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作者:春天的故事</b><div>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一)</b></div><div> 日历翻至8月28日这一页,终于可以去远方上学。<br> 车票载明旅行时刻:K1071,18时25分从安庆站始发,终点站——北京西站。<br> 早在几天前,车票被我火车站取回,装入书包最里面的一个小兜;余下的空间填入八宝粥、方便面、圆面包及矿泉水;秋冬季衣物已被母亲整齐叠进红玉姐姐送的带轮子的旅行箱。暂时用不到的证件和银行卡用塑料袋包裹严实,夹在旅行箱的棉袄里。<br> 母亲早就说好陪我去学校。红玉姐姐想带着儿子博文顺道跟着去北京,长长见识;顺便把小博文两岁的聪聪捎上。不久后大舅妈听闻我们一行要去北京的消息,便“报名加入旅行团”。小姨很是贴心,帮我们找了车,自己也一同前往将我们送至安庆火车站,她再随车返回。<br> 一行人17时许抵达安庆火车站站前广场。西行的太阳斜照广场,将每个人的影子拉成身高数倍之长。东、南、西三面,一拨又一拨提着大包小包的人们三五成群地朝进站口汇集。候车大厅里,坐在候车椅上的留一只耳朵听广播车次播报的、站在检票口排队等待检票的、借个墙角将扁担平放在地上席地而坐的、从开水间添水出来的旅客,以及两侧店铺里叫卖特产的老板们,俱是“人声鼎沸”的功臣。背在准大学生们身上的各式书包,载满了关切的话语、朴素的期盼、家乡的色彩、未来的想象。<br> 18时25分。日落。汽笛拉响、车轮滚动、咣咣咣咣、驶离车站。待列车开行一段距离,几位亲戚拿出桶装方便面和零食,开了火车上的第一顿饭。大概是车票连号的缘故,高高的罩着深蓝色椅套、贴有白色方巾的座椅将我与一行的其余五人隔成两个背靠背的相对独立的空间,但不妨碍我感知她们有说有笑的场景。博文和聪聪都活泼,但聪聪似乎更淘气些。他们翻过来、倒过去,左手拿火腿肠、右手从母亲身边背包的旁兜拽出水杯,说是口渴。一个水还没喝完,另一个又嚷嚷要换到靠窗座位,说空调风大、凉快。大舅妈、红玉姐姐、母亲相视而笑,继续扯东拉西。<br> 落日的余辉随地球的自转渐次消散,月亮便从地平线的另一侧缓步升起。暮色渐沉,窗外除了铁轨旁一闪而过的照明灯、参差斑驳的树影、微明的月光、远方时断时续的星星点点的路灯,余下的是铁轨色的背景。我从口袋拿出手机,看看时间,19时43分。<br> 这手机是红玉姐姐送给我的,通知书刚飞到家,母亲就开口:“你去大学,没个手机咋行”。母亲原计划临走前买,没想到红玉姐姐抢先一步,不待我辩说就拿定了主意,说手机过两三天到。母亲拗不过她,便反复跟她强调:“不要买太好的。”<br> 几天后,姐姐将手机盒送到我家。打开一看,没想到是智能机、触摸屏的。看来比父亲用的小灵通和家里的翻盖手机高级不少。姐夫更是考虑周到,在手机里下载几款游戏,说是若是学习学累了便可玩玩游戏、调节调节。有一款捕鱼类游戏,叫“深海渔场”。一句话,就是在世界各大渔场捕鱼。还有一款是“会说话的汤姆”。你对着它说话,它会把你的话录下来,然后用类似猫的声音复述。我跟它讲:“你个大混蛋!”它回敬我:“你个大混蛋!”厨房里的母亲听到这怪声音,便拿着锅铲从厨房出来,问怎么回事。我让母亲也对它说话。母亲被汤姆的怪腔怪调逗乐。<br> 想到这里,我会心地笑出声来。五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我这边。这引起邻座的陌生人的注意。陌生人见我与她们是一大家子,便让我和他换了座位。<br> 姐姐见状,猛地推我:“当初给你买智能机的时候你还倔脾气,说不干呢,现在可不也喜欢上了吗?”两个侄子一旁附和:“就是!就是!”。我有些脸红,但憋住没出声。两个侄子趁机“要”过手机,用手指点这个移那个。聪聪说:“呀,这里面有这么多好东西,比我爸的还好。”<br> 母亲插了一句:“这不,手机才到口袋里,还没捂的热呢,就上瘾了吧?”又对姐说:“你看,这要上大学了,我再管不着他了,我能放心吗?”<br> 姐姐帮我驳斥:“你儿子还叫不自觉呢?不是我说你小姑哎,孩子都这么大了,你也该放手了,别老是处处都管着他呢”,向我使个眼色。妈妈看着姐姐,又看看我,略带轻蔑地“哼”了一声,不作声了。<br> 夜深了。聪聪与博文撑不住,趴在桌子上呼呼睡了,不时咂吧嘴、蹦几句梦话。大舅妈精神尚佳,母亲就陪她说说话。红玉姐姐也犯了困。车厢还有几个人小声交谈。我毫无睡意;望向窗外,黑乎乎一片;数“咣——咣——”声,从一数到一百,又从一百数到一。</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b></div><div> 午夜。时光慢了下来。我坐了许久,有些酸了,起身活动。火车比汽车平稳许多,在过道行走稳稳当当。看了看手机。凌晨1时半。<br> 舅妈斜卧在座椅上。姐姐已经换到博文那边,让博文靠在怀里。母亲眼睛眯眯的,上、下眼皮差不多粘一起了。母亲已有43岁,可每每出门,总有人夸赞气色好,看上去只有30多岁;从化妆品促销展台经过,被导购拉着请进店里帮忙宣传化妆品功效。<br> 母亲问我:“你怎么不要睡的呢?”<br> “妈,你睡吧。我等一会儿再。”妈眯着眼睛迷迷糊糊地睡了。<br> 我靠着靠背,闭上眼睛。睡意涌了上来,但又不敢睡着。迷迷瞪瞪地一直点头,清醒过来已是4时。<br> 车厢里,除坐过道的人外,大都都睡着了。一个挨着一个,陌生人也互相靠着,彼此依衬。<br> 4时半。第一缕阳光切过地平线,透过薄雾,穿过玻璃,向更远处延伸。顺着光的方向望去,此刻身处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div><div> 5时半,橘红的太阳起床了,但挪得很慢,像极了贪睡的我们不肯离开温暖的被窝的模样。庄稼地里,成片的玉米。柔和而不耀眼的阳光穿透了大气层,去用热度和能量唤醒那些谷物,田埂上已有了农民,他们开始了一天劳作。虽然,农机工具在三农政策的大力推广下得到普及,但是那些一辈子在肥沃的土地上耕作的农民是绝不会忘记靠自己的双手和汗水来春种秋收。他们在春天里播下种子,在夏天里挥洒汗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动,目的就是期盼在秋天,在收获的季节,有个好收成。而我,此时也在将自己种在防灾这片土壤里;四年后,我收获的又将是什么呢?</div><div><b>(这一段该怎么写?有点难搞。想把华北平原上秋收景色与个人成长成熟收获结合起来,在大的背景下加以映衬。作者刚从家乡走出,踏上走向大学——半个社会的门槛,路过华北平原大片田野,触景生情,由此激发出家国情怀,这时的情怀应该是朴素的,可以有思想的深度,但语言文字不能老道,应当符合大一新生的思维水平。想了一个小时也没想出来应该怎么改,先放着吧,听听网友意见。)</b><br> 太阳爬上树梢;车厢恢复昨日活跃的气氛。聪聪和博文醒了,问:到哪里了。<br> “到河北地界了,还有近五个小时呢!”<br> 他们抱怨:“怎么还有这么长的时间呐!”<br> 我摸了摸他们的头,笑笑。他们转过脸继续睡。<br> 太阳又爬高了些;阳光洒在车厢里,除了看的见的明亮,还有看不见的热量糊在脸上。我将窗帘拉起来,留下一条缝。外面,或高或低的楼房与农田的相间排列不时被呼啸对开的列车中断。<br> 12点20分,车厢广播结束语响起:“旅客朋友们,你们好!列车即将到达终点站——北京西站。前方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b>(这段录音待日后成稿之前专程乘一次K1071去北京时补上。在网上搜了许久没找着。)</b>本次旅程全长1271千米,时长18小时。感谢您乘坐本次列车,祝您旅途愉快!”8分钟后,列车停靠在北京西站9站台。我们一行人拖着行李箱,跟着人群出了站。<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