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青绿色,是由一个十八岁少年走过900年给我们送来的礼物,沉睡近千年的颜色,被一场“只此青绿”的舞蹈诗剧叫醒,从此世间有了一种美,叫青绿。从此,有一种山水叫青绿山水,与时代中的绿水青山不谋而合,跨越千年,文化气息却绵绵未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青绿色的美,源于那个多少人想穿越回去的大美宋朝,源于少年希孟,源于他与宋徽宗的遇见,半年指导,半年作画,倾少年的激情与生命,定格了宋朝最美的风华。比同期的清明上河图还要大四倍的面积,却比张择端年轻了十几岁的生命里程,同样的唯美画工,那个少年曾是怎样奔放的青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美的展卷需要一个契机,就像那年希孟遇见宋徽宗,在成“千里江山图”之前,他也曾多次献画未果。唯有千里江山图成就了师徒的佳话,好像希孟的这一生只为这次遇见,只为这幅画,从此他便只活在了画中,活在了千里江山之内。就像“只此青绿”舞蹈诗剧的诞生,恰好遇见时代的绿水青山,才有了大宋青绿的千年跨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曾经的希孟,用青绿色将大宋江山美轮美奂,是一个少年对国家的热爱,也是一个少年对一个时代寄予的最美的希望。若是他有幸生活在900年后的今天,再画千里江山图,又将是何等的青绿,何等的壮美,何等的繁华。这,或许就是“只此青绿”一次一次爆棚出圈的真正原因。文化,没有时间的隔阻,只有接过长卷时的虔诚,和展卷时一帧一帧的用心,即使再普通的观众,也能看到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青绿,已不再只是一种颜色,不再只是一种怀念,而是包罗万象,成为了一种生命力的象征。它是青春,是激情飞扬,锐不可当。它是传承,是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是审美情趣千年大同。它是发展,是国家精神的蓬勃生长,是千里江山的忠诚守护。它也是单纯的春天,是蓝天绿水的坦诚呼应,是青山柳岸的刚柔并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坐在春天的封面上,等一场青绿色的烟雨,染一座城,我顺着城市的街,不错过每一寸的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爱吾爱</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诚谢</p><p class="ql-block">音乐: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