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家订有一份杭州的报纸,虽然说报纸是外地的,但这份报纸往往却是最早送到家的。早上,从外面买完点心回来,报箱里没有见到报纸,我想今天的那份《钱江晚报》现在都没到,恐是送报纸的人出啥岔子了吧。</p> <p class="ql-block">尽管现在手机微信上什么消息都有,而且比纸媒要快得多,但像我这样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喜欢看报纸,所以自己退休后每年还订有两份报纸,一份宁波的,另一份杭州的。因为我喜欢读报,从邮箱里取份报纸,已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早上出去拿牛奶买早点,《钱江晚报》的那位送报人开着电动车就来了,车前时常还亮着微微的车灯,由此可知每日天才蒙蒙发亮他就出来送报了。</p> <p class="ql-block">买回早点取了这张报纸,边吃早餐边阅读新闻,早餐吃好了,报纸也快看了一半, 收拾完碗筷,再读完另一半报纸,叠齐后放好报纸,就像是完成了当天生活的开幕式。而另外一份报纸还是本地的却往往还远未送到邮箱,待下楼扔掉刚处理完的菜叶等厨余垃圾,回家想把另一份报纸带上楼来,但邮箱依旧空空,那份迟到的报纸常常还是不见影踪,有时要下楼几趟,甚至在午饭前也还没送到呢。</p> <p class="ql-block">我是比较喜欢《钱江晚报》的,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张报纸能很好的关注民生,还能为百姓着想说上一两句闲话。另一原因应追溯到50年前,当时自己在兵团工作,人在萧山靠钱塘江喇叭口的南岸生活了七、八年时间,那时曾担任过连队文书兼通讯员,之后又调营部,再任营部书记员兼通讯员,还是那么一人兼二职。每天工作的其中一个内容就收发处理各连队的文函文件和分类转发邮电员送来的那些报纸和私人邮件,直到后来调到团政治处的保卫股才脱离了直接与报纸打交道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那时兵团生活枯燥,平时连本可读的书都难以寻找,可读的文字唯有那两份天天由新湾邮电所老张骑着摩托车送来的《人民日报》和《浙江日报》,每天拿到报纸都要从一版头条读到四版的末尾,连报纸的版逢信息都不会漏下。虽然当时报纸的内容都是口号式的文章和各种通讯类文稿,也没有什么可读性,那会像如今的报纸,时事政治、经济贸易、文学读本、健康养生、商业广告,各种栏目花样繁多应有尽有,一天的版面竞有十六个版面,有些特别的日子版面甚至更多。</p> <p class="ql-block">在经历连营两级单位工作的那几年之后,天天接触报纸让自己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以至于后来的生活若那天没有读过报纸,这一天的生活就如味同嚼蜡,连吃饭的心思都没了。约30年前浙江日报社又筹办了那张《钱江晚报》,虽然那时人早已调回了家乡工作,但自己依然觉得特别感兴趣。于是内容丰富多彩的《钱江晚报》又成了自己的心头之爱,这个爱除了喜欢读报原因之外,多多少少还与那段在钱塘江畔的工作生活经历有关。</p> <p class="ql-block">话题还是回到那位送报的身上。他是个江西人,在小区送报那么多年,时常相见也点个头问个好,有次曾随口说他的口音象是个江西老俵,他说老家就在江西三清山边上的玉山县。至于他姓啥名谁我倒是不曾知道,年龄大约也就四十多岁吧。骑一辆那种能开好多路的五电瓶大电动车。夏天六点来钟就来送报,不知这么早是否吃了早饭。</p> <p class="ql-block">冬天么送报会来的时间迟一些,有时自己的屋里还亮着灯,就听到他把报纸塞到我家的邮箱里了。自己有时出门去散步也能碰到他,但他常常骑着电动车飞快闪过,快得连他的面孔模样都看不清。车上装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快递包裹,大概是他除了一份送报的职业剩余的时间又去兼职送快递了。自己总觉得他这人特肯吃苦,特能干活,身上似乎有种使不完的劲头,身体想必也是棒棒的吧。</p> <p class="ql-block">曾有这么一天,等到临近下午《晚报》还不见送来,之后我问代他送报的,说他家中有事调休,回了江西老家。那个代班的可能是不熟悉这个小区,报纸送得晚了应该宽容一下。我知道,如果把迟送报纸的事打电话反映到发行部去,那么他们在考核中是要扣奖金的,我那能做这种让人家扣钱掉工作的事呢?虽然说那只是正常反映情况,但自己总觉得这是件缺德的事。</p> <p class="ql-block">现在找份工作也沒那么容易,弄得人家丢掉饭碗那不算缺德才怪呢。所以那怕“晚报”两三天后才送到家我也一定不向报社发行部门反映情况,自己知道那送报人一定遇到了什么难以克服的生活困难。这个年纪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一定山大,除非有了特殊的原因,否则那会轻易放弃自己既有的工作,那会凭空就不来送报呢。</p> <p class="ql-block">去年年中有一段时间报纸又时不时的不准时送了,等呀等呀,第三天中午总算来了,三天的报纸是一次送来的。投递员是另一个男的。我有点纳闷,问这个送报的,“原来那送报的呢?又回老家了么”?他说:“是的,他的老母亲死了,老婆照顾婆婆生活时又摔断了腿,前天回家奔丧办后事去了。近期没人送报让我带着,我自己也负责送一大片,到这里已经傍晚了,只得这两天合在起来送过来,真不好意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唉…生活咋会昰这样?这人呀,真的不知道明天会是咋样,他也算是苦命的。本以为他再不会来了,至少也得过上三个月时间,等老婆骨折百日全愈之后才能回来送报吧。可出人意料的是他竞然很快回来了。我怕他伤心,也不敢问他老母的死因。</p> <p class="ql-block">最近两月,天色刚亮不久,他那电动车灯光又闪烁在清晨的小区里,把车上的报纸一张张塞到每家订户的邮箱里。那么早出来送报大概白天又要出去兼职干活了吧,或许又去送快递了,也可能是送“美团”或“饿了么”的那种快餐。那个代送报的曾说过,他家里虽有姊妹几人,但他却是家里唯一的男丁,在他母亲眼中是家里的顶梁柱。</p> <p class="ql-block">上次回老家为其老母治病,还真化了他不少钱,但最后还是去世了,那治疗费用虽然也有医疗农保,但报销的此例太少。存世的最后几天在icu监护室抢救费用天天上万元,最后还是人财两空,家里两个大书包也要化钱,毎年的费用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人说“骨折养百日”。这次他老婆小腿骨折还不到两月他就不在身边照顾,匆匆又出门打工送报了。或许,一是怕失去送报那个既有的自己喜欢的工作,总不能把那份送报的事老让別人为自己代着;二是无奈的生活负担让他肩上的经济压力实在太大。</p> <p class="ql-block">哦,为生存,为子女,为因病至贫的债务,在外吃苦也是没办法的事。或许自己上了年纪便会参生更多的恻隐之心,但愿他身体健康,行车安全,家里少灾少难,每年多赚些钱回去好好养家。我想这个社会应为像他那样艰辛工作且生活依旧不易的劳动者多提供一些方便,更愿天底下生活在底层的劳苦民众日子过的稍微轻松点,再轻松点……。</p><p class="ql-block"> 於壬寅年惊蛰</p><p class="ql-block"> 一 END 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 一个送报人</p><p class="ql-block">我家订有一份杭州的报纸,虽然说报纸是外地的,但往往却是最早送到家的那一份。早上,从外面买完点心回来,报箱里没有见到报纸,我想今天的那份《钱江晚报》现在都没到,恐是送报纸的人出啥岔子了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现在手机微信上什么消息都有,而且比纸媒要快得多,但像我这样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喜欢看报纸,所以自己退休后每年还订有两份报纸,一份宁波的,另一份杭州的。因为我喜欢读报,从邮箱里取份报纸,已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早上出去拿牛奶买早点,《钱江晚报》的那位送报人开着电动车就来了,车前时常还亮着微微的车灯,由此可知每日天才蒙蒙发亮他就出来送报了。买回早点取了这张报纸,边吃早餐边阅读新闻,早餐吃好了,报纸也快看了一半, 收拾完碗筷,再读完另一半报纸,叠齐后放好报纸,就像是完成了当天生活的开幕式。而另外一份报纸往往还远远未送到邮箱,待处理完菜叶等厨余垃圾,下楼扔掉后想再把报纸带上来,但常常还不一定会有,有时要下楼几趟,甚至在午饭前也还没送到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比较喜欢看《钱江晚报》是有原因的,一是因为这张报纸能更好的关注民生,为百姓着想。另一原因应追溯到50多年前,自己在浙江兵团工作,人在萧山靠钱塘江喇叭口的南岸生活了八年时间,那时曾任过连队文书兼通讯员,之后又调营部,再任营部书记员兼通讯员,还是那么一人兼二职,每天工作的其中一个内容就收发各连队的文函文件和分类转发邮电员送来的那些报纸和私人信件,直到后来调到团政治处的保卫股才脱离了直接与报纸打交道的工作。那时兵团生活枯燥,平时连本可读的书都难以寻找,有读的文字唯是那两份天天由新湾邮电所老张骑着摩托车送来的《人民日报》和《浙江日报》,每天拿到报纸都要从一版头条读到四版的末尾,连报纸的版逢信息都不会漏下,虽然那时报纸的内容都是口号式的文章和各种通讯类文稿,也没有什么可读性,那会像如今的报纸,时事政治、经济新闻、文学读本、健康养生、商业广告各种栏目花样繁多应有尽有,一天的版面竞有十六个版面,有些特别的日子版面甚至更多。在连队和营部工作那几年工作之后,天天接触报纸让自己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以至于以后的生活若那天没有读过报纸,这天的生活就如味同嚼蜡,连吃饭的心思都没了。30多年前浙江日报社又筹办了那张《钱江晚报》,虽然那时人早已调回了家乡工作,但自己依然感到特别兴趣,于是内容丰富多彩的《钱江晚报》又成了心头之爱,这个爱除了喜欢读报之外,多多少少还与那段在钱塘江畔的工作生活经历有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话题还是回到那位送报的身上,他是个江西人,在小区送报那么多年,时常相见也点个头问个好,有次曾随口说他的口音象是个江西老俵,他说老家就在江西三清山边上的玉山县。至于他姓啥名谁我倒是不曾知道,年龄大约也就四十多岁吧。骑一辆那种能开好多路的五电瓶大电动车。夏天六点来钟就来送报,不知这么早是否吃了早饭。冬天么会来的时间迟一些,有时自己屋里的灯还亮着,就听到他把报纸塞到我家的邮箱里了。自己有时出门去散步也能碰到他,但他常常骑着电动车飞快闪过,快得连他的面孔模样都看不清。车上装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快递包裹,大概是他除了一份送报的职业剩余的时间又去兼职送快递了。自己总觉得他这人特肯吃苦,特能干活,身上似乎有种使不完的劲头,身体想必也是棒棒的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有这么一天,等到临近下午《晚报》还不见送来,之后我问代他送报的,说他家中有事调休,回了江西老家。那个代班的可能是不熟悉这个小区,报纸送得晚了应该宽容一下。我知道,如果把迟送报纸的事电话打到发行部去反映,那他们是要扣奖金的,我那能做这种让人家扣钱掉工作的事呢?虽然说那只是正常反映情况,但自己总觉得这是件缺德的事。现在找份工作也沒那么容易,弄得人家丢掉饭碗那不算缺德才怪呢。所以那怕《晚报》两三天后才送到家我也一定不向报社发行部门?反映情况,知道那送报人一定遇到了什么难以克服的生活困难。这个年纪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一定山大,除非有了特殊的原因,否则那会轻易放弃自己既有的工作,那会凭空就不来送报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年年中有一段时间报纸又时不时的不准时送了,等呀等呀,第二天中午总算来了,三天的报纸是一次送来的。投递员是另一个男的。我有点纳闷,问这个送报的,“原来那送报的呢?又回老家了么”?他说:“是的,他的老母亲死了,老婆照顾婆婆生活时又摔断了腿,昨天回家奔丧办后事去了。近期没人送报让我带着,我自己也负责送一片,到这里已经傍晚了,只得这两天合起来送过来,真不好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唉…生活咋会昰这样?这人呀,真的不知道明天会是咋样,他也是有点苦命。本以为他再不会来了,至少也得过上三个月时间,等老婆骨折百日全愈后才能回来送报吧。可出人意料的是他竞然很快回来了。我怕他伤心,也不敢问他老母的死因。最近两月,天色刚亮不久,他那电动车灯光又闪烁在清晨的小区里,把车上的报纸一张张塞到每家订户的邮箱里。那么早出来送报大概白天又要出去兼职干活了吧。据那代送报的说过,他家里虽有姊妹几人,但他却是家里唯一的男丁,在他母亲眼中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上次回老家为其老母治病,还真化了他不少钱,但最后还是去世了,那治疗费用虽然也有医疗农保,但报销的此例太少,存世的最后几天在icu监护室抢救费用天天上万元,最后还是人财两空,家里两个大书包毎年费用也不少。人说“骨折养百日”。这次他老婆小腿骨折还不到两月他就不在身边照顾,匆匆又出门打工送报了。或许,一是怕失去送报那个既有的工作,总不能把那份送报的事老让別人为自己代着;二是无奈的生活让他肩上的经济压力实在太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哦,为生存,为子女,为因病至贫的债务,在外吃苦也是没办法的事。也许自己人上了年纪便会更多点恻隐之心,但愿他身体健康,行车安全,家里少灾少难,每年多赚些钱回去养家。我想这个社会应为像他那样艰辛工作生活不易的劳动者多提供一些方便,更愿天底下生活在底层的劳苦民众生活过的稍微轻松点,再轻松点。</p><p class="ql-block"> 於壬寅年惊蛰</p><p class="ql-block"> 一 END 一</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