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行

CXN

<p class="ql-block">  一个偶然的机会到了泸溪县浦市镇。没想到在湘西还有比凤凰更有味道的地方。浦市镇老街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800多年的商业史,基本没有旅游和商业开发,仍然保持着原汁原味湘西风貌。</p> <p class="ql-block">  老街紧靠着沅水。旧时凤凰县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水路是重要的进出通道。浦市最旺时曾有32座码头,码头都不大,但停几十艘船应该可以。据说旧时逢集逢节,这码头停泊一排排船,壮观的很。正所谓“城内万商云集,河边千舸蚁聚”。上岸就是一溜石阶,尔后是一个挺大的广场。人们到了广场,大都会整整挑担背萎,等等随行同伴。广场尽头就是街,临街一座10米左右的大门,是码头的出入口,门上“大码头”三字格外夺目。八十多年前,年轻沈从文从桃源坐了八天船,就是在这大码头上岸,坐滑竿走老街出镇子去了凤凰县。古往今来,船、船家、船夫、船客、码头,来来往往,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已经流失了,有的还在流传,新的故事也在不绝的生活中产生,像千百年川流不息的沅水,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沅水过浦市时,江面很宽,水流也相对缓慢。岸树的叶子基本上被掠江而过的寒风带走了,光禿的树枝倔犟地伸向天空,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追求,给人一种轮回不绝的感觉。两岸的村庄在晨雾中朦朦胧胧,偶尔几只江鸥呜叫着穿过薄雾,划过江面。来往的渡轮载着乡亲们在江面穿梭。初冬的太阳并不热,但是洒在江面上也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街不长,但婉延不绝,一直通向凤凰、铜仁、镇远,直至滇川,是湘西重要的商贸集散地,鼎盛时期人称“小南京”,年轻时的沈从文则把这称作“大地方”。老街名称“中正”,第一次听说这街名直纳闷,解放几十年,怎么还用这蒋先生的名号呀?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镇上有上中下三条街,最热闹这条居中,所以叫中正街,与蒋某人无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穿街而过的是条已经有些年头的青石板路,年复一年的繁荣、冷清、沉寂,都记载在这条百年老街上。街边巷里的马帮、镖局招牌,给这老街平添几分历史苍桑。而跳绳的女孩,画画的男孩,又为这老街平添几分生气,抹上一笔青春的色彩。和这俩孩子聊天,可以看到他们脸庞绽放的阳光般灿烂和眼神中清泉样的纯净。纯洁真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太阳一杆子高的时候,对面辰溪县的人们坐着摆渡轮来到浦市,挑着菜的,扛着麻袋的,拉着孩子背着篓的,说说笑笑地穿过码头大门,直接来到中正街上。刚刚苏醒的老街顿时热闹了起来。买的卖的,讨价还价的,熟人见面高声打招呼的,喊孩子回家吃饭的,汇成一曲动听的生活交响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在这条街上,满世界都是浓浓的人间烟火。这里能够看到许多在大中城市早已消失十几年的东西。比如卖烟丝的,比如做杆秤的,比如只能容纳一名顾客的老铺子理发店,又比如暖脚的木笼子,再比如算命的,就连吵架,也是二三十年前的情景,当街对骂,众人围观,邻里劝架。</p> <p class="ql-block">  慢慢地在街上走,看着来来往往的背着背篓,抱着小孩儿,拎着肉菜的人们,还有那扎堆聊天打牌的大爷大妈们,仿佛时光倒流,愰然回到了30多年前的情景。热闹的集市,熙熙攘攘的人群,犹如一卷缩小版的清明河上图。沈从文几经浦市,赞叹不已:“一切光景静美而略带忧郁。随意割切一段勾勒纸上,就可成一绝好宋人画本。满眼是诗、一种纯粹的诗。”浦市,就是一幅画,一首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虽然地处山区,但这里深蕴着楚地文脉。浦市人饱读诗书,见多识广。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就能亮起嗓子来上几段辰河高腔。有人说这里是中国盘瓠文化的发祥地,东方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保留地,屈原流放期间曾在这下船吟诗的栖住地,王昌龄在这里留下诗词,石达开曾从此挥师入桂,沈从文也在这解读上古悬棺之谜的笔耕地……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街还有一段红色的故事。1921-1922年间,贺龙曾率湘西巡防军进桂途中驻浦市。贺龙家族一支就是康熙年间从浦市贺家寨迁至桑植洪家关的。贺龙当时到浦市后查阅族谱,拜访族老,祭扫祖墓,打井植柳,施粥赈灾,并带去族人从军参加革命。至今,老乡们都把贺龙亲手打的井称作贺龙井。1935年贺龙率红二军团长征时再次驻扎浦市,并发起“辰浦战役”,毛家坡现在还有红军纪念碑。百年春秋,世事巨变,但老街仍刻印着元帅的足迹,传颂着元帅的故事,飘移着元帅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地方真好。沅水之滨,阮陵、泸溪、辰溪交界处,名字都好听。走在老街上,在时间缓缓滑逝中,能看源于苗族服饰、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踏虎凿花”;能坐在老茶馆陈旧矮小的长凳上,花上三块钱叫一杯茶,一碟花生,一边慢慢品尝,一边听着老乡们聊家长里短,天下大事;能在摊上买几块桐叶蒿菜糍粑,要一碗陈氏馄饨……此时,你可以放下所有的事情,沿着泛光的青石板路,在缓慢的时光中徜徉,“至少乐于暂时忘了一切浮世的营扰。”(沈从文语)静心体会历史与现实的故事,体会历史的沉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传承,社会的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