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友和其他网友的差别,太真实了!

来美篇正当年

EMO,FYP,集美,6馍 ,修狗,哒咩,绝绝子,yyds,蚌埠住了 ,栓Q,破防,瑞思拜,夺笋,夹子,我不李姐,钝角,九漏鱼,大冤种,芜湖,芭比Q了......<br><br>以上这些名词,你知道哪几个的意思?<br><br>大多数时候,我们怀抱好奇打开大多数社交媒体,内容社区,发现那不是自己的世界。<br><br>不想懂,也不必懂。<br><br>于是,默默地离开。<br><br>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互联网的世界里没有一种属于不惑后(年龄在四十以上的人群)的声音,更不存在贴合于不惑后语境的内容社区氛围。<br><br>“剪纸?不感兴趣!”<br>“拍鸟?那有意思吗?”<br>“书法?毕业后就没拿过笔了!”<br><br>这一代人的兴趣和喜好似乎成了互联网里的上古文明,逐渐消逝,成为不被追忆的往事。<br> 01.<br><br>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也有不同的兴趣取向,社群群体特征背后承载着一个时代群体的集体记忆。<br><br>改开四十多年来,不惑后群体见证了时代崛起背后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语言,他们的兴趣,他们对待人生和世界的态度,形成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肌理,社会发展的体征。<br><br>“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br><br>1979年,一批20左右的大学生喊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80年代初,这句话传遍了全国,得到那个时代的广泛共鸣。<br><br>“理解万岁”<br><br>1985年,22岁高级军官刘勇在给大学生题字时,写下了“理解万岁”四个字,自此,“理解万岁”由此在全国传播,成为时代之音。<br> “五讲四美三热爱”“妇女能顶半边天”......<br><br>不惑后群体曾经发出过时代的最强音,激励了无数心怀热血的年轻人,但是如今,在大多数内容社区中,他们不再是主流,被漠视,被当做不存在。<br><br>那个他们能发言的时代消失了,那些传播他们声音的渠道消失了,他们独特的话语方式消失了。<br><br>02.<br><br>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德勒曾在书中提过一个概念,叫共同体。<br><br>我们一辈子会进入各种各样的共同体,降生于父母的家庭,长大后进入学校,进入单位,和爱人组建新的家庭,参与大小团体,成为社会、国家的中坚分子,最后与人类,与世界,与宇宙相连。<br><br>人际关系的终点是“共同体感觉”。<br><br>我们最终寻求的是一种”把他人看成朋友,并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的感觉。在如此多的共同体中,只有我们找到自己的同类,发挥我们的作用时,我们将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当我们在一个共同体里面不能感受到归属感,那我们便不是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共同体。<br><br>过去六年多的时间里,无数美友进入美篇的世界,通过记录日常,分享生活,用自己年代的话语,重构了一个消失年代的社区氛围,旅行、摄影、诗歌、运动、书法、绘画、歌唱.......26个垂类,两千多个话题,美篇通过兴趣将在互联网中沉默的,消失的不惑后连接起来,在这里,他们找到了他们曾经熟悉的时光。<br><br>这里是属于两亿美友的共同体。<br><br>美友们之间不可能一一相识,但一个人的自我表达可以像一个原点一样,撬动一条拥有共同兴趣,类似生活背景的人,最后,彼此相连,织起一张会呼吸的网。 基于这一代人的相同的集体回忆,类似的语言表达,友善的内容和互动成为了美篇的主流,我们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社区氛围。<br><br>他们的文字表达充满隽永诗意,发表的图片充满返璞归真的自然气息,没有刻意的抖机灵,没有浮躁的攻击。<br><br>每一位美友,都自发地维护这个社区的优雅和善意。<br><br>“美极了”,“为你点赞”,“敬佩”,“欣赏”,“好文笔”,“赏心悦目”,“漂亮”,“精彩极了”,“谢谢老师”等充满激励人心的词汇,高频率地出现在我们大部分内容评论区。<br> 同时,我们美友们发展出了自己的表情哲学——鼓励三连发!<br><br>在我们的内容评论区,每一位美友在评论过后,习惯性地加上三个拇指,三朵鲜花,三束礼花,三个笑脸,三个双手合十。<br><br>ps.有时候是N连哦! 都德的名篇《最后一课》中,曾有这么一句话——<br><br>“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br><br>将这一句话置于社会群体,便是,只有我们维护了自己的语言方式时,我们才不会被禁锢,被消失。<br><br>在美篇,无数美友从他人的记录中,发现美,赞颂美,更从这些记录中感受到自己时代的召唤。<br><br>他们保全了自己的语言,重新开创了属于这辈人的世界。<br><br>03.<br><br>在美友们独特的话语风格之下,是一群拥有相似历史背景,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群。<br><br>他们基于自我表达所发表的文字、图片、小视频,就像一粒小火种,点燃同辈人的兴趣和爱好。<br><br>上一周,我们给大家介绍了去过南极和珠峰的美友李春英。<br><br>退休后,她开始热爱上旅行。<br><br>在一次吴哥之旅后,查询了关于当地的大量资料,并在美篇上集结成一个“吴哥窟”系列游记图文。 一位爱好旅行摄影82岁的老先生“生在黄浦江”,看到游记后很受启发。高龄的他不顾旅行团的劝阻,坚持想要完成一场吴哥之旅。<br><br>2017年4月初,老先生完成去吴哥的心愿,回来后还写了很详细的游记《痴翁探秘访吴哥》,发表在美篇。<br><br>此后,老先生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旅行,发表游记中,找到了人生后半段的乐趣和意义。 这辈人独特的表达方式,充满善意的互动,相互渗透的兴趣圈子,如同春风雨露一样滋养着这一片原野,于是,我们有了独一无二的社区氛围。<br><br>也许,过去时代的话语已然消失在风中,但在美篇,我们美友们创造出了新时代的新声音。<br><br>我懂你,因为我们说着同一种语言。<br><br>我相信你,因为我们拥有共同的记忆。<br><br>我关注你,因为我们被同样的兴趣相连。<br><br>就这样,不惑后找回了自己的时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