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姑山,也叫“丛姑山”,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县城东南约3公里,距宜黄县县城约75公里。整个山体由丹霞红石山岩构成,峰峦突兀,徒峭险峻,高耸十数丈,临江屹立,气势恢宏。山中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或若睡莲含苞,或若飞鸿展翅,或若蟾蜍欲跃,或若老人柱立,令人心驰神往,肃然起敬。在南城县的民间历史上从姑山素来就与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的“第二十八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的“第十福地”——麻姑山齐名,有“麻姑以瀑奇,从姑以石怪”的誉称。从姑山离县城很近,交通也非常方便,故虽仅仅只是一座孤立的岩石山岗,但却前来拜谒者甚众,曾经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里轮番登场、交相辉映,可谓是历史传统文化气息十分浓郁。</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南城县从姑山的“油洞”和“米洞”(洞内的大小,均为人弓身可以出入)☆☆</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南城县从姑山“一线天”的入口“铁关”及“一线天”、“步天桥”☆☆</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姑山主要是由南北两座石峰构成,北峰巍然凌空,如擎天一柱,故被称作为“天柱峰”,南峰则如神鳌欲翔,便又被称作为“飞鳌峰”,在两峰之间有一条窄长而且峻峭的石罅,人站在石罅底部向上窥望天空,天空则细如一线,故谓“一线天”。在“一线天”的顶部两峰绝壁之间还架设有一石䂬小桥,名曰“步天桥”,桥无有护栏高高凌空所处的位置倒是令人有点胆战心惊。另外,在天柱峰崖体的东面底部数米高处,天然地还着生有两个石洞,一个被称作为“油洞”,一个被称作为“米洞”,传说曾经洞中能自内往外出油出米,供山中僧俗食用,后因一贪心的和尚欲多出油米,而将洞口肆意凿大,最后油米便没有了(此乃传说而已,很多寺庙都有类似的同版故事,听一听、笑一笑也就是了)。而在飞鳌峰的崖体东面底部,则存有“洗心池”一眼,池中水质虽然还算清澈,但水量却并不是很大。在东西两峰的崖壁之上还有“天下奇观”、“壁立万仞”、“玉立”等等字样的摩崖石刻,但是因为年久风雨的侵蚀,现在都已经是漫漶不清难以辨识了。</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南城县从姑山的“洗心池”☆☆</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南城县从姑山“飞鳌峰”与“天柱峰”之间连通峰顶的“步天桥”☆☆</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南城县从姑山“飞鳌峰”与“天柱峰”之间连通峰顶的“步天桥”近影☆☆</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从姑山的东侧则有一条被称作为“天梯”的石径可以自下而上通往绝顶,沿“天梯”奋力攀登过“铁关”之后,就到了“一线天”,“一线天”极窄,宽仅两尺左右,游人只能在其中鱼贯而行,左右两侧的绝壁则高达数十米,如斧劈刀削,险峻无比,其间倒是凉风习习,十分幽深僻静。出“一线天”便到了从姑山西侧的“屏玉洞天”,此间山石亦幻亦奇,有象形棋盘石、步蟾石、涵虚洞、蹑云岩、狮子岩等等,虽谈不上惟妙惟俏,但形象尚还可以会意。在这天柱峰西边的崖背之上还有一条用凿子凿出来的仅能容下一只脚的小台阶,沿徒峭无有保护设施的小台阶手足并用惊险地攀爬几十米,便可以到达峰顶。从姑山的“天柱峰”、“飞鳌峰”两山的山顶平坦而又宽旷,均可容纳下数百人栖身而立,站在山顶遥望四际,则阡陌纵横,沃野千倾,盱江畅流,清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远山近廓,烟云飘渺,山清水秀,心旷神怡。</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南城县从姑山的奇石“步蟾石”☆☆</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南城县从姑山的登项石径“天梯”及摩崖石刻“玉立”☆☆</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姑山”山名的由来,在民间亦有着不同的传说。有从姑山是南城县麻姑山的从属仙山,麻姑仙女的妹妹从姑曾在此修道成仙,故而得名“从姑山”的传说。也有传说从姑本是某朝皇帝的二女儿,皇帝立意要将她许配给官府门第,而她却拒不从命,执意要嫁给种田郎;有一天,从姑趁父皇驾出之时,逃至此山下,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后来,皇帝知道了,遂派一员大将率官兵两千,前来此处擒拿,从姑则凭借着她非凡的智慧沉着应战,终于大败官兵,而后人们十分敬慕从姑的美德,遂将此山取名为"从姑山"。在这两个传说之间,似乎前一种传说更加契合当地历史上由来已久的麻姑神仙信仰,但这些都只是神话故事而已,信与不信,皆可大无所谓,唯须理解的就是这只是底层老百姓对美好幸福生活寄托的一种向往罢了。</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南城县从姑山西侧漫漶不清的二方摩崖石刻“蓬莱仙境”、“振衣千仞”(振衣千仞,出自于古诗句“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意思就是站在千仞高的山岗上迎风抖去衣服上的灰尘,坐在一泻万里的江河边细心洗去脚上的泥土,也就是倡导读书人要常常自洁自省、超凡脱俗之意)☆☆</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南城县从姑山的远景☆☆</i></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姑山还与明代南城县的历史名人罗汝芳有着密切的关系,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时,明代思想家罗汝芳曾在从姑山麓创办“从姑山房”,开展教育教学和学术研讨活动。罗汝芳(1515-1588年),字惟德,号近溪,人称近溪先生,江西南城泅石溪(今南城天井源乡罗坊村)人,明中后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诗人,阳明心学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明末清初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先驱。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中举,二十三年参加会试后,自认为“吾学未信,不可以仕”,从而没有参加廷对,退居故乡从姑山从事讲学活动,长达10年之久,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时,罗汝芳重赴京城参加殿试,获赐同进士出身。罗汝芳在南城县从姑山创办“从姑山房”时,在从姑山麓建有“南阳,宝光,长春,倚云”四阁,还有“见云堂”,“前峰书屋”,“潜光轩”等厅堂接纳四方学子(当然,现如今这些建筑早已是踪迹全无,只剩下一片荒芜),畅叙学木思想。明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刑部尚书,乐安招携镇港田村人董裕;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临川人汤显祖;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榜眼),礼部尚书,崇仁人吴道南及吉水邹元标、黎川邓元锡、临川姜鸿绪、南城左宗郢……等等都曾求学于此,皆在这里晨起而诵,日落而书,苦读不辍,终成硕果。罗汝芳所创办的“从姑山房”可以说是曾经在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教学、学术研讨活动过程中留下过光彩耀目的重要一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秋底山河数点烟,真人气候蔚罗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蓬壶别贮生春酒,京洛传看小字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鹤唳月明珠树里,渔歌风色杏坛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知姑射能冰雪,谁道汾阳一窃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就是汤显祖在成名后重访从姑山时,特意所赋的一首诗,在盛赞从姑山美不胜收的风光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恩师——明代著名学者罗汝芳的怀念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2年3月2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