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最怵割大豆

王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最 怵 割 大 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荒原纪事(16)</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随便问一问北大荒什么活最苦最累,那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说:“割大豆”。</p><p class="ql-block"> 就在前两天还有当年的兵团战友对我说:“割大豆是北大荒最苦的活,沒有之一。沒割过大豆的人,不算到过北大 荒。”</p><p class="ql-block"> 北大荒的秋天,秋高气爽,白天太阳晒,晚上秋风凉,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豆地一片金黄。晚上在月光下蹲在大豆地里,静静的听,随风一吹,哗啦哗啦作响,“大豆摇铃一片金”,一幅丰收景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豆摇铃一片金</p> <p class="ql-block">  丰收是令人喜悦的日子,我确高兴不起来,又要腰酸腿疼,累得狗爬兔子喘了,想想都有点不寒而粟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了,黑龙江兵团机械化程度很高,收割大豆为什么不用拖拉机、康拜因呢?</p><p class="ql-block"> 这是因为,北大荒表面看上去一马平川,但具体到几垄地来说,则是起伏不平,就像大海一样,远望水平如镜,近看是波浪滚滚。那些老式康拜因的收割台一般宽5米,干活时会出现这边紧贴了地皮,那边确高出地面很多,如果收割像小麦这种穗子长在顶上的作物,留下20公分高的麦茬都可以,而收割大豆就可能留半截豆杆,在每棵豆杆上留下一两个“猫耳朵”,也就是豆荚,损失会很大。</p><p class="ql-block"> 还有就是豆子的成熟期不一样,大块的地里,甚至每棵豆秧上的豆子成熟总会有先有后,直接机器收割,就会形成干透了的大豆易打碎,还没干的或半干的会被打扁,脱粒不干净,破损率高,也会造成损失。</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的年头赶上秋涝,拖拉机下地困难,也不利于机器收割。</p><p class="ql-block"> 于是每到秋收,就要准备人工收割,开展兵团最擅长的大兵团秋收割大豆会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康拜因收割大豆</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连每年种大豆3000—5000亩,大的地块1000-1500米长,一垄大豆就是1-1.5亩多,每天的任务地块长千米以下的分四垄,千米以上的分三垄,平均每人每天收割四亩地。</p><p class="ql-block"> 割大豆是三人一组,中间那个人是开趟的,两边两个人割的大豆都要放在中间那个人的垄上,也就是六垄集中为一趟,所以,中间这个人是很重要的,一般的都是让割的快的人开趟,三人成品字形前进。</p><p class="ql-block"> 割大豆时,左手抓住豆株往前一推,右手同时用镰刀贴着地皮用力一割,豆棵就留在手中了。等到手里抓住满满一把,就把它放在旁边的豆堆上,等以后康拜因再脱谷。</p><p class="ql-block"> 大豆成熟后豆荚又尖又硬,豆荚扎手,一扎一个小眼,冒出血津儿。连里发了一人一副一面带胶皮的手套。戴手套笨,割得慢,影响速度,落在人后,那多没面子啊,急了索性把胶皮手套扔在了一边,光着手割大豆,不一会手就被大豆角尖扎的血呼啦啦的,火辣辣的疼痛,那是钻心的痛。再说一副手套用不了几天就磨破了,也没有新的更换,扎就扎吧,一咬牙就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还是小菜一碟,最要命的是腰疼,那滋味,只有亲身体会才能知道。</p><p class="ql-block"> 北大荒的大豆豆荚贴着地皮就长,割的时候还要贴着地皮,必须是猫腰撅腚,要深哈腰,最累的是腰。</p><p class="ql-block"> 上午还可以坚持,下午就直不起腰来了。累了,想直起腰来,要用手按住腰,屏住气,慢慢的起来,向后弯一会儿,才能直起来。然后横躺在垄台上,屁股放在垄沟里,把腰垫起来,成反弓状,是最舒服的了。腰疼,脚不稳,往往手和镰刀把豆棵割下脚却跟不上趟,最容易割手割腿,</p><p class="ql-block"> 战友小高前几天还感慨说:“回想当年人工割大豆是最累的活,一条垄割到头腰都直不起来,躺在地上休息会儿都不愿起来,很多知青都为此得了腰脊劳损。”</p><p class="ql-block"> “想起开敬割大豆把手指(大概是中指)割伤到筋,那根手指到伤疤好了一直都弯不下来,直到现在,一看到手指就会想起割大豆了。”</p><p class="ql-block"> 还曾亲眼看到小柱子的镰刀砍在腿上,肉直外翻,都见骨头了,卫生员用纱布包扎一下,他一瘸一贯的又干活去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下午,大豆地里割豆子的姿势什么样的都有,千奇百怪,倒着割的、蹲着割的、跪着割的,还有一边掉眼泪一边割的,皆是因为腰疼的坚持不住,还要完成任务不拖大家后腿,换个姿势能缓缓劲儿,不管是帅男还是靓女,只要能舒服一点就好,哪还顾得上形象好看不好看。</p><p class="ql-block"> 倒着割时只能割一垄,割一段再走回来割另一垄,可以直直腰。那种倒过来割豆子的姿势,看起来还挺好看的,一会就退出去老远了,当然这也是知青们采取的方法,老职工是不会这么干的。</p><p class="ql-block"> 身有残疾的小姜,小时候曾患过小儿麻痹,平时走路都不利索,弯腰更是比别人困难,她就弯腰割和跪着割相结合,一会儿换一个姿势,一到下午她就基本上是跪着割了。</p><p class="ql-block"> 你还别说,还真有割得快的,一般老职工一天割5、6亩地是常事,最快的要数山东籍年轻的老职工小于了,也就一米六的个子,百十斤的体重,和我们年龄差不多,大家都叫他“于干巴儿”。别看他干巴儿瘦小,割起大豆来那叫一个快,简直是蹭蹭的往前窜,一天割了12亩地,是一连最快的一个。</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羡慕不已,找他取经“你咋割那么快,腰疼不疼啊?”</p><p class="ql-block"> 他说了许多,总结起来就是“磨快刀、深哈腰、舍力气、手脚要协调。”</p><p class="ql-block"> 说得容易,我们是磨快刀—磨不好;深哈腰—哈不下去;舍力气—没劲儿;要协调—手忙脚乱;也难怪我们割不快。</p><p class="ql-block"> 旁边的老石打趣地说:“别听他说的人模狗样的,干巴儿这么矮的个儿,哪来的腰啊,还没长出来呢,疼个屁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人工割大豆</p> <p class="ql-block">  于是干巴儿一本正经的拍拍自己的后腰说:“谁说的,这不是腰吗,咋不疼呢,谁疼谁知道,只是比你们强一点。”说完又使劲锤了锤腰,一副可怜相,跟真疼似的,逗得大伙又一阵笑。</p><p class="ql-block"> 中午食堂送饭来了,可以歇一会儿了。</p><p class="ql-block"> 秋收时节,连队食堂伙食很给力,每天中午饭都有肉,包子、懒龙、花卷、馒头、大头菜炖肉,换着样的来。最受欢迎的是肉包子,好吃省事,找根柳条、苇子杆、荆条棵子什么的,修理干净,把包子一串儿,到一边往豆堆上一躺,边吃边放松一下腰。最能干活的于干巴儿一顿吃了12个包子,能吃能干,双料冠军。</p><p class="ql-block"> 吃完午饭,割得慢的,喝点水就去干活了,笨鸟先飞,不用等人催。多数人休息一会儿也干了起来,一般下午也就剩三分之一了。</p><p class="ql-block"> 很快就有人陆续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割完自己任务的也没闲着,返回头来就接应自己的战友们。有的接应快到头的,几下子接完,也可以共同休息一会儿,再去接别的人。有的接自己身边的人,终归是一个班一个宿舍的战友。</p><p class="ql-block"> 在互相接应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几个小伙子,专门有意的接应几个还没到头的姑娘,一天是这样,隔天还是这样,好像也不多说话,接到头了说两句话,就去接别人了。哈哈,为什么?只有天知道。</p><p class="ql-block"> 等都接到头,没有落下的人了,也到了收工的时候了。往回走的路上,边走边不断的直直腰,两条腿就象是打架似的,不听使唤了,到宿舍躺下就再也不想起来了,饭都不想吃了,真要爬起来,还得互相“拉兄弟一把”。</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那时真是这么硬咬着牙坚持下来的。</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当年割大豆落下的腰疼病始终伴随着我们,留下了忘不了的纪念,不信,你问问当年的兵团战友们是不是这么回事?</p><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