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博物馆天津分馆

我心飞翔

<p class="ql-block">自打得知中国银行博物馆天津分馆开馆的消息,因家族与中国银行千丝万缕的关系,对此馆一直很心仪。唯从上海回津后身体欠佳,未敢擅行。这几天天气渐暖,遂约了时间,来到解放北路营口道路口的中国银行天津分馆探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时间才刚九点一刻,正好利用开馆前的十五分钟拍一下外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的前身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建于1926年,由英商同合工程司工程师爱迪克生(ATKINSON)和道拉斯(DALLAS)联合设计,具有古典主义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七”事变后,该行为适应战争需要,业务迅速扩展,在津开设多家分支机构,并改变了其国际汇兑银行性质,功能类似国家银行,同时受日本政府指令,扶持成立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1945年抗战胜利后,该行被国民政府接收改为中国银行天津分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为两层混合结构楼房,拥有石材墙面,其建筑造型稳重而华丽,外檐建有八棵科林斯柱构成的开敞柱廊。此为开设博物馆之前所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今天所摄,大门上已挂上“博物馆”三个字的铜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座博物馆自2018年开始筹建,2022年2月5日正式开馆。共有实物展品307件,其中85%为原件,甚为珍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九点半大门徐徐打开,我第一个进入。得以毫无障碍的拍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原来为营业大厅,面积有213平方米,地面铺有彩色水磨石和黑白相间的马赛克,墙壁砌有仿石。柜台内侧设有六根罗马陶立克圆柱和两根方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大厅的两层柱廊对比分明,使建筑立面丰富多样,属于典型的罗马古典复兴式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厅的顶部设有彩色玻璃的采光窗以及白色半球形吊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些原汁原味的彩色玻璃天窗很漂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厅两边的拱门上部也都镶有彩玻,显得富丽堂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厅讲述了中国银行诞生的经过。我谢绝了讲解员为我的讲解,所以“大部队”都跟着讲解员远去了。我得以安静的观赏展品并对相应的展品进行了拍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银行的前身大清银行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原为清政府的户部银行。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的户部改名为度支部,户部银行因而改名为大清银行。</p><p class="ql-block">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随之由吴鼎昌、叶揆初、宋汉章等发起成立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请求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以<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为政府的中央银行。</span></p><p class="ql-block">孙中山见到报告后,立即面示陈锦涛:“新政府既已成立,凡商民已得旧政府正当之权利,自宜分别准予继续。所请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添招商股500万两,认为新政府之中央银行,由部筹款,以雄财力,并请派正副监督,先行开办,克期成立。凡新旧营业账款,请分电各省都督力加保护,并将该行原有房屋、器具、簿据等项先行发还各节,大致尚属妥协,著即准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清银行副监督陈锦涛经时任政府司法总长的伍廷芳提名,出任临时政府财政总长。</p><p class="ql-block">1912年2月2日,大清银行上海分行停业清理。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汉口路3号大清银行旧址庆祝成立并开始营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银行总行1912年8月在北京正式成立,孙多森于当年12月至1913年6月,出任第一任总裁。</p><p class="ql-block">孙多森曾创办中国首家华商面粉厂——阜新面粉厂,并先后担任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矿务公司协理,北京自来水公司协理及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兼直隶出品协会协理。1912年任中国银行首任总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发行于民国四年的中国银行股票。1915年正是我大爷爷讳李士伟担任中国银行总裁的年代,所以上面有他的签名。</p><p class="ql-block">大爷爷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曾任北洋师范学堂监督、山西井陉矿务局总办。民国成立后,历任财政部顾问、农商部矿政顾问、中国银行总裁、中日实业公司总裁、靳云鹏内阁财政总长等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帮我留了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清银行失物清单。</p><p class="ql-block">民国成立之初,财政部即为清算大清银行股款特在部内设立大清银行清算官产处,并于处内复设大清银行清算委员会,爷爷讳李士熙以财政部参事身份被委以官产处总办、大清银行清理委员会委员长之职。这些工作应该是在爷爷的职权范围内展开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清银行第一次会议后的官商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展厅,在展示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百年金融史的同时,展示出天津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无可替代的北方金融之都的地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板块述说着天津在1860年开埠之后金融业的大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12年10月11日,中国银行在津设立分行(现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与赤峰道交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开业公告,一份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银行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中关于币制改革的举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银行关于推行纸币的通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发行兑换券的举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天津中国银行发行兑换券及准备金数目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北洋政府首次在海外发行的公债,即俗称的“善后大借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政府的更迭,至今还有欧美人士手中持有这种早已不能兑换的公债。但应该还具有“收藏”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天津中国银行的通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财政部发行的特种国库券。时任财政总长张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银行的支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银行往来的文书。当年的毛笔字真心漂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通过几任中国银行总裁的努力,使这个从大清银行转换过来的旧式银行不断转变成现代银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1917年中国银行发行的股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银行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中国银行副总裁、天津银行经理卞白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卞白眉(1884-1968)名寿荪,字白眉,祖籍江苏常州。其家族属于天津八大家之一。卞白眉叔父卞綍昌是张之洞的女婿,夫人是李鸿章的侄孙女李国锦。六个儿子中有四人成为科学家,一人是银行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天津总商会会长卞白眉与全体委员的合影。他有写日记的习惯,后人据此编辑了《卞白眉日记》,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银行员工的合影。中间两手相交者即为卞白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16年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件,这就是京津地区爆发的中国、交通两行停兑风潮。由于军费吃紧,银行储备金不足,加上谣言四起,迫使政府下发了停兑令。虽然最终得以平稳解决,却暴露了北京政府财政金融体系的缺陷,从而使金融市场面临危机。前后两次的挤兑风波,倒逼银行改革,修改银行则例、变更银行组织,从而使中央银行能保持相对的独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关于在纽约、新加坡、伦敦、大阪等地设立经理处的通函。</p><p class="ql-block">看到这个文件,我不禁感慨万分。当年我的六伯父李尧藩就是从美国俄亥俄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回国不久,1937年7月被中国银行外派到纽约经理处任职。后赶上太平洋战争爆发,连爷爷去世都没能回国尽孝。二战胜利后六伯父又从美国派到日本、越南等国家担任中国银行经理、最后又回到美国担任中国银行经理。直到退休。六伯父在104岁时仙逝,他在中国银行干了一辈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1929年张嘉璈与中国银行伦敦经理处员工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要转出这个展厅时,环顾四周,再次欣赏这座百年老银行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侧厅望向中央大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横向看对过的侧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面的大厅已经布置成经常开会的地方,仪式感浓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再将相机正对彩色玻璃窗天窗,拍出了四方连续的唯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边欣赏,一边进入了对过的展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厅介绍了中国银行对发展民族实业的金融支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的北洋时代,开启了中国近代金融实业的先河。其中尤以周学熙为代表人物。以他领衔的北洋财团,在中国北方开拓了大量的实业。其中像启新洋灰公司、华新纺织公司、耀华玻璃公司、北京自来水公司等企业,无不有中国银行的金融支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百年见证”版块,则聚焦了金融与实业,展示了有识之士共聚津门热土、谋求民族工商业崛起的丰富实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银行对民族品牌大力扶持,有些品牌至今延续存活至今,里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民族品牌,包括永利碱厂、永明油漆厂、张裕酿酒公司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主题下,能看到天津中国银行拟定的《挽救华北纱业计划书》,天津中行支持宝成纱厂、华新纱厂、永利碱厂、永明油漆厂等民族工业的往来函件与合同文件,展示了金融届与实业届的有识之士共聚津门热土、谋求民族工商业崛起的丰富实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天津中国银行与他行向宝成纱厂借款与透支各100万两的介绍。宝成纱厂厂长即为中国著名泌尿科专家吴阶平教授的父亲吴镜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在这份华新纺织公司卫厂(即华新纺织公司河南卫辉纱厂)与天津中国银行签署的一份合同上,又见到了我爷爷李士熙的名讳。</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份于1935年用华新纺织公司卫辉纱厂的厂房设备,向天津中国银行抵押借款四十万大洋的收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除了爷爷的签名,另外三人中龚仙舟为前国务总理;卞寿荪即为中国银行天津支行经理卞白眉;而律师周衡与我爷爷既是曾经的日本明治大学同学,又是姻亲。他的三女儿嫁给了我的六伯父李尧藩。光说周衡大家恐怕不熟悉,但要提起天津的“周家食堂”,可就家喻户晓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天津寿丰面粉有限公司是民国时期天津最大的面粉厂,其桃牌面粉享誉全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显示了中国第二家官办的金融机构—天津官银号。该银号初创资本为100万元,性质为省级官办财政银行,可代表国家一面发行钞票,一面经营本省(直隶)金库,融通行政经费。</p><p class="ql-block">由于历史原因和直隶省特殊的政治、地理位置,所以当年的“天津官银号”,代表清政府行使着金融监管、货币发放、调剂市场的职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百年同行”版块中,焦点对准百年来天津城市与文化发展的历史。金融作为经济的血脉,成就了一方山水灵韵与人文风华。该主题下,能看到天津中行拟定的“借拨庚款”治理天津母亲河海河的意见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为代募学校讲座基金致天津中行经理卞白眉的信等文物史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讲述了天津在民初时代文化教育的发展状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与卞白眉往来的信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与卞白眉往来的信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燕京大学校长美国人司徒雷登与卞白眉往来的信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抗战胜利后中国银行接收的天津市三家敌伪银行:日据时代的天津中国银行、天津横滨正金银行及天津德华银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出这个展厅,我看到楼梯间的大理石楼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沿着宽大的大理石楼梯拾阶而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来到一个走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个用栅栏与钢门保护起来的保险金库。里面存放重要票据与钱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另外一个方向的走廊带有拱顶,并配有和谐的灯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楼的走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二楼望向大厅,感觉更加宽敞气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带壁炉的房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通向会客厅的楼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楼廊两旁的大门,镶有精致的门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会客厅,地面是菲律宾木人字拼花地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会客厅齐顶的高级护墙板,做工精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二楼的另一面望向楼门。</p><p class="ql-block">本文就到此结束了。这个中国银行博物馆天津分馆的馆藏重点就在敌伪时期之前。所以我参观的重点也在此。当然,我家族的先人也在那段时期留下了他们的印记。</p><p class="ql-block">这座精美绝伦的银行建筑只反映出当年日本金融资本的骄横,却难以体现中国银行初创时期的艰辛与坎坷。</p><p class="ql-block">时代的潮流早已大浪淘沙,但中国银行的先辈们是中国近代金融界不折不扣的“前浪”!</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