孩子气、任性、恃宠而骄、怜香惜玉……三秒:激发阅读兴趣。张老师在拓展阅读环节,引入“宝黛初见”的片段,借以木石盟传奇故事补充,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阅读《红楼梦》整本书的兴趣。 </p><p class="ql-block"><br></p> 三人行,必有我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天的听课,让我感受到一位位躬耕不辍又情深似海的语文大师在不断地重塑责任和担当!他们努力用良知引领儿童去看到中华文化最灿烂的精彩巅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