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曾国藩日课的第八条是“谨言:刻刻留心,是功夫第一。”</p><p class="ql-block">这个“谨言”很有意思。谨言,不是让自己不说话、少说话,而是说话时要谨慎,如孔夫子所说的“再,斯可矣”,是要想一想再说。想什么呢?要想一想,说话的语境合不合适、说话的时机好不好、该不该这样说这个话等等。把握不准时,就慎重地说。</p><p class="ql-block">而且,曾国藩强调“谨言:刻刻留心”,无时不在,无地不想,都要注意这一点,这才是做人的“功夫”,是为人处事的一等一的真“功夫”。</p><p class="ql-block">曾国藩这么讲,并郑重其事地将“谨言”纳入个人修身日课,是有故事的,也是有经验教训的。</p><p class="ql-block">他在壬寅正月的日记中有记:“小珊前与予有隙,细思皆我之不是。苟我素以忠信待人,何至人不见信?苟我素能礼人以敬,何至人有慢言?且即令人有不是,何至肆口慢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若此?此事予有三大过:平日不信、不敬,相恃太深,一也!此时一语不合,忿恨无礼,二也!龃齬之后,人反平易,我反悍然,不近人情,三也!”</p><p class="ql-block">好友小珊,精通医术。知道曾国藩的老父亲来京,就时常过来看看老爷子。赶巧老爷子在京过寿,曾国藩的一班好友来贺。酒席上,因为之前的一点小误解,曾国藩耍起酒疯来,对小珊一言不合、肆口谩骂。这件事,不仅令一班朋友尴尬不已,更是令老爷子非常生气,责怪他修身不实、修养不够,枉读了圣贤书,直言这京城呆不下去了,要回乡下老家。这件事,曾国藩刻骨铭心,不仅把事件的前因后果记到了日记里,还深刻反思反省,直击灵魂,挖出了自身的“三大过”。此后,极为注重修身,刻刻留心,始终注意“谨言”。</p><p class="ql-block">但是,该说话时曾国藩特别能说、会说、肯说,不吝言辞。</p><p class="ql-block">吴永在口述《庚子西狩丛谈》中,记录了李鸿章所讲的,曾国藩在“会食”中注重言传身教的一件小事。“在营中时,我老师总要等我辈大家同时吃饭。饭罢后,即围坐谈论,证经论史,娓娓不倦,都是于学问经济有益实用的话。吃一顿饭,胜过上一回课。”</p><p class="ql-block">对身边幕僚、晚辈学生如此,曾国藩对一线将士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他在每次练兵时都亲自训话,一次训话差不多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他要求将领们在训练士兵时,要像父兄教导子弟一般,“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要持之以教,临之以庄,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他还将伦理纲常写在军规中,让官兵记诵,或编成歌谣,让官兵传唱。如《劝诫浅语十六条》《营规二十二条》《保守平安歌》《水师得胜歌》《陆军得胜歌》《爱民歌》《解散歌》等。</p><p class="ql-block">一个时辰,就是今天的两个小时。看看,曾国藩在该说该讲时可真能讲,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p><p class="ql-block">所以说,他的“谨言”不是不说不讲,而是不该说时不说,不该讲时不讲;该他做的,一点不差。</p><p class="ql-block">这才是真正的高手,绝对的“功夫第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