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市舶司,一部繁荣的泉州海外交通史。

phoenix

<p class="ql-block">我国现存的唯一古海关遗址【泉州市舶司遗址】</p> <p class="ql-block">作为宋元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窗口,泉州展现了中国完备的海洋贸易制度体系、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态度。泉州市舶司遗址位于鲤城区,1087年在泉州设立,在此后的四百年间,管理着泉州诸港的海外贸易及有关事务。</p> <p class="ql-block">当时整个福建省只有泉州设立有市舶司。泉州设市舶司时间很长,从北宋至明成化,前后达386年,等于在行政建制上,肯定了当时泉州“东方第一大港”的身价。</p><p class="ql-block">意大利航海家马克·波罗在他那本著名的游记中写道:“刺桐港是世界最大港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宋时通过泉州港同我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国家已达到40多个,包括大食(今阿拉伯)、占城以及南洋诸国。其中,有许多阿拉伯人就在泉州定居,繁衍后代。明后,泉州港衰落。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福建市舶司迁往福州,结束了泉州市舶司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如今,旧河道在城内四通八达,汩汩流淌,不知通向哪里。泉州,作为海丝的起点,可能就是为商业而生的,古老的商业就像往来的生命一样,留下许多也抹去许多。昌盛与衰落轮转,唯时光静默泰然。(泉州师院旅协)</p> <p class="ql-block">水仙宫内,设有泉州市舶司历史功能展览室。</p><p class="ql-block">市舶司是我国古代设置的专门掌管涉外船舶、贸易及其征税和接待使者的的机构,是我国古代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基本功能类似于今天的海关。</p> <p class="ql-block">古代的海关长这样——泉州市舶司遗址</p> <p class="ql-block">由中山南路拐进水门巷,绕过竹街,伴着八卦沟的潺潺溪水,一堵古厝一方旧碑静立在古巷尽头。这里是水仙宫,在北宋元祐年间,这里曾经矗立着掌管海上贸易的泉州市舶司。</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元宋元祐二年。</p><p class="ql-block">当时的水门宛若水乡,舟楫往来,络绎不绝,远渡重洋而来的“蕃人”,驾一叶轻舟,从破腹沟外划入水门关口,到岸上的“古海关”市舶司报关,商贸往来由此开始。 市舶司的职责:“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换种通俗的说法,就是主要承担发放商贸许可证、查验商船、征收关税、代表官方采购舶货、储存或出售征得的货品、转运货品或货币至都城、接待外国使节等。 宋元明三代对海外贸易实行严格管理,国内外商人从泉州港出海或者登陆,必须先赴市舶司登记,凡从海外运货抵港,必经市舶司抽分博买,否则没收船货并治罪。私自与海商贸易者,也要治罪。市舶司抽买所得,细分货物结钢从水路和陆路运往京城,部分粗色物货就地打套出卖。市舶收入绝大部分直接归入朝廷,故宋元时期朝廷对市舶贸易非常重视。 南宋绍兴末,泉州市舶司的岁收入每年大约在百万缗上下,约占南宋全部财政收入的近五十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泉州市舶司遗址</p> <p class="ql-block">青藤不枯暗墙头,空窗无栏探小狗。</p><p class="ql-block">这两只可爱的网红狗,只要有人路过就会探出脑袋,毫不怕生,是超级治愈的好奇狗! </p><p class="ql-block">这两只狗不仅是新晋网红,更是“泉州世遗守护犬”!他们每日看守着水门巷—我国现存的唯一古海关遗址【泉州市舶司遗址】</p> <p class="ql-block">  因为两只狗是同胞,有市民给它们起名—大旺和小旺</p> <p class="ql-block">泉州八十高龄的吴秀满阿婆,是泉州市舶司的护遗者,她曾发动社会人士捐款,修建了水仙宫,并修复了部分遗址建筑,设置了展览室,让人们永远记得泉州最古老的海关。</p><p class="ql-block">她自发守护宋元时期泉州市舶司遗址 21年,还发起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p><p class="ql-block">吴秀满老人从退休后回到水门,和几位老邻居聚在一块,决定齐力保护市舶司遗址,并于2002年左右成立了“市舶司遗址文物保护小组”,从此开始了义务保护、宣传古海关遗址之路。</p><p class="ql-block">她说 “这是我们泉州独有的文物遗产,不保护的话,就什么都没了。我们不为钱,只想把文化宝藏留给子孙后代。”</p><p class="ql-block">保护小组的老人都是义务参与,年龄都很大,有的已经去世,有的家里走不开无法每天到场,如今只剩她一人日日坚持。</p><p class="ql-block">我们听泉州故事,感受泉州传统文化的魅力,却常常忘了这些故事的背后,有多少人在付出,他们又付出了多少。阿婆用这不知疲倦的爱,一遍遍复述不应被遗忘的过往,一年年用尽心力修缮陈迹,这样的爱,是所有深爱这片土地的人的缩影。</p><p class="ql-block">(人像图:海丝旅)</p> <p class="ql-block">“繁喧光景今犹在,善心修驻盼代传”</p><p class="ql-block">民间的力量!泉州申遗成功也有她的一份功劳!祝老人家身体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人像图:海丝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