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密语

卓尔幼儿园

<p class="ql-block">  迄今所知,地球是浩瀚宇宙中唯一一个拥有纷繁复杂、生生不息的生命系统的星球,然而,地球生命系统如何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又将如何发展,是困扰全世界科学家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永恒话题,即所谓“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向哪里去?”这里的“我们”不仅仅是指人类,而是指整个地球生态系统。</p><p class="ql-block"> 现已知,地球已经有46亿年左右的历史,而地球生命至少经历了38亿年的演变,其间,伴随地球环境的转变,如板块运动、气候变化等,地球上的生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演变。</p> <p class="ql-block">  曲靖经开区卓尔幼儿园教师在曾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参观学习。通过以化石为主题,阐释了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建立,认识从鱼到人的演化历程,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p> <p class="ql-block">  进入博物馆大厅,原生的一堵弧形的动物化石山体墙矗立在大厅的中央,气势磅礴,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中的一件镇馆之宝“凤娇昆明鱼”化石,是迄今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的化石。</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记载,1999年,古生物学家舒德干和同事在昆明海口镇的化石中发现了一条身长28毫米的“小虫虫”。它纺锤形的身体没有鳞片,分成了前后两部分。纵贯肌节的线条表明,这是一只有残余脊索的小鱼,他们将其命名为“凤娇昆明鱼”。在同一地点,还发现了另一条体型相似的耳材村海口鱼。昆明鱼、海口鱼与3年后发现的长吻钟健鱼一起构成了昆明鱼目,大量保存良好的标本表明,昆明鱼目的脊索周围已经开始出现规则排列的小小软骨——也就是最原始的脊椎。这个由脊索到脊椎的转化,至今还在每个人的胚胎发育期重演。这些5.2亿年前寒武纪早期游弋于浅海中的小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为“从鱼到人的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是人类的“小祖宗”。</p> <p class="ql-block">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内的水母活体养殖缸。</p> <p class="ql-block">  馆内收藏了6万多件珍贵的古生物化石和现生动物标本,展示了5亿年前寒武纪时期的古生物化石的生动场景。澄江化石地共发现20个门类、280余种珍稀化石,几乎涵盖了动物界所有的现生门类和已灭绝种类。馆内陈列标本大多来自于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也有部分来自于全世界各地。这里是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遗产,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展馆内多媒体互动寓教于乐,在听、看、玩中,就能了解到远古时代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神奇,带着对生命的探寻和思考,追溯生物多样性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还展示了来自非洲、美洲的标本,以及草原、雨林、极地、湿地等动物的生活场景。展示的内容种类繁多,门类齐全,丰富多彩。有仿真制作的各种飞禽走兽……数不胜数,精彩纷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p> <p class="ql-block">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外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树。</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要携手同行,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p><p class="ql-block"><b>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b></p>

化石

澄江

生命

地球

昆明

博物馆

自然

多样性

亿年

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