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嘉应观位于武陟县东南13公里杨庄村南,建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康熙60年,黄河在武陟四次决堤,雍正督办河工。登基后,立御垻碑于大坝上。勅建淮黄诸河龙王庙,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p><p class="ql-block"> 嘉应观建成后,成为清代的治黄中心,是雍正年间治理黄河的指挥中心,相当于现在的黄委会。</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二月二,嘉应观都会举办规模盛大的庙会,周围十里八乡的百姓都到这里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雍正帝手书</p> <p class="ql-block"> 御碑亭两侧的对联是:河涨河落维系皇冠顶戴;民心泰否关乎大清江山</p> <p class="ql-block"> 据武陟县志记载,此柏树为嘉应观建成时,雍正皇帝手植,故称御柏。皇帝种柏树,寓意大清江山万古长寿。</p> <p class="ql-block">“皇帝”和他的“妃子们”与民同庆</p> <p class="ql-block"> 嘉应观西北角有一座仿苏式建筑,当时首任水利部长傅作义,黄委会主任王化云,苏联驻中国首席水利专家布可夫,清华大学教授张光斗,地质学家冯景兰等在这里办公,许多治黄方略和治黄号令,都是从这里发向沿黄九省。嘉应观一度成为新中国的治黄指挥中心。</p> <p class="ql-block"> 庙会上经常可见安保和应急人员,他们的辛勤劳动维护着大家的安全。</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