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古镇的古风古韵

笨笨

<div class="cye-lm-tag"> <br></div> 云南腾冲的和顺古镇,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以“面向南亚的第一镇”、“火山环抱的田园风光”、“大马帮驮来的翡翠之乡”、“汉文化与南亚文化和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西南丝绸古道上最大的侨乡”、“六千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景区”等特色,荣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榜首,并夺得唯一的“中国魅力名镇年度大奖”。 <div> 获得"中国第一魅力名镇"殊荣后,和顺还先后荣获了"全国环境优美镇"、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佳古镇"、"全国首批美丽宜居示范小镇"、"第三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 "森林文化小镇"等荣誉称号。</div> 和顺古镇古名"阳温墩",位于腾冲西南4公里处,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文人雅士借"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取 "土和民顺"之意,将"河顺"雅化为"和顺",寄托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div class="cye-lm-tag"> 全镇人口6000多,而侨居海外的和顺人则达12000多人,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国家5A级旅游景区 。<div class="cye-lm-tag"> 村口牌坊上大书“和顺顺和”,正念反念都是吉祥好词。</div></div> 牌坊后面镌着“里仁”两个字。应该是从《论语》里孔子说:“里仁为美”而来。《论语•里仁》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集释》郑曰:里者,民之所居也。居于仁者之里,是为善也。意思是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选择住处,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说是聪明智慧呢?" 和顺景区商业导示图。可以看到这里商业的兴旺。 和顺自古有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明清两朝,这里出了400多名举人、秀才,是缅甸四朝国师尹蓉、翡翠大王张宝廷、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 走进和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山清水秀,绿影婆娑。曾任民国代署总理的李根源曾有诗赞曰: "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 古镇有600多年历史,始建于明朝,原住民大多是来自中原和四川戍边的军人及商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雄厚的物质基础。海外文化的精髓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整合,创造出了富有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各种建筑风格在这里水乳交融,和谐并存。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民居等遍布古镇。 小巷里这些古色古香的宅子,曾经安安静静地过了很多年,听惯了夜来的风雨,看遍了夏秋的云天,如今迎接着远方的客人,为他们奉上一盏茶,一袋烟。 村头小河绕村而过,两座石拱桥跨河而建,形似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据传建于清道光年间。 两桥造型精美,桥畔绿柳成荫、红莲映日,村妇捣衣之声不绝;桥下群鸭戏水,鱼翔浅底,一派江南水乡的恬美风光。 在夕阳下,高大的牌坊披着金色的阳光,给和顺古镇增光添彩。 百岁坊:和顺百岁坊有三座,水碓李德贵妻百岁石牌坊、贾家坝贾李氏百岁木牌坊,东山脚许廷龙百岁木牌坊。其中,李氏百岁木牌坊中门门楣有云南省都督蔡锷题书“民国人瑞”。百岁坊是和顺人家长寿的象征,也是和顺一景。和顺共有牌坊9座,可惜均毁于“文革”。改革开放后,新建、恢复了和顺顺和、文治光昌、冰清玉洁、盛媺幽光四座牌坊。 想象春和景明,绿柳垂丝,荷花盛开,看不尽的姹紫嫣红,赏不完的良辰美景。 景区门外已经收割的稻田,被夕阳染出一片金黄。漫步在稻田田埂上,留一条倒影,披一身霞光。 多少古镇除去商铺,已不见居民的踪影。而在和顺,游人和主人共伴同生, 看着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不管外面的世界,只管自己的快乐, 一切都是那么随意、那么自然,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小河每隔一段,水边都建有一个亭子,有村妇在里面洗涮。这是远走他乡的和顺前辈出国“走夷方”,时刻挂念家中的亲人,为了家乡妇女洗衣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从清光绪年间开始,逐步沿河修建了6座形态各异的洗衣亭,是和顺最独特、最温柔的公益建筑。 陷河湿地冬天的满池残荷,纪念着它夏秋的辉煌,也孕育着来年的灿烂。 流光疏影中是不变的容颜。 高高低低的坡路,百转千回的小巷,经历风霜锤炼的阶石…… 宗祠是离家漂泊的游子们回家寻根的血脉圣殿。<div> 当年大户人家的宗祠散建在民居中,风格各异。</div> 游子们吸收了外国文化的精髓,与传统本地文化交流整合,创造出了有着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div> 寸氏宗祠是和顺的标志性建筑,融入了南亚和西方建筑设计的元素,透露出中西合璧的韵律之美。宗祠大门借鉴了罗马 式拱门的建筑造型。</div> 门外两道月台和左右矗立的两个高大标杆则是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 和顺古镇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随处可触摸到斑驳的岁月,厚重的传统文化气息……<br>这些民居被改造成精品民宿,就在深巷里安静地等着客人。 和顺还是一代大哲学家艾思奇的家乡。 和顺古镇是茶马古道重镇、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昔日的马帮曾经在这里穿梭往来。 大马帮博物馆里,3000件文物和近百幅老照片展示西南丝绸古道的历史、大马帮生活场景。 这些老宅虽经岁月无情的雕琢,古风古韵犹存,用心灵去感受,恍若时光倒流。 <br> 虽然已经褪去昔日的奢华,更加睿智,淡泊,内敛,厚重,魅力不减。<br> 洗尽铅华,拂去了那些尘世中的飘渺虚无……<br> 徜徉古镇的小街巷,乐此不疲的漫步,陶醉在斜阳下蜿蜒延展的崎岖小街上,陷落在盘节错根、四通八达的和顺古镇明清建筑群落里…… 古镇店铺基本是卖玉的。使人感受着“玉出腾越、运自和顺”的翡翠文化。 这种感受太深刻了。整个古镇都是卖玉的地方,当然整个腾冲都是卖玉的。在这里,东西好不好看财力,但是不会有假货。据说腾冲市政府有个很有力度的广告,说谁敢卖假货砸了腾冲玉石的牌子,我们就砸了他的生意。在这个连奶粉都有假货的年代,腾冲市政府的这个做法固然值得尊敬,但是到底能不能做到?我表示怀疑。<div><br></div> 弯楼子民居博物馆:“弯楼子”因楼房沿巷道的曲线修砌,所以和顺人形象地把它称为“弯楼子”。<div> “弯楼子”不仅是一座民居,也是著名商号“永茂和”的李氏家族代称。“弯楼子”民居为三进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群,现被辟为“民居博物馆”。</div> 高大围墙的老宅,迎面的雕梁画栋,镌刻精美的大门,窗棂,屏栏线条流畅,雕花精美的镂空木雕、浮雕、浅雕、漏雕……<br> 风格各异,精雕细琢的清末民初的民居建筑群落引发人思古之幽情。 和顺图书馆。<div> 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各地知名人士纷纷题词祝贺。著名数学家熊庆来题词“民智源泉”,张天放题词“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图书馆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除上述诸人外,馆内还有胡适、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div> 腾冲有三宝:腾宣、腾药、腾编。据说在和顺图书馆,平时可以看到匠人用土法制造宣纸,可惜我们到此时,因天色已晚,大门紧闭,不得一览,憾甚。<br></div></div> 半月小桥、一河流水;满树翠叶,整枝繁花,辉映着初起的灯光。 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舒适闲散的生活节奏,令人流连忘返……… 留一幅剪影吧,拉住西墜的夕阳。 古镇内的各种小吃,寸氏豆粉、蔺大妈松花糕都有着岁月的味道。随便找个饭馆坐下尝尝,也不虚此行。 古镇的记忆,如水如风如雨。<div> 沧海桑田,岁月如梭,时光似水。</div><div> 回眸流年,盘桓逝去岁月的光与影,不知何时再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