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落筆 小心收拾 黎雄才山水畫欣赏

林道淡

<p class="ql-block">在「嶺南派四大弟子」中,黎雄才先生是我早年最崇拜的嶺南派大家,我的山水畫功課就是從黎雄才先生所著的《山水畫技法》入手,後來又到廣州美術學院課堂上親耳聆聽了他老人家的教誨,因此對黎雄才先生的山水畫藝術情有獨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廣州美術學院學習期間,我就有收藏黎雄才先生作品的慾望,但是由於當時囊中羞澀,一直都不敢向先生開口,後來他的作品被廣東的炒家炒到天價,因此我都準備放棄這種奢望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過收藏圈子裏永遠都有例外,只要你心裡一直都想著,總會有機會得到驚喜,因此我也就有機會與黎雄才先生的作品結緣了。</p><p class="ql-block">由於黎雄才先生的作品曾經被廣東畫商們炒到天價,因此書畫市場上也就有人專門製造黎雄才先生的偽作,所以也就造成很多人在他的作品面前疑神疑鬼,望而卻步,由此反過來又給收藏家們一些檢漏的機會。近代書畫市場上的名家繪畫贗品基本上都是寄託款的偽作,黎雄才先生的偽作主要是從廣西桂林的書畫作坊中出來,廣東的廣州周邊也有人在製作嶺南畫派名家偽作。黎雄才先生是嶺南畫派的著名畫家,假冒他的作品的人自然不在少數,不過這類偽作不論是構圖還是筆墨技法,都與畫家本人的水平相去甚遠,只要略懂一些繪畫技巧的人都可以看出來。可惜當代人的總體文化素養實在欠缺,根本就沒有分辨真假美醜能力,劣幣淘汰良幣,導致很多贗品能夠堂而皇之的登上大雅之堂,而真正的好作品卻經常流落在市井之中。也許這就是藝術文化的歷史宿命。</p> <p class="ql-block">明代大文人畫家徐渭到晚年的時候寫了一首總結了他自己大半生的七絕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籐中」。徐渭才高八斗,青少年時代就狂放不羈,在繪畫藝術上達到了前無古人的高度,以至於後來的徐悲鴻齊白石等藝術家們都歎為觀止。明代是字畫收藏熱興起的時候,中國很多著名的收藏大家族就是從明代開始,但是像徐渭那樣的大藝術家的作品依然找不到買家,由此可見現實社會各方面的局限性。徐渭在中國畫藝術上的成就比歐洲的梵高有過之而無不及,自己卻一生貧困潦倒,因此寫下了這首憤世嫉俗的詩為自己的一生鳴不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黎雄才先生的藝術成就在當代美術界也是無人不知,但是他的作品在藝術品市場上也不見得就是人人都能看懂。前些日子我曾經聽個別「鑑定專家」說過,現在收藏品市場上絕對沒有漏可撿。這句話就足以讓人困惑了。從現實邏輯上來說,只有大多数都有鑑別藝術品的火眼金睛的情況下藝術品市場上才可能無漏可撿。可是如果大多数都有了一雙发现艺术品火眼金睛,那麼也就等於大多数人都已經具備鑑定專家的鉴赏水平了,在這种情况下社會上還會有「鑑定專家」的生存空間嗎?反過來也就是說,「鑑定專家」這份職業的存在就已经足以说明藝術品收藏市場里有太多的美盲,“鉴定专家”就是美盲的伴生品,有美盲就会有漏。</p> <p class="ql-block">黎雄才先生這幾幅作品是真是假我說不清楚,我也不想說清楚,玩了幾十年收藏,到了今天我才突然間明白一個道理,最值得收藏的归根结底是好作品,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只需要用自己的审美能力来评判,而不是由别人来鉴定的。過去經常看電視鑒寶節目,據說電視鑒寶節目的目的是鑑定真假,任何一件收藏品都要五名鑒寶專家共同認同的才能當作真品,只要有其中一位專家存異議,都只能當作贗品對待,他們這些做法給國內收藏界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使吹毛求疵成為廣泛流行於當代收藏界的一個痼疾。古董藝術品的真假鑑定本來是一道無解的偽命題,可是當代國內收藏界卻為了這道無解的偽命題爭吵了十多年。黎雄才先生已經故去了,他的作品真假也成了當今世界的一道無解題,因此我不想浪費時間去求真,只能對作品的藝術表現力來進行自我賞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人接觸黎雄才先生的藝術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那時候我還是一個二十剛剛出頭的喜歡畫畫的小青年,也喜歡逛書店,偶然中從新華書店買到一本嶺南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黎雄才山水畫技法叢書》之樹木技法,這本書我一直都愛不釋手,之後我一直買不到後面出版的山石和流水技法,因此便斗膽寫信給黎雄才先生本人求助,不久便收到黎雄才先生給我的回信和我想要兩本書,這些書成了我後來經常練習的版本,黎雄才先生的這個舉動對於當時作為一個青年繪畫愛好者的我來說真的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因此也可以說,黎雄才先生是我早年學習中國山水畫的啟蒙老師和引路人,早在1984年底我到廣州畫院參觀畫展的時候,就在黎先生的一幅參展作品前停留了一整天,雖然現在看來我當時並沒有做到完全讀懂他的藝術,但是依然興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黎雄才先生是一代嶺南畫派的大家,他幼年開始就師從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昆仲,在他們家裡接受嚴格的水墨畫基礎訓練。高劍父高奇峰昆仲二人早年留學日本,在日本那裡接觸到西方藝術文化。大家都知道,日本早期的绘画艺术是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刻影响,近一百多年来日本文化全面脱亚入欧,因此19世纪初期的西方各种艺术思潮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的艺术界,也深刻影响了高氏昆仲,他們的藝術思想和藝術實踐自然而然地带着東西方艺术文化融合的基因,由此也奠定了嶺南畫派的藝術理論基礎,在高氏昆仲的支持和幫助下,青年時代的黎雄才先生到日本留學多年,學成後這些理論對黎雄才先生藝術思想的影響非常深遠,使之在嶺南畫派的眾弟子中脫穎而出,形成風格獨特的黎家山水。黎雄才先生的山水畫把東方的水墨畫技巧靈活的融合在光影的表達中,使之具有西方風景畫的厚重感而又不失東方水墨畫的博大和雄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黎雄才先生的山水畫題材一般都離不開松樹,笔下的松树素材来自自己写生积累,因此業內有人把他稱為「黎松才」。黎雄才先生的松樹畫法主要分為中景和近景,他作品裡的遠景基本上都是畫山,他的远山技法也不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主要也是来源于西画的写生素材和他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這也符合中國畫口訣中的「遠山無樹」。不過本文里上面第一幅作品算是少有的例外,畫面中有作為遠景的松樹林。黎雄才先生近景的松針畫法主要用中鋒勾線,中景他多用破鋒。他的山石落墨之處更有一種成竹在胸氣勢如虹般的堅定與果敢,而後面的收拾工作又能夠做到細緻入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黎雄才先生是现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和画家,他的作品落笔非常大胆而肯定,饱蘸浓墨的大笔在白纸上一挥就迅速完成了整幅作品的基本架构,之后开始小心收拾和完善,因此作品既可以显得气魄宏伟同时内容又非常丰富,他揉合了西畫的焦點透視和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散點透視法,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风貌。山頂多用平視或者仰視視角,因此他的畫面既開闊具有親臨其境的真實感。黎雄才先生經歷過嚴格的西畫造型基本功訓練,有非常紮實的造型能力和坚实的色彩学基础,畫面中的各種物體比例非常精確,尤其突出的是他还打破了传统中国画平涂的单调色彩,把西画色彩学中的冷暖对比画法柔和到自己的水墨山水画中,使之产生一种别样开阔的空間感和坚实的立體感,在现代艺坛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黎家山水,在现代岭南画派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