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之水榭戏台

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景区,作为福州标志性的历史文化街区,有着“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至今保存着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有着200多座明清古建筑,历代在这里走出的名人有400多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是有福之州历史古建筑群的一颗明珠,它位于福州市区中轴线上,占地约40公顷,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组成。百年来这里走出去的将相名士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要推动作用,如林则徐、冰心、严复、林觉民等等,因而又有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 之美称。(网取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由三个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和一条中轴街南后街组成。如今古老的坊巷格局仍基本完整,成为中国都市中仅存的 “里坊制度活化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穿过南后街,我们来到三坊中的第一坊 — 衣锦坊。衣锦坊最早的名字叫 “通潮巷”,是三坊七巷中最靠近福州西湖的。据说,当年西湖的湖水与巷子里的沟渠相通,充满乡野情趣,到了宋代,水乡的景致逐渐消失,巷子里又有人出仕当了大官,先是宋代陆蕴、陆藻两兄弟衣锦还乡,后来明朝王益祥当了更大的江东提刑,为了荣耀乡里,从此改名衣锦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现存的159座明清古建筑中,若论最富诗意的古厝,非位于衣锦坊的清布政使兼按察使孙翼谋故居莫属,它不仅是三坊七坊最大的宅院,还是福州目前留存的唯一拥有水榭戏台的古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衣锦坊4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水榭戏台最具特色。戏台面积约30平方米,呈四角形,中隔天井,造型独特,别具风格。整座戏台立于水池上,地下涌泉长年不涸。当有演出人员在水榭戏台上弹奏古曲,曲调借着水声雨声悠扬飘荡,颇有古诗 “雨润琴丝慢,风薰药臼香” 之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年福州,集古今文化大成,三坊七巷,藏无数时光记忆,而福州人的芳华和雅致,在水榭戏台听伬艺就可以体会到。你看那戏台上纤指弄弦,引腔写意,清丽铮然之音回荡花厅,声声沁入心田。宾客们台下正襟危坐,见景生情,犹感盛世唐宋遗风,句句别有情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榭戏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三坊七巷衣锦坊4号,宅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嘉庆年间为进士郑鹏程的住宅,清道光年间为孙翼谋家族所有。孙翼谋是清咸丰年间进士,在安徽等地担任过父母官。经过多次重修,成为三座毗连、衣锦坊最大的宅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衣锦坊4号,<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西而东,</span>第一座为主座大院,第二座为别院,第三座为花厅园林,总占地面积2675平方米。第三座花厅最大的特色就是建有水榭戏台,顾名思义,就是戏台建在水池上。水池面积60平方米,池底泉水涌动,长年不涸,池内养有金鱼、鲫鱼、龟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是主座的第二进,面前的这座建筑是厢房部分,采用的是 “明三暗五” 的格局。所谓 “明 三暗五” 是指,站在这里看这座建筑有三间屋子,其实在旁边还有两间,被两堵隔墙所隔,所以看似三间,其实是有五间。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格局呢?因为这座房子初建于明朝,当时官制森严,要达到三品以上的官衔才能享受五开间房子,所以当时的房主取巧就建了这种格局,这就好比现在不同级别的干部享受不同面积的住宅道理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皆用穿斗式木构架,主座大院临街六扇大门,进石框大门,三面环廊,中有天井,均铺以平整条石。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第二进明三暗五格局。每进东侧都有小门通第二座别院,别院由书斋、佛堂、厨房、饭厅、库房等组成,再往东,又有小门通第三座花厅园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使厅堂显得高大、宽敞、开放,一般在廊轩的处理上着力,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檩木,特意采用粗大且长的优质硬木材,并釆用减柱、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的做法,使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这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宅院东侧步入第三座花厅园林。花厅最大特色是水榭、戏台,是府内聚会、演戏地方。水池面积60平方米,池内有鲫鱼、金鱼、乌龟等。建在水池上面的戏台,坐南向北,面积约30平方米,台后有化妆室,池外左右两侧有酒楼,酒楼后有假山、雪洞,戏台正面建楼阁,坐北向南,前廊后堂,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可供聚会、观剧或登高临远。墙头灰塑、屋脊等均精工细作,独具风格,是福州市保存最好的水榭戏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榭戏台所在宅院系郑氏宅院,大户人家。每年正月初三办春酒或有其他婚嫁等喜事时,主人都盛情地请来众多的亲朋好友到宅内聚会,他们坐在厅里一边宴客、品茶,一边听曲看戏,而女眷们则坐在酒楼和阁楼上看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在水榭戏台前,听导游介绍说,这是福州目前留存的独一份的水榭戏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古厝初建于明万历年间,后多次重建。在清光绪年间为孙翼谋购得,并加以扩建,自西向东三座建筑分为主座大院、别院、花厅园林,占地面积2675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步入花园,这里真是别有洞天,水池里的泉水清潵碧绿、波光粼粼,池内锦鲤、金鱼游弋,池底涌泉,长年不涸。池上戏台呈正方形,面积约30平方米。上方有藻井,中刻团鹤,周饰蝙蝠,象征福寿双全。戏台三面临水,台后有化妆室。池旁石栏板上,浮雕花卉。池东西两侧为假山、雪洞,戏台正对面建有两层楼阁,可供聚会、看戏或登高望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榭戏台的价值在于,将戏台建在自家宅院,并且建在水池上,之所以称之为 “水榭”,实为取建在水上的建筑之意。不仅 “名符其实” 更添一份优雅。亭楼的花雕精致 高雅,别具风格,歇山顶有形式各异的灰塑,另是一番风雅意境。这在福州地区目前仅此一 处,它是见证福州戏剧辉煌历史的重要文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榭戏台为杉木结构,是聚会、演戏的重要场所。池水不但能净化戏台周边的环境,而且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水作为优质的导声介质,可以增强回音,并且与戏台上方平闇形成回音共鸣,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修旧还旧” 重焕新生。2006年之前,水榭戏台曾一度破败不堪,市民回忆说,当年他曾多次到水榭戏台,看到戏台被改造成民房,雕刻精美的藻井遭虫蛀,戏台左边看楼被改建成三楼水泥建筑,右边假山已毁,雪洞被改成通道,戏台正面二层观戏的楼阁卷棚腐烂坍塌,由两根柱子撑着,随时可能倾倒。保存相对较好的主座建筑则被一工厂占用,令人相当痛心,当时唯有戏台下泉池中悠游的锦鲤和精美的墙头泥塑、栏板石雕、戏楼木雕还能让人看出当年的繁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榭戏台启动修复后,遵循 “修旧还旧” 的原则,拆除了搭建的居民楼,将工厂搬离,对假山、雪洞进行了修复。同时对糟朽的木构件按旧工艺、旧材料进行了修复,并顺利通过了国家文物局验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封建社会里,戏台一般是搭建在祠堂、祠庙、或是戏院里,能够把戏台搭建在自家院子的水池中,在全国也是少见的,这座戏台是清代的建筑,由于水榭戏台是建在一个水池上面,通过地下水渗透上来,与水井中的水联通。戏台建在水上是有两个好处:一个是环境优美;另一个是有健声的效果,水池会产生共鸣,这里面演出不需要任何音响设备的,演员台上唱,所有的人都会听得到。</p><p class="ql-block"> 池内红鲫穿梭、金鱼戏水,池旁围以石栏板。犹如置身于古典美的意境中,更让人称奇的是,戏台不仅外表典雅,更能体现科学的构思 ,利用水池来传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花厅位于水榭戏台的对面,是重檐歇山顶的双层阁楼,宾客们在此观赏戏台上的表演。阁楼檐下的悬钟雕刻有松鼠、玉米、葡萄、谷穗等动植物,寓意百子千孙,雀替是龙头鱼尾形状,寓意鱼跃龙门;卷棚采用竹的形状,寓意节节高升,并有太白醉酒、仙女飞天等精美雕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戏台的左侧有一个白色回廊,是演员通道,既方便主人点戏传达沟通,又不会影响观众,设计极为科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衣锦坊的 “水榭戏台” 是一座与众不同的戏台。这座宅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历风风雨雨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在清代为孙氏人家购得并加以扩建,自西向东三座建筑分别为:主座大院、别院、花厅园林。每座都有 三进,“三三得九” 整个宅院共九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闽剧《荔枝换绛桃》《牡丹亭》折子戏,福州伬艺《七溜八溜不离福州》、《福州十八味》……,去年 “五一” 节日期间,市文旅局和福州古厝集团联合推出 “非遗进古厝” 活动,水榭戏台成了人们假期的打卡热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一” 节日期间,一天不落地在水榭戏台演出的福州传统曲艺表演者许坚心曾经告诉记者:“传统文化要传承、发展,需要培育年轻观众。这个假期看我演出的人中,除了上年纪的观众,还有不少年轻的面孔,让我看到了传统曲艺传承弘扬的希望。水榭戏台被活化利用为福州地方戏曲的演艺场所,为传承、弘扬福州地方戏曲提供了极佳的平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许多市民都说:“闽剧、福州评话、福州伬艺等都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古厝中观赏表演,景中听戏,戏里赏景,给我们带来了沉浸式的观剧体验,令人难忘!”。水榭戏台,是一番曲音不散的戏台。满面袭来的来自古老的曲艺风骚,沉醉了清幽,满袖的淡雅,挥不去的是对曲音的眷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州举办的重大活动,水榭戏台也成为不少分会场活动的场景,如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向海内外嘉宾充分展现了古老文化与数字技术等现代技术交相辉映绽放的异彩。前来参加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湖北嘉宾郭楚天说:“福州古厝保护、活化利用的成效令人印象深刻,其工作理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昔日戏台上轻盈辗转的身影、阁楼里的繁华喧嚣,早已烟消云散,只留下水榭戏台静静诉说明清时期福州人对高品质宅院生活的追求,也成为了研究明清时期福州官绅生活、民间戏剧和节庆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活化利用,传承文化。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文物,保护修复只是手段,活化利用才是目的。如今,水榭戏台被活化利用为福州地方戏曲的演艺场所,闽剧,福州评话、伬艺等在此常态化演出,市民、游客也可在此乐享古人的风雅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6年,水榭戏台作为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 的一部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研究明、清时期福州官家生活、民间戏剧和节庆活动场所的实物资料,与福州戏曲发展史与福建民俗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它也是我们研究福州城市文化的重要支点,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明清建筑独具的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人文精神的精髓所在,自古以来,被福州市民看作镇城之宝。她的修复意味着福州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拾,她的重现不仅让福州人文精神焕发,城市凝聚力上升,并且影响着福州城市形象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榭是文化之旅,曾经拥有过福州戏剧文化的鼎盛时期,现在的我们还是能够透过高高的古墙,退色的朱门怀古追昔。那个戏台演绎的戏将继续重演,那段戏曲未终,人岂能散?今日的聚首只为续写那段不了的梨园情。 水榭戏台是老票友的戏剧梦,是戏曲艺术生命的展示台,是游人魂牵梦绕的梦,在梦境里有首不会散去的戏曲,反反复复,不会终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老宅间行走,时光是缓慢流淌的,那些书本上的故事,因为真实的墙壁与门楣而变得鲜活。</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