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滋养着镇江人

协智

<h1>这是隋朝以后的京杭大运河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镇江运河段处于唯一与长江交汇的“十字黄金水道”,与扬州隔江相望。且距当时的长江入海口很近,正所谓“江河交汇,就近入海”,这是多么让人称羡的交通要道啊。</h1> <h1>日前,镇江知青作家协会银杏文学沙龙举办了一期大运河镇江段拾遗专题讲座。</h1> <h1>潜心多年,致力于镇江文史研究,徐徐老师对镇江运河段沿岸2000米范围内的数十个物质文化遗址考察研究和分析后得出结论:大运河孕育了镇江城,提升了它的城市品味,促进了文化的丰富与进步,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h1> <h1>江南运河,指的是长江以南北起镇江谏壁,经常州、苏州直到杭州这段运河。早在春秋至秦汉时期,利用江南地区长江三角洲湿地湖泊遍地的特点,开凿疏浚,便已形成人工加天然运河的水路,东汉时期,出于战略需要,孙权等加大了运河的建设力度,便已初具规模。</h1><h1>隋朝所建成的京杭大运河,其实就是将北方运河与稍加拓宽和疏浚的江南运河连通起来而已。</h1> <h1>春秋至秦汉时,江南运河是穿过镇江市内的,这一段又称为古运河镇江段。由上图可知,它是从入江口平政桥,经中山桥、丁卯桥、谏壁这一段,全长16.69公里。<div>古代它有几个入江口,丹徒口(徒阳运河入江),甘露口(孙权为战略需要西移而成),以后又陆续西移至京口(即京口闸)直至大京口(即平政桥)。</div></h1> <h1>东晋后期,建武年间(494-497年),齐明帝“凿丹徒、云阳运渎”,对徒阳运河又作了一次全面浚治,还将徒阳运河的入江口向西延伸至蒜山东侧,即今中华路长江路交界口,称京江大口,即大京口。至此,徒阳运河丹徒口、京口(河)、大京口多口入江的格局形成,使京口成为诸水之汇。这种水运枢纽格局的形成,促进了镇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增产,手工业发达,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活跃,六朝时期镇江成了著名都会。《宋书·文帝纪》云:“京口襟带江山,表里华甸,径途四达,利尽淮海,城邑高明,土风淳壹,苞总形势,实唯名都”。</h1> <h1>镇江依水而建,因水而兴。除外围的古运河外,还有市内许多的河汊相连(俗称官河),它们成为了古运河的分支。河汊两岸,有数十座桥横跨而方便交通。而以桥和水关命名的街巷,都依傍着这些运河支流,如千秋桥街,拖板桥街,北水关巷等等。</h1><h1>至今我们依然可以在许浑的诗集《丁卯集》中找到丁卯桥的影子。该诗集收录了《夜归丁卯桥村舍》一诗,许浑在诗中这样写道:“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紫浦低水槛,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h1> <h1>如此繁华都会,交通航运方便,自然会引来无数文人骚客,名诗名句。如唐代张祜:二三星火是瓜州;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石壁望松廖,宛然在碧霄;王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有宋代词人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还有: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常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等。</h1> <h1>运河恩泽成天下粮仓,河水滋养助人才辈出。古运河沿线及周边尽现人文故事。<div>刘裕,南朝刘宋开国皇帝,是从镇江走出去的“草根皇帝”,也是一位战神皇帝。前页有辛弃疾词句形容: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生活简朴,当上皇帝以后,在如今的梦溪园对面的山上(寿邱山),建有“丹徒宫”,竟放置一些他早年农耕用具,为的就是提醒自己不能忘本,激励后代。其子宋文帝观后,深受触动和教育,从此励志图新,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元嘉之治”。</div></h1> <h1>孙权,和刘裕一样,也是一位开国皇帝-吴国之主。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后人誉之:生子当如孙仲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正是他与刘备谋划的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他与曹操和刘备三足鼎立,三分天下的政治格局。</h1> <h1>孙权从吴都苏州迁址镇江,在北固前山(如今的烈士陵园)建铁瓮城,居住及办公。</h1> <h1>郗鉴,东晋重臣,书法家。三朝为臣,官至尚书,后太尉。并受先帝晋明帝遗嘱,辅佐成帝,可谓忠心耿耿。东晋首府建康,他居于镇江。早年中山桥旁京口饭店里有一个小山楼(古唐颓山),就是他的故居旧址。</h1> <h1></h1><h1>关于郗鉴,还有件选婿的趣闻轶事。与他同朝为官的丞相王导,两人交情甚好。郗鉴有一女,年方二八,美貌动人。郗鉴听说王导家俊秀子弟较多,遂有意从中择之。王导答应说,可以呀,凡你看中的,我定同意。郗鉴便派管家备了礼品,上门挑选。</h1><h1>王府众子弟闻知郗府派管家来为女择婿,一个个穿戴整齐,努力表现。管家点看人数后,发现还少一人。王家人告诉他,是还有一人,此刻在东厢房看书。管家着人引路前往,见一青年袒腹东床,毫不在意的样子。回来禀报郗鉴,谁知郗鉴听说后马上要管家陪他去看,见青年豁达文雅,才貌双全。当即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不曾想这快婿竟是《兰亭序》作者,“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是王丞相弟弟王旷的儿子。这件趣事,也是成语“东床快婿”的由来。</h1> <h1>北宋大书画家米芾,来到镇江,极富才华,性格怪僻,喜欢奇石。传说有一次喜欢上了皇帝用的砚石,硬是求皇帝赏赐于他。被人称为“米颠”。喜欢南山风景,从此定居镇江。他“狡兔三窟”,故居分别是:宝晋斋(如今解放路小学),净名斋(北固山)以及海岳庵(北固山脚下)。</h1> <h1>唐李德裕,从祖父起,三代均为朝廷丞相,这很难得。也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晚年居住镇江。在甘露寺建了石塔,石塔里埋了金棺银棺,佛祖舍利。北宋时在石塔倒塌原址,又重建铁塔一座,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h1> <h1></h1><h1>上为北固山铁塔。</h1><h1>镇江共有四座古塔,有趣的是材质均不相同,走遍全国,恐怕也很少见。它们是:金山木塔,北固山铁塔,昭关石塔和宝塔山砖塔。</h1> <h1>沈括(1031-1095),北宋官员,大科学家。他的《梦溪笔谈》是一本笔记本著作,内容涵盖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和化学,还有艺术和工程技术,是一本综合性的科学巨著。被英国科学史家李亚瑟评论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他早年为官,晚年居镇江梦溪园,故写出“梦溪笔谈”。他还发现了磁偏角,即地磁南北极和地理南北极存在着一个偏角,这意味着指南针所指的并非是地理上的正南或正北。这简直是让人难以想像,1000多年前达到这样的水平,应该算得上是科学巨匠了吧。</h1> <h1>苏颂(1020-1101),是与沈括差不多年代的另一位科学巨人。主要成就是天文学家和药物学家。实际上,苏颂博学多才,于经史九流、百家之说,及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无所不通。难怪他被称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北宋时期,出了两位世界知名的科学家,还居然都在镇江,这不由得让人想起那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不就是受到大运河水滋养的结果吗?</h1> <h1>龚自珍,清代思想家和诗人,中国近代思想的启蒙者龚自珍从北京南下,路过镇江都天庙(宝塔山旁),意图借宿。适逢当年(己亥年)大旱,老百姓集于都天庙前为祈雨举行迎神赛会,庙主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龚自珍后,求他为祁雨写青词一首。他当即写下千古名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全诗没有一字关乎求雨,却以火一般的热情,唤醒世人沉梦,呼吁天降人才,打破死一般的沉寂。</h1> <h1>刘鄂,晚清人,也是一位奇人。刘鄂通医学、数学、理学、佛教、金石学、水利学等,但他却不重科举,不求为官。擅长文学,小说《老残游记》揭露了清末的政治腐败和人民生活的悲惨,成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家之一。但他写此书投稿报社发表,其目的却是为资助友人生活开支,不想却是一举成名。他居住在京口闸东面的上河边。</h1> <h1>自唐代起镇江手工业就比较发达,商业也较繁荣了。手工业以金银器、铜器及钱币制造业、丝织业为主,另外还有酿酒业和造船业。润州造船业也很有名,其造船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力量是非常可观的。图右边门洞为当年位于西津渡街的造船配件手工作坊。</h1><h1>此外,当时商业也很繁荣。不仅有大市、小市的专营场所,而且在穿越市区中心的市河两岸,列肆设店,形成沿河商业带。当时的渌水桥(今四牌楼)附近,已是非常繁华的商业中心,杜牧诗云:“渌水桥边多酒楼”,陈辅诗云:“渌水桥边驻短篷”,李白诗也说:“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这些都反映了润州当时商业的繁华景象。</h1> <h1>透过旧日房屋布局仍可想见昔日繁华之一斑。</h1><h1>元代在镇江城中已形成了大市、小市、米市、马市、菜市五大集市,并形成了五条街、上河街、税务街等七个著名的商业街市。据《至顺镇江志》记载:官府一年征收的商税,仅酒、醋课两项就多达“三十九万八十四贯六厘”中统钞。<br>以宋代一贯钱(1000文)推算到今日人民币约100元计,这近四十万贯,恐怕要达到四千万元。这还仅仅是酒、醋两项经营的课税。</h1> <h1>以当时镇江“江河交汇,就近入海”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八方沟通的交通枢纽,以及当时镇江大都会的繁华商业市容,老外一定是眼馋得不行。所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人要求在《天津条约》中获准将镇江也辟为通商口岸,并在镇江设立英国领事馆,足见其重要性。<div>文写至此,笔者对那个年代着实是有点向往,如有可能穿越回去,办个英美留学签证,连上海也不用跑。出家门走个三五站路,就到了英领馆啦。</div></h1> <h1>讲座非常精彩,讲述生动有趣,听者津津有味。</h1><div><br></div><div>文:协智</div><div>图:文庆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