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东风已暖春满园,教研之花正灿烂。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们六年级语文互听课如期进行。本次互听课,我们继续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本周,三位老师共同执教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感人,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执教的是王丽老师。王老师钻研教材深入,她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读中感悟,品析人物形象,欣赏人物事迹。体会写作方法,领悟对比、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准确地把握了本课教学目标。教学中注重了语文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对“对比和首尾呼应”的写法,教学时作为了重点。 王老师重视朗读,为习作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王老师的教学,很好的诠释了读写结合的具体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执教的是张晓君老师。张老师的课堂沉稳大气,这是一堂原生态的课。张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的描写,让孩子在批注的过程中,小组合作交流感悟。充分尊重了孩子的学习自主性,真正让孩子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整节课教学环节的设计层层深入,过渡自然,水到渠成,教学效果很好。</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由贺亚敏老师执教。贺老师课堂教学朴实,做到了讲练结合,读写结合,以文导写,教给了学生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比如:充分利用精巧的板书在总结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首尾照应的写法,感悟写法的好处,让前后照应的写法深入人心。在抓关键词理解句子时必要的点拨和牵引,使学生领悟了文章为了体现李大钊的崇高品质多抓住人物语言和神态描写。贺老师教学风格沉稳,层层深入,成功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整节课的教学很成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的板书设计,书写多么认真,构思多么巧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孩们上课认真听讲,踊跃地举手发言,大胆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span></p> <p class="ql-block">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积极参于教研活动,仔细记录课堂中的闪光点和仍需努力改进之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课后我们进行认真地评课。大家各抒己见,既肯定了优点,又提出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的听课笔记,记录得多么认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次互听课,一次进步和成长。让我们一直行走在教研探索,教学相长的路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