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战友老郭在广东阳江海陵岛买了海景房,每年年底夫妇俩便去越冬,多次邀请我们去那儿聚会,经常发来各地“候鸟”们在棕榈树下海滩漫步、海钓、歌舞的照片和无人机拍的视频,这次则说他刚买了给自己的新年礼物萨克斯云云,极具诱惑。2022年元旦过后我们终于成行。上海战友专程来宁接我,还带上了手风琴、小提琴、黑管以及视频音响,好像当年团宣传队下连队慰问演出一般。于是,一车四人,横跨三省,来回十四天,行程数千里。</p> <h1> 江西三清山</h1><p class="ql-block"> 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位于江西上饶东北,古时即有“天下无双福地”、”江南第一仙峰“之称。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被《中国国家地理》推选为"中国最美五大峰林"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三清山为道教名山。道教始于晋代的葛洪,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葛洪为”开山始祖“。唐代奉道教为国教,三清山道教随之兴盛,在葛洪结庐炼丹处营建了三清山上第一座道教建筑——老子宫观(此观被称为“三清福地”)。北宋真宗笃信道教,奉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带动了社会崇信风气,三清山开始出现成批的道教建筑。元时,三清山上出现了信奉全真派的道士,但更多的还是正一派道士。明朝更是推崇道教,山上朝拜之风极盛,散居于赣浙皖闽的道士和信徒在每年的八九月份都要组织香会朝山。明朝为三清山道教活动的鼎盛时期,山上形成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群。清代以后,三清山道教在各种政治因素和战乱的影响下逐渐衰弱。</p><p class="ql-block"> 三清山景区总面756平方公里,核心景区220平方公里,由三清宫、南清园等十大景区组成,其中南清园景区自然景观最为奇绝。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雄踞于怀玉山脉群峰之上。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一大清早,我们即从东北方向的金沙索道上山,此时透过晨雾的旭日金辉已经撒满三清山高峰。</p> <p class="ql-block"> 神驼峰。</p> <p class="ql-block"> 巨蟒出山。三清山花岗岩形成于“燕山运动”时期(侏罗纪到白垩纪时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距今2亿1千万年左右至6500万年前),巨蟒出山是三清山花岗岩柱峰的典型代表,也是三清山标志性自然景观之一。2017年,三名攀岩爱好者攀登巨蟒峰,将岩钉打入岩石,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坏,后以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而被起诉,赔款几十万。一位导游介绍说,那次事件后才安装了监控。但愿其他景区也能这样亡羊补牢。</p> <p class="ql-block"> 十几年前由南昌的竹影战友陪同去过一次三清山,从南门进入,但当天浓雾弥漫,除了三清宫景区的道观建筑外,未见三清山的真面目,巨蟒峰也是景区拍照点给P上去的,而这次终于弥补了当年的遗憾。而且,上山途中除遇两场短暂的细雨,全天天气或多云或晴朗,让我们把三清山的自然景观看了个真真切切!感谢老天爷。</p> <p class="ql-block"> 东方女神。传说女神为西王母第二十三女,名瑶姬,世人认为她是春天的化身,称之为“东方女神”。神女峰观光平台有海拔1314米的标牌,但手机上实时高度表却显示超过这个高度,显然这是为了吸引游客特别是情侣们特意设置的打卡点——“一生一世”,难怪一旁的石墙上挂满了连心锁和祈福牌。</p> <p class="ql-block"> 企鹅献桃。献给女神。</p> <p class="ql-block"> 此行四人的第一次合影。顺便介绍一下此行的各人分工:左一金维,司务长兼炊事班长;右一福元,负责“打前站”联系宿营;左二纬忠,行程制定人和方向(盘)把握者,当然也是最幸苦的;剩下的是我,甩手掌柜,第二司机。 </p> 仙人指道。 <p class="ql-block"> 在西海岸景区的步云桥畔放眼西望,层峦叠嶂,云雾飘渺,远山犹如浮在半空中的海市蜃楼。三清山东险西奇,果然。</p> <p class="ql-block"> 乾坤台。实为一处探出山体的栈道平台,由双层钢化玻璃制成,据介绍每平方米可承载400公斤,专供游人上前观景,摆着体验费5元的字牌,虽无人收费,但恐高胆小的还是不敢上去。专拍风景且每天坚持发“九宫格”,而自己不爱留影的金维,也禁不住诱惑,大概是要在朋友圈里展示他的无畏气概吧,要我为他拍了一张乾坤台留影。</p> <p class="ql-block"> 走上乾坤台顶端,脚下万丈悬崖,头上九霄云天,俯瞰逶迤莽莽的群峰,仰望蓝天悠悠的苍穹,何其壮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p> 迎客松。 <p class="ql-block"> 五老朝圣。五座花岗岩山峰底部相连,顶部呈尖锥状,远观象五位行走朝圣的老人,因道教有五老之说(东南西北中五方天神),故名。</p> 万笏朝天。 <p class="ql-block"> 母子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早晨上山的缆车上,我们即遥指乾坤台,决定以此为目标,沿南清园景区观光线路上山,半天往返。俗话说,看山跑死马,加上我们老胳膊老腿的,攀上爬下,气喘吁吁,等原路下山时已近傍晚。年龄虽不饶人,心情却十分畅快。宋人吴沆《三清山》诗曰“松筠不锁神仙境,携得烟霞满袖还”。</p><p class="ql-block"> 到昨日的民宿再住一晚。老板是退伍战士,见老兵们又回来打尖住店,暗中喜不自禁,自是谦恭有加。</p> <h1> 江西宁都</h1><p class="ql-block"> 赣州市宁都县位于赣州北部,地处贡江上游。宁都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军委、少共苏区中央局诞生地,也是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指挥中心、主要战场。</p><p class="ql-block"> 全县有 5.6万人参加红军,有名有姓的烈士1.6万多人,宁都籍开国将军有13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10月,中央苏区中央局在东山坝小源召开了全体会议,史称”宁都会议“,会议结果是王明“左”倾盲动主义的“积极进攻战略”否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积极防御战略”,排挤和剥夺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和指挥。毛泽东愤而称病,会后被调离前线。</p> <p class="ql-block"> 宁都起义纪念馆(当天未开放)。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26路军(前身为冯玉祥西北军)1.7万余人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人的率领下,举行了震撼中外的“宁都起义”,诞生了红五军团,壮大了红军队伍,使当时的中央苏区红军达到了近6万人(有资料显示这一时期的全国红军为15万余人)。长征中,红五军团的行军序列一直在最后,主要任务是抗击敌军追兵,掩护红军主力北上。他们以顽强的阻击和悲壮的牺牲,赢得了“铁流后卫”的声誉。红军队伍中流传着这样的话: “红一军团打先锋,攻无不克;红五军团殿后,守无不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左至右: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p><p class="ql-block"> 赵博生,宁都起义的主要领导人,1931年入党,先后任红五军团参谋长、副总指挥,1933年36岁时在一次肉搏战中牺牲,同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下令宁都县改为博生县,并在瑞金叶坪红军广场上建造了博生堡。主力红军长征后该堡被国民党拆毁,堡内的《纪念赵博生同志》碑刻被当地群众秘密抢救得以保存。博生堡于1955年按原貌重建,“博生堡”三字由朱德亲自题写,嵌于堡首,现为全国文保单位。宁都县县城建有赵博生烈士墓。</p><p class="ql-block"> 董振堂,1932年入党,先后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总指挥(军团长),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会师红五军团改称第五军后任军长。1937年1月,红五军在甘肃高台县城与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马步芳部浴血奋战七天八夜,最终战败,时年42岁的董振堂和3000多名红军将士壮烈殉难。高台县烈士陵园内建有“董振堂同志纪念碑”和“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董振堂纪念亭上的楹联为:宁都豪气千秋在 高台雄风万古传。</p><p class="ql-block"> 季振同,红五军团总指挥,1932年入党,同年8月在严重扩大化的“肃反”中被错定为反革命分子而被捕,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夕被错杀于江西瑞金县叶坪村,年仅33岁。47年后的1981年平反昭雪。</p><p class="ql-block"> 2009年赵博生和董振堂被评选为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p class="ql-block"> 从“宁都起义”部队走出的开国将军30人。</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纪念馆对面贡江江堤,下图为走上江堤所见贡江彼岸。</p> <h1> 江西于都</h1><p class="ql-block"> 赣州市于都县地处赣州东部,西汉高祖六年(前201)置雩都县,以北有雩山而得名。建县时幅员辽阔,所辖地域含现瑞金、会昌、石城、宁都、安远和寻乌诸县,素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之冲”之称。古时于都曾为赣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要地,郡治设此近250年之久。1957年改为现名。</p><p class="ql-block"> 北宋文学家、哲学家周敦颐的传世名作《爱莲说》碑刻位于该县罗田岩。据有关考证,此文为嘉佑八年(1063)周敦颐在于都所作,并以碑刻的形式发表。唐朝国师杨筠松唐末战乱时来此传授堪舆,创立了形势派(赣派)风水,于都因而成为赣派风水文化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于都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共赣南省委、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中央苏区全红县之一,诞生了16位开国将军。</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新馆),重建于2005年,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展厅两层,展示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历史,再现了中国革命大转折及苏区人民支援红军的历史场景。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大厅摆放着习近平敬献的花圈。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参观纪念馆,并接见了红军后代和革命烈士家属代表。</p> <p class="ql-block"> 左图上为博古即秦邦宪(左)与王明的合影,一张难得见到的照片。左图下为解放后参加长征的16名女红军在北京的合影。右图为中央苏区被批准随军长征的30名女红军名单,其中知名的有中央领导夫人邓颖超、蔡畅、康克清和贺子珍。</p> <p class="ql-block"> 红军战士与亲人告别的雕塑旁,有一块展板记录了彭加伦的作品《 别 》。彭加伦从1930年起历任红军第八、九纵政委,红22军军委秘书长、政治部宣传部长,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等职。他为《红色中华》、《中华苏维埃》等报纸撰写过许多战地通讯和诗歌,鼓舞士兵斗志。胡耀邦为他的文集题辞是:“红军年代的宣传鼓动家”。《 别 》是1934年他在长征途中创作的作品之一:</p><p class="ql-block"> “......号音响了,尖锐的声音激动着每一个战士的心弦。吹号本是军队中平常的事,可是今日的号音却带来了特别的意味,好象在这声音中包含了很浓厚的刺激的感觉。谁知道它就是长征进行曲,谁知它就是故乡离别之歌!......”</p><p class="ql-block"> “红军家属和儿童团的小弟弟们,一堆堆地站在路旁欢送。......当他们的子弟经过时,有很多的叮嘱:</p><p class="ql-block"> '到外面要谨慎,要听负责同志的指挥,回来的时候,有适用的东西带点回来!'</p><p class="ql-block"> '哥哥,多捉几个师长回来啊!'......”</p> <p class="ql-block"> 长征第一渡。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各部在于都河(即贡江,在于都境内之称)以北地区集结完毕,从17日—25日历时9天,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央、军委机关共8.6万余人,在于都城东门等8个渡口,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万里长征。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是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把红军送上了漫漫征程。 “长征渡口”石刻为杨成武题写。</p> <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长出发征纪念碑,建于1996年,碑高10.18米,寓意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于10月18日在此渡河;碑体为双帆造型,寓意中央红军由此扬帆出征。</p> <p class="ql-block"> 2019年习近平来于都时还视察了潭头村,强调“要饮水思源,绝不能忘了老区人民”。潭头村是著名的红军村,当年有近2000人参加红军,四年前脱贫。虎年春节前的央视“新春走基层,总书记到过我们家”系列节目报道了该村的巨变——“潭头村里的新年新 '硒' 望”。该村大力发展富硒蔬菜产业,如今已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纪念园散步的一当地居民与我们攀谈时说,于都就是习总书记来过后加快了发展步伐,言谈中流露出由衷的赞许和自信。</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结束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参观与群众告别时勉励大家:现在是新的长征,我们要重新再出发!</p> <h1> 广东丹霞山</h1><p class="ql-block"> 丹霞山(中国红石公园)位于广东韶关仁化县,总面积292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风景区、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是世界已发现的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 现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2004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 长老峰景区是丹霞山历史最悠久的游览区,长老峰、海螺峰、宝珠峰三峰组成的连接山体,由三级绝壁和三级崖坎构成了三个最典型的赤壁丹霞景观层次,石峰、石堡、石柱形态各异,错落有致,极其壮丽。</p> 长老峰。 海螺峰。 <p class="ql-block"> 韶音亭与长老峰遥遥相对。 传说舜帝南巡曾登临丹霞山的韶峰而奏韶乐,后人无不以攀宝珠以观旭日、眺群峰而悟韶音为至兴。 舜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是中国道德文化和诗乐的鼻祖。韶乐史称舜乐,起源于5000多年前,是中国上古时期一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的传统宫廷音乐,夏、商、周三代帝王均将其作为国家大典用乐。据考证,韶乐乐器众多、曲目繁复、舞蹈宏大,相传韶乐演奏时,气势恢宏,凤凰来仪,百鸟和鸣。孔子亦赞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p><p class="ql-block"> 韶音亭及亭下的平台,为长老峰景区的最佳观景点。张艺谋导演如若创作《丹霞印象》,在此演出上古韶乐,想象一下那场景将是何等地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 阳元石与乘龙台。阳元石民间又称“求子石”,是丹霞山标志性景观之一。乘龙台因位于龙背(峰脊)上而得名,乘龙台的崖坡上有一处黑绿相间的花纹,如云似龙,故名云纹壁,又称云龙壁。因观景台正在维修,在山下没看到全景,图片取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为看日落,快步绕过阳元山,奋力登上玄机台,一直等到傍晚,夕阳也没露脸。但在晚霞的映照下,山水朦胧,天色迷幻,锦江蜿蜒而沉静,远处的地母岭宛若散发而卧的睡美人。</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早出发去往肇庆,走了一段阅丹公路。阅丹公路总长54.6公里,将丹霞山景点与田园风光串联成线,沿途山环水绕,村庄星罗棋布,风景旖旎。2019年该公路建成后,很快声名鹊起,成为游客竞相打卡的网红公路,并获得了“广东最美乡村旅游公路”的美誉,当年即举办了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暨环丹霞山自行车赛 。</p> <p class="ql-block"> 纬忠为我拍的“工作照”。</p> 观音山。 一帆风顺。 <h1> 广东肇庆七星岩</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七星岩位于肇庆市城北,景区面积8.23平方公里,因有七座挺拔秀丽的石灰岩山峰布列如北斗七星,故名。景区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被誉为“人间仙境”、“岭南第一奇观”。肇庆市的星湖景区,包括七星岩和鼎湖山两部分,该景区2020年刚刚获得国家5A级景区称号。</p> <p class="ql-block"> 七星岩牌坊。位于星湖南岸,“七星岩”为朱德题字。</p> 叠翠桥。 <p class="ql-block"> 桃花岛。一月的岭南桃花已经绽放。</p> <p class="ql-block"> 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共有531题,其中石室洞有333题,文体为诗、词、歌、赋、对联、题记,1957年即列为省级文保单位,陈毅撰诗称之为“千年诗廊”。广东石刻以唐为贵,七星岩就有唐刻4题,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记》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天柱岩和五龙亭。</p> 玉屏岩。 七星桥。 水月桥。 <p class="ql-block"> 仙女湖。传说神农氏有个曾孙女,从远方来到七星岩住下,把神农氏的稻种分给附近村民种植,但头两年禾穗未及灌浆就渐渐枯死了。第三年,眼看禾苗又要枯死,她心急如焚,背着不满月的孩子走到田间仔细观察,在给孩子喂奶时一滴乳汁偶然滴下田里,顿时跟前的禾穗立即灌了浆。于是她就把乳汁向田中洒去,乳汁将尽,渗出血水,她仍然不断地挤出带血水的乳汁,继续洒向田间。从此禾苗便能抽穗,长出白色和红色的稻米,乡亲们不再忍饥挨饿,她却化成了一座石像,千百年来一直静静地伫立在美丽的湖中……</p> <p class="ql-block"> 晚饭后去往牌楼广场观赏星湖音乐喷泉演出。</p> <h1> 广东阳春国家地质公园</h1><p class="ql-block"> 阳春地质公园是中国大陆最南端亚热带岩溶地貌景区, 景区由石林和龙宫岩两部分组成。</p> 石林。 <p class="ql-block"> 石剑峰,高60多米,宽50多米,险峻奇特。石峰底部刻有现代诗人韦丘的诗作:万把青铜剑,锋芒指夜天。将军何处去,战马系槽前。</p> <p class="ql-block"> 龙宫岩溶洞——“龙王殿”(上图)、“龙宫浮雕”(下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龙宫岩溶洞——“海底珊瑚”(左图)、“壁流石”(右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计划到海陵岛之前先至阳春地质公园游览并作短暂休息,不想福元在石林崴了脚,难以行走,于是临时决定先赶往阳江市人民医院。好在拍片后确定不是骨折,虽然虚惊一场,但也不得不买了副拐杖。老郭夫妇闻讯从海陵岛赶来接应,中午的接风也改到了晚上。</p> <h1> 广东阳江海陵岛 </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海陵岛因像一只横着的海螺壳,旧名螺洲,又名螺岛(或罗州),后因地理变化,海陵岛渐渐从海上浮起,变成“海中丘陵”,改称海陵岛。</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inherit;">海陵岛位于</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海之滨、广东阳江西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空气质量全国一级(老郭发来的2月份空气质量截图显示AQI 13,排行全国前五),年平均气温22.3度,温润怡人。陆地面积108平方公里,主岛岸线75公里,为广东第四大海岛,中国十大美丽海岛之一,现为国家5A级景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老郭夫妇为我们安排了海陵岛游程,并全程导游。</span></h1> <p class="ql-block"> 三个地方的五个老兵终于在海陵岛会师。左一为老郭(我团“老虎连”最后一任连长)。</p> <p class="ql-block"> 挂有“南海 I 号博物馆”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两块牌子的博物馆南门。 该馆建成于2009年,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以“南海 I 号”古沉船保护、开发与研究为主题。照片中福元拿着拐杖抽着烟,看上去问题不大,轻伤不下火线嘛。倒是纬忠拄着拐装着伤兵模样在门前拍了张搞笑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北门。该馆建筑立面由五个大小不一的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据介绍,整体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鸥,建筑摈弃传统的梁架结构,把造船的龙骨结构和南方独特的干栏式建筑形式相结合,设计创意独特,体现了海洋文化与南方建筑风格的柔美组合,堪称地标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打捞文物珍品展区,下图为“水晶宫”——沉船展区(上层)。</p><p class="ql-block"> “水晶宫”是一个巨型玻璃缸,水深12米,水质、温度及环境都与其所在海底位置完全一样。2007年整体打捞出水时,它与船载物品和淤泥一起,被平移到此。上层是考古平台,在地下一层的水下观光回廊可通过透明墙壁环绕参观。这是世界首例将古沉船水下考古现场发掘演示过程向观众开放的专题博物馆,其保护和陈列方式,在世界同类主题博物馆中前所未有。</p> <p class="ql-block"> 从古船里打捞出的金、铜、铁、瓷、玉类等文物4500多件,宋代铜钱6000多枚。文物以瓷器为主,浙江龙泉、福建德化、闽清义窑、江西景德镇等南宋几大著名窑系的外销瓷器,造型独特,工艺精美,大多完好无损,远非陆地出土的同类瓷器所能比拟。沉船上文物价值连城,国家一级文物之多为世界罕见。 </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外建有仿制的宋代古船。</p><p class="ql-block"> 沉船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船,沉没于广东阳江海域,1987年发现,2007年整体打捞出水。被命名 “南海 I 号”。古船为尖头船,长30.4 米、宽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约4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是目前发现的最大宋代船只。 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当时这艘商船的航向是东南亚或中东地区。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船体的木质仍然坚硬。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造船工艺、航海技术、陶瓷制作,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等的研究,都具有极大科学价值。</p><p class="ql-block"> 报载在上海崇明岛水下发现的清代沉船,经过六年的水下考古探摸,今年3月2日已开始打捞。之前已打开的4个舱室,每个舱室瓷器估计达8000件左右,专家由此推测船载文物数量庞大。这可比“南海 l 号”多多了!这个命名为“长江口二号”的古船整体打捞后,估计也会建一个庞大的博物馆,令人期待。</p> <p class="ql-block"> 红树林湿地公园,1400米的木栈道与老鼠山跨海相连。</p><p class="ql-block"> 湿地公园面积约480亩,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红树林7种,是以亚热带红树林湿地为风景特征,以生态保护为主,以观光休闲和科普教育为辅的多功能生态公园。红树是唯一能在海洋潮滩上生长的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树为什么不是红色的?景区科普宣传栏介绍说:红树科植物体内富含酸性物质单宁,被空气氧化后会呈现红色,故名。又长知识了。</p> <p class="ql-block"> 在塘坑湾海滩我们“疯”了一下午,被老郭称之为“西部歌王”的金维,架起音响引吭高歌,其他人拿起乐器伴奏,对不熟练的曲目我就滥竽充数地做做样子,不会乐器的福元则当起了指挥。歌曲的伴奏音乐音量很大,既掩盖了我的尴尬,也吸引来了其他游人的合唱和伴舞,好不热闹!礁石旁一帮大爷大妈身穿泳装变换着姿势在合影,各个腆着大肚腩,爬上礁石赘肉都跟着颤抖,令人忍俊不禁。老郭朋友开来了海滩摩托助兴,我现学现驾,呼啸着冲向海滩远处......</p> <p class="ql-block"> 纬忠手机相册存有我和老郭当年在宣传队的老照片,要我俩还以相同的位置合影。两张新老照片,相隔五十余载,很有意义,使人感慨。</p> <p class="ql-block"> 导演:老郭</p><p class="ql-block"> 摄像、制片:老郭朋友</p><p class="ql-block"> 配乐:老郭女儿</p><p class="ql-block"> 字幕:本人</p><p class="ql-block"> 演员表:一看就知道</p><p class="ql-block"> 配乐的那首歌曲是《少年》。回来后我找到梦然的原唱,完整地听了几遍,前奏、间奏的悠扬旋律与主歌的欢快曲调形成对比,烘托力极强,尤其抒情动听。“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这歌选得真好,表达了我们的年轻心态和下一代对父辈的赞扬,我们在引以为豪的同时,也应更加自励不是?</p> <p class="ql-block"> 塘坑湾晨曦。</p> <p class="ql-block"> 塘坑湾日落。</p> <p class="ql-block"> 敏捷-黄金海岸傍晚。夕阳下,海水波光粼粼,棕榈婆娑摇曳。</p><p class="ql-block"><br></p> 十里银滩。 东岛渔港一隅。 <p class="ql-block"> 闸坡渔港。早在明清时期,海陵岛上西南沿海港口即成为船舶避风补给之处,闸坡镇建置于前清。 闸坡渔港是全国首批六个国家中心渔港之一,三面环山,港池宽阔,面积1.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3米,可同时停泊大小船只1500多艘,素有“广东鱼仓”之称。</p><p class="ql-block"> 闸坡镇的集贸市场很大,店铺摊位鳞次栉比,农渔产品种类繁多,斫骨敲贝声,讨价还价声,夹杂着本地和外地的方言,一片嘈杂,十分热闹;散发着海鲜腥味的摊位前,头戴斗笠的阿婆不停忙活,直播带货的小伙跑前赶后,拎包采购的居民往来穿行——好一幅市井长巷烟火图!</p> <p class="ql-block"> 金维除负责旅途中找饭店就餐,在海陵岛则负责采购和烹饪,充分发挥了他在单位分管后勤部门的专长,还同纬忠、福元争着刷锅洗碗,引得郭太太对“上海男人”夸赞不已,我和老郭则相视大笑。</p> 海洋公园大角湾。 <p class="ql-block"> 在海洋公园看到的这一组石器,现在还没弄明白是做什么用的。从“甜蜜之记忆”猜,也许是具有压榨功能的生产加工工具。有谁能揭晓答案?有奖征答。</p> <p class="ql-block"> 广东省2021年GDP突破12万亿,位居全国第一。然而在海陵岛这些散养着黄牛的地方却是大片抛荒的土地。在从仁化去往肇庆途中经过一个叫矮寨村的村庄,还看到许多房屋十分破旧、无人居住的情形(但村口新建的公厕倒很抢眼)。这种因种田利薄、青壮年外出打工而致农村空心化的情形,反映出该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三大差别和三农问题。发展不平衡,想必其他省份也都存在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陵岛的腊月温暖如春,行道树洋紫荆花红叶茂,随处可见的三角梅姹紫嫣红,一如江南的仲春时节。我们或去景点游览,或在海滩漫步,听潮打岸礁,观日出日落,当然也少不了欣赏老郭的萨克斯、郭太太的小提琴和纬忠的黑管独奏,围观金维的沙滩演唱会。热情周到的老郭夫妇不断请客,广东早茶、闸坡海鲜和阳江大骨汤等当地特色餐饮,让我们尝了个遍。在老郭家里变着花样自己开伙,还熬粥擀面油煎韭菜盒子,过了一个难忘的腊八节。如此这般地悠哉游哉,我们度过了四天多极为休闲和快乐的时光。福元的脚伤经此休养也逐渐康复,等离岛时竟扔掉了拐杖和那双崴了他脚的鞋子,还推掉了原定去外地核定项目资金的业务,决意与我们不离不弃。</p><p class="ql-block"> 次日凌晨,我们告别老郭,依依不舍地踏上北归之途。</p> <h1> 广东南雄珠玑古巷</h1> <p class="ql-block"> 珠玑古巷位于南雄市北,原名敬宗巷,源自唐敬宗宝历年间,巷内一家叫张昌的家族七代同居,朝廷特赐珠玑绦环表彰孝义,为避敬宗庙谥,后改称“珠玑巷”。古巷全长1500米,鹅卵石路面,宽3—4米,古驿道穿巷而过。</p> <p class="ql-block"> 唐宋时为珠玑巷的鼎盛期。唐开元四年(716),宰相张九龄奉诏开凿梅关,梅关驿道成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大道。因古巷处于交通枢纽,土地肥沃,宜农宜牧,南来北往的人很多在此落户,逐步发展成百姓杂居的繁荣古镇。因战乱和天灾,江南和中原汉族数次大规模迁徙岭南,珠玑巷又成了南迁流民的集聚地或落脚点。宋室南迁时珠玑巷一度繁盛,后为避胡妃之祸和元兵入侵洗劫,移居南雄的北方士民又数次南迁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两组群雕展现了两度南迁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南迁后裔都把珠玑巷看着自己的发祥地,如今有谱可考的有143姓,后裔数千万,遍布海内外。南迁带去了中原和江南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优秀文化,为发展岭南经济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珠玑巷南门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民国十六年(1927)重新修葺时在楼门上方嵌镶了两块石刻:“珠玑古巷”、“祖宗故居”。</p> <p class="ql-block"> 相传南宋度宗咸淳年间,胡妃遭奸臣贾似道陷害逃出皇宫,行至钱塘江畔遇珠玑巷商人黄贮万,愿终身以托,随其而归。后因黄家仆人告发,朝廷诏令血洗珠玑巷,缉胡妃问罪。巷人为避胡妃之祸,大批南迁珠江三角洲各地,胡妃不愿牵连无辜乡邻而投井自尽。后人在该井旁建“胡妃塔”(左上图亭中)以为纪念。该塔始建于宋末,后毁于兵火,元代至正十年(1350)重建为石塔,塔高3.5米,七层八角,是广东有年代可考的唯一元代古塔。右图“胡妃像”题字者欧初为珠玑巷南迁后裔、曾任广州市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 《中国姓氏寻根游》称中国三大寻根地为明代移民出发地——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客家祖地——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珠江三角洲居民发祥地——广东南雄市珠玑巷。南雄市是“姓氏名都”,姓氏文化旅游节是该市旅游经济的一个品牌。 巷内的建筑大多是宗氏祠堂,店铺所售物品也多与姓氏、族谱、家训等有关,游览中不时遇到前来兜揽生意的店家,她们的问话都是这样的:你姓什么?要不要......。</p> <p class="ql-block"> 气派的宗祠前竖有高大的牌坊,简陋的就是古驿道旁的老屋。有不少简陋祠堂门边还挂着某某姓氏宗祠联络处的牌子,想必这联络处还兼有筹款的职能,等待着本族子嗣中高官大款名人之类的前来寻根续谱、捐资建堂,以光宗耀祖,也好让本地其他氏族高看一眼。</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刘氏的宗祠,虽然没有牌坊,但名称却是“大宗祠”,楹联“天禄家声远 彭城世泽长”赫然昭示:珠玑巷之刘姓来自古徐州,是汉室刘氏正宗!</p> <p class="ql-block"> 上图朱熹纪念馆,下图广府人家训馆(广府指广州府,广府人指广府民系,即主要分布在华南,使用粤语方言的汉族族群)。</p> <h1> 江西大余县</h1><p class="ql-block"> 大余县隶属赣州市,建县始于隋开皇十年(590),是宋代周程理学起源地,名胜古迹有唐宋所辟古驿道、梅关、南唐丫山灵岩寺、宋嘉佑寺塔、牡丹亭等。境内稀有金属和稀土矿藏丰富,其中钨资源居世界之首,素有“世界钨都”之称。</p><p class="ql-block"> 从广东进入江西境内被拦下作核酸检测(此行唯一一次)时,已是下午,遂决定只去三处景点:牡丹亭文化园、梅岭三章纪念馆和丫山。</p> <p class="ql-block"> 牡丹亭文化园。《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被誉为“东方爱神”。</p> <p class="ql-block"> 牡丹亭位于古南安府衙后花园中,始建年代失考,明万历十九年(1591)汤显祖曾到此游园。</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戏剧《牡丹亭》中主要人物舞台妆扮造型。</p> <p class="ql-block"> 明朝戏剧家汤显祖(江西临川人)以古南安府衙后花园为背景,以大余民间流传的杜丽娘与柳梦梅追求真爱、超越生死的恋情传说为原型,创作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爱情戏剧《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汤显祖在明朝陪都南京曾任刑部和礼部官职,但因上疏弹劾首辅科臣并抨击腐败时政被贬黜外地,后自行罢官还乡,笔耕终老。其一生主要创作成就在戏曲方面,代表作有《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他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明代文学家沈德符称“《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p><p class="ql-block"> 汤显祖与英国的莎士比亚为同时代人,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那么莎士比亚是否可称为“西方的汤显祖”呢?</p> <p class="ql-block"> 左图为县“周末小剧场”演出场馆,县文化馆人员正在做演出前的场地准备工作,当询问当地以什么剧种演出《牡丹亭》时,她答道:(赣南 )采茶戏。右图为文化园广场上社区舞龙队正在排练的场景。可惜当天是周四,没赶上周末的演出。</p><p class="ql-block"> 去梅岭三章纪念馆,却走到了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临时决定下车参观。</p> <p class="ql-block"> 该馆占地21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包括纪念馆主馆、红色文化街、梅岭三章干部学院等,是全国首家全面展示南方八省十五个游击区、三年艰苦斗争历史的纪念馆。被中宣部、国家文物局推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之一,现为该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旁的山体上竖着“新四军从这里走来”的标语牌,赫然醒目。大余县位于赣粤边游击区中心地带,是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主要领导人项英、陈毅的主要活动地区,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核心区域和指挥中心。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谈判达成协议,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赣闽浙皖豫鄂湘粤8省境内14块游击区(广东琼崖地区除外)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蒋介石任命叶挺为军长,我党成立中革军委新四军分会,东南分局(后改为东南局)书记项英兼分会书记,陈毅任副书记。</p> 纪念馆大厅。 <p class="ql-block"> 红军第十军团由红七军与红十军于1934年在赣东北苏区合编而成,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江西上饶人),军团长刘畴西、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下辖三个师。同年12月北上抗日途经安徽古竹溪遭国民党军袭击,翌年1月部队撤回途中又被敌军追击包围,部队损失惨重,方志敏等被捕,仅粟裕率800余人突围。抗战时期,该军团被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p><p class="ql-block">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被秘密杀害,时年36岁。他在狱中所作《可爱的中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颂歌,是我党矢志不渝的信仰,至今仍在感召着中国人民,激励着共产党人:</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p><p class="ql-block"> 今日之中国,正如方志敏先烈所愿:“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战略转移。陈毅因伤奉命坚守,开展游击战争。当时敌强我弱,赣南游击部队陷入敌军重兵包围,环境艰苦险恶。《梅岭三章》便是在1936年冬陈毅被困梅山,带伤潜伏丛莽20多天,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作《梅岭三章》时,他35岁,1972年71岁时病逝。陈毅“文革”中被诬陷为“二月逆流”,叶帅去向他转达毛主席“现在再也不要讲二月逆流了”的指示时,他已处弥留之际。陈毅追悼会因毛主席的突然出席,周总理临时决定提高了追悼会规格。这也是毛主席一生中最后一次参加追悼会。</p> <p class="ql-block"> 湘鄂赣边区游击区部队主要由红十六师和地方武装组成,当时主要负责人为陈寿昌、徐彦刚、傅秋涛等,至1938年1月仅存900余人,后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陈、徐二人先后牺牲于1934年和1935年,傅秋涛被评为开国上将。网上查阅红十六师资料得知,徐彦刚任师长时,政委是方步舟,他后来叛变投奔了国民党军,但于1949年解放前夕率千余人于浙江四明山起义,陈毅对其问题作了“将功折罪,既往不咎”的结论,解放后定为十八级干部,先后在安徽宣城农场、南京市民政局、青龙山农场生产科任副场长、副科长,1990年在南京去世。 </p> <p class="ql-block"> 1935年3月中央苏区全部沦陷后,赣南根据地惨遭烧杀劫掠,据不完全统计,十县区被国民党杀害的干部群众近4万人,被杀绝户951户,群众财产损失巨大。</p> <p class="ql-block"> 1935年秋,湘赣游击区三名女共产党员在安全转移群众后,遭敌追击,誓死拒俘,在安福县千丈崖跳崖。刘瑞英、郁玉华壮烈牺牲(生前均未留下照片),李发姑重伤幸存,建国后任厦门市妇联主任。</p><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时,下午所剩时间不多,只得直接赶往丫山。</p> <p class="ql-block"> 丫山风景区位于城东,占地面积3万余亩,因最高峰双秀峰呈“丫”形而得名。地处北纬25度世界公认的黄金生态带,森林覆盖率高达92.6%,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现为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灵岩寺,始建于南唐初年,几度兴废,现为仿明建筑,县文保单位,为“江西有数、赣南为甚”的寺院之一。传说六祖慧能曾经在此传经,再从灵岩寺前往韶关南华寺修行,后终成一代得道高僧。</p> <p class="ql-block"> 灵岩寺旁的“阳明亭”。王阳明曾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为赣南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还为朝廷平定了宁王叛乱,厥功至伟。在出征广西平息民乱后,因病重发舟东归,病逝于江西南安青龙铺(今大余县青龙镇)舟中,归葬于兰亭洪溪(今浙江绍兴兰亭镇),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遗言。丧过江西境内时,军民皆着麻衣哭送。王阳明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其心学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影响遍及东亚和东南亚。1994年在青龙镇章江河畔修建的王阳明落星亭,捐资者为日本友人、学者和民间团体。</p> <p class="ql-block"> 丫山观光平台——天空之镜。由很大的平铺的和左右两块竖立的蓝色钢化玻璃组成。平铺的玻璃可倒映天空,两边竖着的玻璃则可折射周边山峦的景致。随着天色的变化,玻璃也变幻出不同的映像。设计奇特,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网红打卡地,也是婚纱和舞蹈的最佳摄影点,还举办过时装秀。上图是福元自导的照片,角度别致;下图为网上下载的作品,光影绚烂。</p> <p class="ql-block"> 悬坐大余风云里,遥看丫山烟霞间。</p><p class="ql-block"><br></p> <h1> 江西铅山县河口古镇</h1><p class="ql-block"> 按南昌战友竹影的推荐,原计划游览葛仙山,但景区上山的索道不开放,临时改为前往该县的河口古镇。河口因地处信江河与铅山河交汇处而得名,河口镇历史上曾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并称为江西四大名镇,至今还保存着较完整的明清古街及大量赣派建筑,被文物专家称为江西第一古街。2013年河口镇明清古街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4年河口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p><p class="ql-block"> 河口镇始于明初,盛于明中期,在清乾隆年间基本定型。沿街约有店铺和手工作坊500多家,包括纸号、茶行、布店、药铺、油行、酒家、书局、银楼等,会馆、庙堂6所。 </p> <p class="ql-block"> 古街从城东入口,经一堡头、二堡头至三堡头,纵贯东西,全长2500余米,是目前发现的该省保存最完整、最长的古街。古街两旁层楼绵延,鳞次栉比,仍保留着古朴的风貌。路面多以长条青石、麻石铺砌,曾经往来穿梭的车轮碾出道道车辙,显示着古镇旧时的繁盛。</p> <p class="ql-block"> 左上图为金利合药店,建于1875年。左下图为吉生祥药材店。右图为和记油行。</p><p class="ql-block"> 古街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房屋之间以梯形山墙(封火墙)分隔。每座店房均有多进,进深幽长,有的深达几十米。一进为门市铺面或作坊,二进以内及楼面为居室、栈房等。铺面、窗台、楼廊和店内各间的隔扇等大多饰以精美的砖石雕、木雕和彩画,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现在古街的旧商号店铺有300余家,大多保留完好。明清商号店铺的外观和内部结构也保持了原有的面貌,不同年代的建筑特色鲜明。古镇民居多为富商所建,属于“井邑之宅”,装饰华丽,布局自由,荟萃了江南明清建筑的艺术特点,也体现了我国建筑文化独特的装饰方法和布局方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图福建会馆,下图清代邮局。</p> <p class="ql-block"> 江边已搬迁空置的民居,残破荒芜的情形将人带入穿越时空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 古镇信江北岸列有九座石山,似九只雄狮踞江拱卫,称为九狮山,流经铅山的信江亦被称为狮江。九狮山又称龙门,传说从这里可直达龙宫,故名“龙门第一关”。横亘两岸的浮桥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全长187米,宽4米,以粗铁链连接42只木船而成,颇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古镇穿城而过、汇入信江的惠济河,由明朝首辅费宏退隐故里时主持开挖,便利居民用水和行船。河上原有30多座大小石梁桥,现存10座,两岸民居沿河而建,颇具江南婉约风情。</p><p class="ql-block"> 汇集于河口的货物出信江、越鄱泽、入长江,往来于南昌、九江、汉口、上饶甚至上海等地。据记载,清乾嘉年间河口码头鼎盛之时,每日过往货船达2000余艘,常有江面货船三日三夜不得泊位难以近岸,可见当时“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灯辉”之盛况。 人们将“八省通衢”的河口与当时“九省通衢”的汉口并论,有“买不完的汉口,装不尽的河口”之说。</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河记茶庄,下图为编制茶叶贩运包装用的苫席、竹箩的作坊——东海第。</p><p class="ql-block"> 据说,中蒙俄3国于2014年开始联合开展“万里茶路”的申遗。作为“万里茶路”第一镇的铅山县随即着手规划等筹备工作,并分步实施拆迁改造,部分老旧危房里的居民已做异地安置。现在看到的古街虽然破旧不堪,却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历史的沧桑。但愿申遗后的古镇能修旧如旧,保持古镇的风貌,特别是古街的石板路面,千万不可挖去,那上面的车辙碾痕可是六百年历史的印记啊!</p> <p class="ql-block"> 南宋力主抗金的辛弃疾被弹劾谪居上饶,后又迁居铅山12年,病逝后葬于铅山阳原山麓。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据考证,《稼轩集》629首词中,描写铅山或写于铅山的即有200多首。</p><p class="ql-block"> 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和伟大词人,当地于2014年在信江北岸、九狮大桥西侧建立了辛弃疾文化园。园中高达32米的辛弃疾雕像——“北望江山”立于江畔,辛弃疾左手按剑,右手握卷,面朝北方,正气凛然,象征着他半生戎马、旷世词章的一生,抗金北伐、收复故土的壮怀。</p><p class="ql-block"> 辛弃疾一生光复故国的抱负难以施展,一腔忠义和悲愤发而为词,由此成为南宋词坛一代大家。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愿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的遗憾,“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至今读来仍令人热血沸腾、满腔激愤。</p> <p class="ql-block"> 摩崖石刻为辛弃疾所作《破阵子》上阕,岩雕再现了辛弃疾当年的英雄壮举:绍兴三十二年(1162),22岁的辛弃疾率50铁骑袭击敌营,于万马军中将叛将张安国生擒带回建康处决,顿时扬名,“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p> 九狮大桥。 <p class="ql-block"> 铅山县待开发土地的围墙上写着:千年古镇——河口镇,千年寺观——葛仙山,千年纸都——石塘镇,千年一辩——鹅湖书院。这大概是该县的四张“千”字头旅游名片。此将未到访的三处顺做以下简记:</p><p class="ql-block"> 葛仙山原名云岗山,汉末江左道教灵宝派创始人葛玄在此炼丹、飞升,故易名。 葛仙山”一山两教、道佛双修”,集宗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国家4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 石塘镇为千年古镇,历史上是闽赣交通要道和货物集散地,古代江南五大手工业(松江棉纺织业、苏杭丝织业、芜湖浆染业、景德镇制瓷业和铅山造纸业)基地之一。其生产的连史纸开始于唐代,是写字作画、印刷古籍的上品,据说比宣纸珍贵,素有“寿纸千年”的美誉。 </p><p class="ql-block"> 鹅湖书院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曾会讲于此,就“教人之法”展开辩论,成为中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史称“鹅湖之会”。宋淳佑十年(1250)赐名“文宗书院”,后改为现名。</p> <h1> 安徽齐云山</h1><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齐云山位于安徽休宁县, 该县有“中国状元文化之乡”的美誉,从宋至清,先后有19位休宁人考中文武状元,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导游牌上赫然醒目地写着“中国第一状元县”。</p><p class="ql-block"> 齐云山海拔585米,方圆100平方公里。齐云山古称白岳,因遥观山顶与云平齐得名,与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并称中国道教四大名山(道教四大名山说法之一),供奉北方真武大帝,道教香火盛于明代,仿武当山建制,规模宏大,后因年久失修及兵火战乱,许多建筑相继被毁。 景区分为月华街、楼上楼、云岩湖、横江四大游览区,是一处集丹霞地貌、道教文化、摩崖石刻,融山光水色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现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 意外的是,金维和福元因上海其居住地出现疫情,且在粤赣边界所作核酸检测报告尚未上传至手机,行程码未通过景区核查而被拒山门之外。无奈兵分两路,我和纬忠乘缆车上山,他俩在山下闲逛。</p> <p class="ql-block"> 望仙楼。楹联“天下无双胜境 江南第一名山”为乾隆巡游江南所赞。乾隆酷爱题字,且不吝溢美之词,走哪写哪,巡视的地方又多,“第一”之类的题字估计也不少,但与他的43000多首诗相比,题字还多少能让游人记得一些。一国之君称第一,那是至高无上的评价,自然会写入题字之地的导旅图的。</p> <p class="ql-block"> 望仙台。相传上古灵乙道人于此驾云成仙,因而成为信徒守望成仙的圣地。走下一段石阶,步入飞云亭,可俯瞰山下横江,远眺巍峨黄山。</p> <p class="ql-block"> 月华天街,坐落于齐云山的半山腰间峭壁之上,因状如一湾月牙而得名。街上道观和民居比邻,香烟和炊烟缠绕,道教修行和民俗生活相融,诠释了道教正一派“修行在尘世,尘世即修行”的理念。月华天街亦被称为“中国道教第一村”和“悬崖上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栖真岩。唐乾元年间(758—760)山东名道龚栖霞于此结庐修真,成为齐云山道教鼻祖。宋时山崖下建有初仙馆,现存建筑为明代兴圣殿、雪崖馆遗址。</p> <p class="ql-block"> 忠烈岩。隋末天下大乱,新安郡(今皖南、赣北和浙西一带)裨将汪华率兵保境安民,后归顺李唐,敕为“忠烈侯”、“越国公”,封官歙州刺史,总管歙宣杭睦婺饶六地军事。因其护国靖民,后代朝廷亦有追封,多地百姓也为其立祠塑像,被奉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等。</p> <p class="ql-block"> 寿字岩。“寿”字为朱熹所题,字高九尺九寸,与周易卦数相合,阐阴阳和合之理。</p> <p class="ql-block"> 真仙洞府和碧莲池。真仙洞府由崖壁下的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等众多洞穴组成,供奉各路神仙塑像。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天开神秀”四个大字,气势不凡,是真仙洞府的标志。历代文人雅士李白、朱熹、唐寅、郁达夫等都曾登临齐云山,留下了众多石刻,现存碑碣537处(块),其中摩崖石刻305处,最早的为两宋,数量最多的为明代。碧莲池因南宋宝庆年间道长余道元植荷于此而得名,池畔悬崖状若釜鼎,崖上珍珠帘水日夜不息注入釜中,象征聚气生财,被称为求财转运之地。 </p> 二天门和三天门。 <p class="ql-block"> 中午在三天门饭店(民宿)用餐前,热情的老板娘为我俩在堂屋拍了合影,听说我们以后再来就住这儿,便加了纬忠微信。我们走后,她还拍了月华天街的夜景和雪景照片发来。</p> <p class="ql-block"> 天官府,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为时任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汪宏的驻山府邸,因其代嘉靖求子灵验而获赐“天官”,故名。</p> <p class="ql-block"> 玄天太素宫为明嘉靖皇帝赐建,是齐云山最大的宫观,宗教活动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文革期间被破坏,1997年、2014年修复。</p> <p class="ql-block"> 香炉峰。传说山顶铁亭、香炉当初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赐。</p> <p class="ql-block"> 从天街拾阶南下,岔路口处不见景点路标,寻至一座石桥时,但见路旁多处挂晒着腌肉,矗立峭壁的楼阁与隔着深谷的香炉峰遥遥相望,远处山峦青色朦胧,景致豁然开朗,别有一番风光。这里把陆游的诗句稍改一下(多有不敬)可能更加应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腌豚。</p> <p class="ql-block"> 榔梅苑。明嘉靖年间道长方琼真从武夷山携榔梅植于此并建道观榔梅庵,也是徐霞客两上齐云山的下榻之处。</p> <p class="ql-block"> 上图铜牌中的图案是对面建筑的镜像,很有装饰性效果;下图远处民居映照到玻璃窗上,形成对称性构图。纬忠善于发现,视角独到。</p> <p class="ql-block"> 纬忠的“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 小壶天和恐龙足迹化石。</p> <p class="ql-block"> 紫霄崖下“紫霄宫玄帝碑铭”为唐寅撰文,骈散相间,文采斐然,为其唯一传世碑铭,也称唐寅碑。</p> <p class="ql-block"> 因时间有限,而且未上山的两位又在催促(估计没什么逛的,茶社也坐了半天早已喝饱),我俩游至榔梅苑附近即原路折返,离榔梅苑很近的小壶天、恐龙足迹化石都没去,紫霄崖等其他山南的景点更是未能前往,遗憾作罢,走索道下山。</p> <p class="ql-block"> 横江环绕小镇边,远山蜿蜒白岳前;登封桥东岩脚村,岁瀛桥畔葫芦田。</p><p class="ql-block"> 横江是新安江两大源头之一,因流经新安江、富春江和钱塘江,故有“三江源”之称。登封桥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九孔十墩,长147米、宽8米、高9.5米,徐霞客两上齐云山从此而过。葫芦田(有时在油菜花季节是八卦田)和南坑村是摄影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岁瀛桥、南坑村和葫芦田。</p> <h1> 安徽旌德县江村</h1><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江村,别名金鳌村。江村景区位于旌德县城西南白地镇,面积9.2平方公里,以徽文化研究、明清徽派建筑、江氏宗谱和民俗风情为主。江村建自隋末唐初,至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明清时期常驻人口曾达8万之多,时有“小杭州”之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村中牌坊、祠堂、名人故居众多,明清、民国时期的徽派建筑基本保存完好,村中古祠还藏有字画、宗谱等历史文物。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4A级景区,古建筑群为全国文保单位。 </p> <p class="ql-block"> 村口聚秀湖,湖边立有文昌秀阁和世科牌坊。聚秀湖是江村的水口,水面面积6500平方米,明成化、弘治年间(1465—1488)挖掘而成。湖的南岸呈半环形,北岸基本平直,湖两侧有狮、象两山护卫,形成山环水绕、聚风敛气的风水格局。</p> <p class="ql-block"> 父子进士坊南北朝向,相隔50米,均为二柱单间三楼式石构建筑,由花岗岩雕凿而成,通高8米,宽3.8米。江氏第48世江汉(1472年中进士)和30年后其子江文敏(1504年中进士)同朝为官,父坊居南,子坊居北,均建于明弘治年间。明清时江村共取进士18人,文武举人48人,另有明经(被荐者须明习经学,再通过射策以确定等第而得官)40人、辟举(地方长官选拔并在其门下的幕僚)4人,民国初十年出学士、博士17人,在中国古村落中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 村中古祠有8座之多,尚存完好的有3座:江氏宗祠、溥公祠和明孝子文昌公祠。</p> <p class="ql-block"> 江氏宗祠是江村江氏家族的总祠。始建于明,曾两度毁于大火两度重建,1937年再度重修,是旌德县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大型祠堂。宗祠坐西北朝东南,面阔七间,三进两天井,总建筑面积1236平方米,由祠前广场、泮池、门厅、天井、享堂、廊庑、寝楼组成。清咸丰年间(1855—1860)因连遭旱涝虫灾,加之太平天国残兵劫掠,江村村民背景离乡,大多从芜湖顺江而下,及至南京、扬州落户,江泽民先祖亦于此时迁居扬州。江氏宗谱历经千载,全套22本,20世纪20年代与曲阜孔氏、爱新觉罗氏族谱同被举荐参加巴拿马万国谱牒大会,被史学家称为中国三大宗谱之一,也被纳入国际徽学研究范畴。</p> <p class="ql-block"> 溥公祠,建于明代,祠主为明朝进士江溥,江氏第48代。溥公祠是江泽民祖祠,依谱推算,江泽民是第64代。</p> <p class="ql-block"> 明孝子江文昌公祠俗称“孝子祠”。孝子祠原是江文昌的故居,名为孝友堂。江文昌父亲江溥培养的歙县人许国曾在明代三朝为官(位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特邀他兄弟俩去做官,但他考虑到父亲在外做官,而母亲又常年卧病在床,在功名与孝道之间,他选择了在家尽孝,为母养老送终,其孝行深得世人崇敬,并载入当时县志和府志。清光绪年间后人将孝友堂扩建成祠,也是皖南地区唯一一座孝子祠。说到许国,记得曾在一篇文章中得知他是汤显祖的老师,当汤显祖官场遭贬,朋友劝其到徽州找已退休在家的许老关照时,汤显祖却写了一首表明无意仕途的诗:“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黄白,既指具象的黄山、白岳(齐云山),也是意象的神仙山,既是具象的黄金、白银,也是意象的富贵梦。黄白和许老师都在徽州。但一个不作成仙和富贵梦的人,专情于作自己“临川四梦”的人,去徽州托关系作甚?!</p> <p class="ql-block"> 茂承堂,又称“江朝宗故居”,明代建筑,为民国代总理江朝宗的祖居。该堂原占地面积10余亩,现存面积1100多平方米,是江村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民居之一。</p> <p class="ql-block"> 笃修堂,明代建筑,是江村清代光绪年间“叔侄翰林”江树昀、江希曾,以及近代兄弟博士江绍铨、江绍原的祖居。</p> <p class="ql-block"> 江上青烈士塑像。江上青原名江世侯(江泽民叔父养父),祖籍旌德江村,是我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奠基人,1939年在一次参加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谈判返回途中,于泗县小湾遭反动地主武装伏击而牺牲,时年28岁。2009年被评为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 <p class="ql-block"> 中共旌泾太中心区委成立于1940年3月, 同年6月改为旌泾太县委,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转移至江村,将事变中失散的新四军人员收编成游击队,继续开展皖南山区的游击战争。 </p> <p class="ql-block"> 当晚住宿江村,次日中午到达南京,在宁战友荆汉、明松也应邀前来会聚,席间又是一番推杯换盏的热闹,饭后又是一番依依不舍的告别。上海战友当天返沪,此次自驾游圆满结束。</p> <p class="ql-block"> 此行正值旅游淡季,加之疫情影响,所到景区游人稀少,最佳摄影点也不用排队拍照,反倒给我们尽情游玩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自驾游又可视情调整事先计划,一路上的一些景点,就是在行车途中看到咖啡色景区路牌而临时安排的,如见别致风光,还可就近停车拍照。因而游览地点较多,记录也较详尽,特别是难得战友相聚伴游,回来作美篇又相当于一次深度游,所以洋洋洒洒地写了许多却不忍割爱。</p><p class="ql-block"> 苏轼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唯愿此记能在日后成为同行战友的美好回忆,无论在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