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三桥老街

王世梅

<p class="ql-block">  关注国内外大事,更要关注身边的事。</p><p class="ql-block"> 这个题目是我前年定下想写一写的。但那段时间忽然感觉三桥老街有了启动的迹象,便没写。然而眼下是2022年开春了,看着经常走过的这些地方依然死气沉沉,我由不得又想说说这个话题。</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三桥新街的起点,在它的北侧,铁皮广告牌包在里边的是三桥老街。</p><p class="ql-block"> 作为西安西大门的三桥,老街曾是这里的标志性区域。这里店铺林立,人声鼎沸,周边居民无论是老年人、中年人还是青年人,一年不逛几次三桥街,便羞于说自己是三桥人。1976年,我被借调三桥公社广播站,曾爬上老街的每根电杆,拉广播线、架高音喇叭,至今还回味那碗冒饸饹的麻香。即使推近到10年前,它仍然是享誉西安西郊的热闹集市。</p><p class="ql-block"> 可是现在的三桥老街让人一言难尽。你想看看它的现状吗?</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三桥老街的东口,它被高高的铁皮围挡起来,里边垃圾连着枯草。枯草丛中,居然有挂着白花的芦苇,可见其荒废得很资深了。在我印象里,这里是当年三桥照相馆位置所在,三桥人的全家福、证件照都是在这里拍的。</p> <p class="ql-block">  往里走百十米,请看建筑垃圾堆放的情况。旁边的几栋拆了一半的楼,可能是未谈妥的钉子户。有几家门面房还开着。显而易见,没有人来这里购物,但他们仍然坚守。</p> <p class="ql-block">  下边这两幅照片拍摄的时间是2014年冬天。当时三桥老街拆迁启动不久,我用手机拍的。</p> <p class="ql-block">  现在三桥老街走不通了,被圈起来,似工地却无人劳作,能看到的不是残破的半边楼,便是填着垃圾的大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边这幅照片便是三桥新街。如今道路宽阔,车流如梭。路南边的这片高楼叫保利金香槟,房价不低。这片高楼占地的一部分,是原来的三桥邮局、三桥新华书店旧址。</p><p class="ql-block"> 想看看现在的三桥邮局和书店吗?</p> <p class="ql-block">  这里便是新建的三桥邮局,座落在西兰路和建章路丁字口东北角,看起来楼还不错,有好几层,但不知为什么建成好几年不见启用,始终被围墙包围着。</p> <p class="ql-block">  那么三桥的新华书店呢?</p><p class="ql-block"> 原来这里立着一个横额招牌,它颜色已经褪尽,却仍宣示着“爷爷在此”。不知为什么,几年来这里始终只是一个招牌,破败得没人搭理。我对三桥新华书店的记忆,可以追溯到50年前,那时的三桥书店还在老街的西头(上世纪八十年代迁到西兰路边),临近春节,很多人家都会来这里,花8分钱买一张新领袖像或其他年画。当时人头攒动的场面十分热闹温馨。</p> <p class="ql-block">  “面瘫”的三桥老街,还有一个重要“病区”,不得不让我再次提起,这便是三桥火车站社区。我一直关注三桥火车站社区,曾为这里的老旧破败写过几篇文章。2018年,我从新闻中得知这里开始动迁,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虽然我并不是这里的居民。谁知一两年后,这里丢下一片废墟,又归于沉寂了。2020年,我走进这些寂寞瘆凉的废墟陋巷,感慨中拍下一些照片和视频。</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又来了一趟,唉,没有最破,只有更破。别人看了可能很有一种诗意怀旧感,不过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会是另外一种感受。</p> <p class="ql-block">  苟日新,日日新,是人们的期待和努力方向。在这个推崇创新的年代,三桥人做了很多非凡的贡献。在这片热土上,已经有好几处热闹繁华的新区域,比如东西两大立交桥、地铁站、万象城、后卫寨。</p> <p class="ql-block">  可是当三桥新街华灯闪烁时,我们能想起那一片片死寂的废墟吗?能忽视甚至忘却旧城旧地的容颜吗?<span style="font-size:18px;">“面瘫”的三桥老街不是它的一部分吗?</span>如果从2014年算起,8年了,政府职能已经发生可喜转变,这里无药可治吗?有多大的槛迈不过去?能如《智取威虎山》中小常宝爹说的那句话,别提它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