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氏三兄弟新书出炉,欣然赏阅,顿觉志趣高雅,情浓义重,才华纵横。 古今中外父子同文称雄、兄弟共艺竞秀皆有佳话。中国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兄弟,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其三,可见才气斐然;东晋谢安三兄弟才情并驱,皆成书法大家;现代有陈寅恪五兄弟在各自领域卓有建树;德国格林兄弟的童话文学闻名世界,享誉全球。 我所了解的忻州檀氏三兄弟也是这样的情形。当然,与上述大 家名人相比,他们才非惊世,名未震天,不可相提并论。但也同时跃登大雅之堂。特别是兄弟三人各钻一艺,相得益彰,实属罕有。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各领风骚,义气盎生 ! 三韵者,诗书画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和重要载体,它们相互蕴含、相得益彰,受到世代文人墨客的无比喜爱,也滋养和孕育了无数文化大家,培养和提高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高雅气质。 诗歌的美妙意境、书法的生动气韵、绘画的绚烂多姿,以及文化人的家国情怀与赤子之心,正是中华文化沉积久远的甘酿,滴滴香浓,沁人心脾。 <div> 君子之学,以美其身。李煜有“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王维有“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怀素有“草圣欲成 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苏轼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王冕有“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郑板桥有“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些都是诗书画交融的文人浪漫之经典印记。<br></div> 檀庆双、檀庆安、檀庆瑞三人是一奶同胞。他们或身蕴激情、笔头成诗;或胸吞气象、笔走龙蛇;或心有斑斓、笔铺锦绣,分别陶醉于诗、书、画艺术海洋。《三韵集》是一本血缘凝聚而成的心力合一之作。 <div> 此刻,我手捧这本集子,追昔抚今,感慨良多。 <br></div><div><br></div> 檀氏三兄弟中,我与檀庆安结识最早。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们在忻县手工业管理局共事两年多。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好学善思,见解独到,与我一见如故,遂成莫逆。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调到忻州市(现忻府区)纪委,我则到了政研室。记得在八十年代后期,他写了一篇关于改革中“失误者”形成与转化的文章,我读后顿生敬意,对他的宏阔境界、独到思维和凝炼文笔赞叹不已。此文在政研室主办的《调查研究》刊登后,被忻州地区行署秘书处主办的《参阅材料》转载。当时,庆安仅是一名基层副科级干部,他的文章能在仅印一百余份、还要上报省政府的内部简报上登载,十分难得。庆安长期在纪检战线工作,退休前已是一名正处级干部。 我与三兄弟中的长兄檀庆双相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但真正彼此相知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当时,忻州市(现忻府区)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组织了一次全市经济发展大调研,庆双负责农业口,我负责工业口。他写的调研报告文笔精练、资料翔实、分析到位、对策精准,我至今想起仍然记忆深刻。我对他的总体印象是干练敏思,文采斐然。每每相聚,我们都倾心交流,相谈甚欢。后来,庆双调到忻州师范学院从事教育工作,成为全市当时少有的享有正高职称的正处级干部。 檀氏三兄弟中,我对檀庆瑞慕名已久,所憾未曾谋面。他从部队的一名士兵做起,最终成长为地方的正厅级干部,自有一番人生历炼。 檀氏一门三兄弟,皆为领导干部,两名正处,一名正厅,已属罕见。更令人称道的是,三兄弟在工作中都曾从事公文写作,在退休前后又一同徜徉于传统文化的诗情画境中。檀庆双退休后成为全市闻名的“秀容诗社”骨干成员,文思敏捷,佳作频出;檀庆安退休后加入了省、市老年书协,翰墨笔耕,日渐精进;檀庆瑞得益于名师指点,长于丹青,点染梅花,并因此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三兄弟勤勉好学,天赋才情,各有建树,各写华章。这虽然与他们个人聪慧有关,但也许更重要的是,他们出身于忠厚传家、诗书继世的书香门第,生活在文跻九原、雅出秀容的古城忻州。自幼同受家学浸染,览阅群书,家庭教育、环境熏陶功不可没。 纵观《三韵集》全书,有四部分内容。前三部分为三人的各自作品,第四部分以融合呈现为主,集中表现三兄弟颂扬梅花的诗、书、画。 这种分合有致的结构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檀庆双诗作,展示了昂扬向上的生活情趣,表现了日新月异的城乡巨变,抒发了饱含国爱、乡愁与亲情的人生感悟;檀庆安书法,以伟人诗作、名人格言和唐宋诗词为主要内容,彰显了字如其人的文化品格;檀庆瑞画作,表现了延续千年而又日新于中华大地的梅花风骨,体现了作者的精神追求。尤其是该书的第四部分,大哥的18首咏梅组诗,配以二哥的咏梅书法,更有三弟的梅画穿插,可谓珠联璧合,相映成辉。 <br><br> 岁月流逝,才情未老,手足同心,联袂展艺。檀氏三兄弟,发端于对诗书画的热爱初衷,殊途同归,终于在花甲和古稀之年将作品汇集于一册。才气与豪情齐飞的檀氏好兄弟,成为忻州文坛佳话,也共同续写了一段忻州文化的精彩篇章。 我想,也许兄弟情深,使檀氏三兄弟在共同的文化底蕴之外,还有另外一份懂得。他们亦兄弟亦师友,相亲相伴相携相成,在高山流水中,抒写了别样的同胞之情。 且不说本书的艺术成就如何,仅此一点,就足以拨动世人心弦, 令人深思、令人追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