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你最美

心语谢开好

<p class="ql-block">各位心语家人,开学已经安定下来,各项工作又都开始运转起来。就如早已按捺不住的春芽,一切成长的力量又都开始涌动起来。我们心语人更要做这向着美好前进的力量的表率。</p><p class="ql-block">为更好地推动大家读书学习、写作思考、创新实践,我们规定自下周起开始做一个小游戏——每天都有一批人在群中做读书摘录分享,即把自己每日读书中看到的令人特别有感悟的句子摘抄下来,与大家分享。基本格式是:标题是“心语团队今日悦读分享”,另起一行:(你的姓名),当日日期;后面是读书摘录和感悟的文字(摘录内容后是注明什么书、作者是谁、文字来源于哪一页。内容不宜太多,一般要在两百字以内。然后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写点感悟。)</p><p class="ql-block">为更有序地组织,我们先统一设立七个小组,每组前两人为组长和副组长,其余人员均为必写人员。每组组长还可以继续在家人群中招募组员。</p><p class="ql-block">周一组长为张海方、翟燕、米全英、杨升、柳春霞、王晓波、张瑜、韩春、胡素君;</p><p class="ql-block">周二组长为王新芹、窦艳坡、刘飞、刘瑞珍、吕春霞、梁祝君、马云兴、吴侠、全东、陶肆妹;</p><p class="ql-block">周三组长为康秀兰、焦吉忠、吴甜甜、黄松龄、游加胜、房丽芳、任娉、吴芬、陶国妹;</p><p class="ql-block">周四组长为沈金荣、卢远磊、崔峰、彭翠翠、姬豪杰、李海梅、李雨、王翠菊,杜惠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周五组长为马邦勇、于政玲、贺焕武、徐晓彤、冯珊珊、吴青、张星星、许继莲、李富英、李政达;</p><p class="ql-block">周六组长为李元兰、王鹏、张彦刚、孙翠翠、谢开好、王芳、白少丽、潘颖、张凤娥;</p><p class="ql-block">周日组长为韩庆芳、王志林、满在莉、唐慧芳、谢玮、李溦、刘俊英,张佩佩,范荣。</p> <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其他家人可以自愿加入其中一组规定,但一旦固定就必须听从组长,坚持下来。也可以做怀疑观望、犹豫徘徊者,或者自由散漫、放逐沉沦者。</p> <p class="ql-block">孔子说,逝者如斯夫;孟子追问:“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朱熹说,格物致知;王阳明追问:“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看来,心在哪里,成长就在哪里;心是怎样,人生就是怎样。</p><p class="ql-block">人因读书而高贵,人因思想而伟大。人因成长而快乐,人因分享而幸福。期待看到你的美好!为便捷快速,每个人自己在值日当天自由发送出来,同时,发所在组组长一份。各组长负责当天值日,收起必交人员的读书摘录和感悟,提醒和记录好偷懒者姓名。如周内还不补交,则下周值日前先公布偷懒者姓名。</p> <p class="ql-block">特别说明:王新芹、马邦勇、谢开好在完成自己工作同时,负责整理汇总每周读书摘录和感悟,根据主要内容特点,起一个总标题后,并发到咱们团队的公众号和全国名师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根据全国班主任创始人郑立平校长的工作安排,三人编辑工作小组具体分工如下:第一,大家的读书分享,先发到自己小组内微信群,最后由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多选——合并转发到心语悦读编辑微信群。</p><p class="ql-block">第二,大家的读书分享,先自己保留,每到周五,以word版本发到各小组群。由组长发给心语悦读编辑微信群:一组、二组王新芹负责编辑,三组、五组马邦勇负责编辑,四组、六组、七组谢开好负责编辑!</p> <p class="ql-block">四组、六组、七组心语悦读成员读书感悟分享汇总</p><p class="ql-block">第六组心语悦读读书分享篇(一)</p><p class="ql-block">一、心语团队阅读白少丽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26日星期六</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摘自《道德经》第一章,作者:老子)</p><p class="ql-block">读书有得:本章强调的是“有”和“无”两个方面,从天地开始说起,天地的起源—我们叫做“无”,万物产生一-我们叫做“有”。所以任何一个事物都不能脱离开有和两个方面,我们从有的方面观察的是它的边界,从无的方面观察的是它的妙处,因为大家都看不到,观察它的妙处,这两者合到一块来理解,那就叫做“玄。经常被大家所忽略的,看到这个无的作用就是“玄而又玄”,这是高级的思维水平,这是理解这本书重要的途径和门户。</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白少丽,女,汉族,1975年6月生,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登州镇紫荆山街道北秦村人。本科学历,1996年12月任教于烟台市蓬莱区大辛店中学,现任一级教师。2016年被评为蓬莱市计划生育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2019年被评为大辛店中学优秀备课组及优秀教师。2020年获得烟台市生物课程资源三等奖。2021年获得烟台市生物课程资源二等奖。</p><p class="ql-block">2021年获得蓬莱区生物优秀实验教学课例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心语团队阅读谢开好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26日星期六</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摘自《道德经》第一章,作者:老子)</p><p class="ql-block">读书有得: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涵养!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才能脱颖而出!面对各种挑战,我们要勇于去迎接应战,看待失败和不公平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适宜的办法去改动或顺应,而不去自觉的争你死我活。这样有助于保全本人和获得最终的胜利,只要厚积才会薄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所以我们要以平常心看待一切事物,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相信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一定能创造更多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谢开好,2007年9月毕业分配到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崧岭中学任教,平时爱好读书与写作,愿意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任教15年,担任班主任工作6年,积累10万多字的工作日记和随笔,2010年8月加入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心语团队),先后组织和主持教育专家、名师和优秀教师在心语团队网络群进行文字讲座30多场。在全国各种报纸杂志发表教育类文章60余篇。2013年9月调入连平县溪山中学,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被县教育局派到县革命老区连平县大湖中学支教,负责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2021年9月返回连平县溪山中学至今,担任语文教学兼山水文学社工作。</p> <p class="ql-block">三、心语团队阅读李元兰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26日星期六</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p><p class="ql-block">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摘自《道德经》第七章,作者:老子)</p><p class="ql-block">读书有得: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天地不为自己而生,却能长生。圣人“不敢为天下先”,让自己位于他人之后,可是他的思想和步伐反而走到了他人的前面。正因为没有私心,反而成就了自己的私心。越是自私自利的人,越是丢失了自己!</p><p class="ql-block">正如江海之水,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反而成为众多江流汇聚的地方,成为百谷王者。越是拿出自己的财物来帮助别人,越是分享,反而越是富有!“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思想智慧在今天依然在照耀着我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心语团队阅读潘颖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26日星期六</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摘自《道德经》第11章,作者:老子)</p><p class="ql-block">读书有得:世人多数重视眼睛可见的、功能具备的、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而忘了事物总还有那些虚无的看不见的部分。而真正对我们有用的,一定离不开那些虚无的,看不见的部分,所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那些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只是我们能够利用的部分,但不要作为生活的目标。思想灵魂的摆渡比物质的给予更重要。</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李元兰,东平县实验中学优秀教师,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成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理事,心语家访工作室主持人。</p> <p class="ql-block">五、心语团队阅读王鹏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26日星期六</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摘自《道德经》第42章,作者:老子)</p><p class="ql-block">读书有得:唐僧西天取经,刚开始只有自己,走着走着,师徒四人走在了一起。唐僧志存高远,但愚善固执;孙悟空神通广大,但桀骜不驯;猪八戒忠厚善良,但好吃懒做;沙僧任劳任怨,但循规蹈矩。他们为了取大乘佛教之真经,不畏千难万险,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修成正果。</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王鹏,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核心成员,东营市初中数学兼职教研员,参加工作以来有17年承担班主任工作,创新工作思路,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曾多次荣获优秀班主任、创新型班主任、爱心班主任、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党员、课改之星、最具成长力教师、十佳教育楷模等称号,多次受市政府嘉奖,东营市人社局记功勋章获得者。</p> <p class="ql-block">六、心语团队阅读孙翠翠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26日星期六</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摘自《道德经》第81章,作者:老子)</p><p class="ql-block">读书有得:诚信话不一定漂亮,漂亮话不一定诚信。善良者不一定巧辩,巧辩者不一定善良。圣人没有自己积蓄,尽力帮助别人反而富有,尽力给予别人反而富足。上天之道, 利于万物而不加害。真正的强者不是推倒别人,而是把倒下的人扶起来。有时,退到后面去是一种境界,是营造整体和谐的环境,是让更多的生命绽放精彩——成就他人也是成就自己。生活中,我们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是非与得失,要以最后的结果才能定论。</p><p class="ql-block">七、心语团队阅读王芳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26日星期六</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摘自《道德经》第1章,作者:老子)</p><p class="ql-block">读书有得:有和无是任何事物的两个方面,看事情不仅要看到有,也要看到无。第一章的“无”引我深思,大象无形,却力量无穷。常常思考“无”的存在,可探索事情的奇妙之处。如了解学生,我们只看到他们的成绩,他们在班级活动中的表现,他们能做成的事情,他们所犯的错误,却没有去了解他们想要被肯定,被关心,被支持和被鼓励的愿望,没有看到他们想要进步和成长的决心等,我们的工作就不会走心,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成长。</p> <p class="ql-block">七、心语团队阅读张彦刚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26日星期六</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p><p class="ql-block">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摘自《道德经》第一章)</p><p class="ql-block">读书有得:我认为学习道德经的目的绝对不是懂得其中的意思。这玄之又玄的文字是我们这一句皮囊能读懂的么?反正我是感觉读不懂。我在阅读第一章的时候,我思考了很久,想了很久。我突然觉得,阅读的过程是不是就是启发自己思考的过程呢?就拿第一句来说“道,可道,非常道”,有的地方的解释是“道理、规律,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理、规律,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难道真正意义上的道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这真得就变得玄之又玄,谜中之谜了。我觉得这绝对不是我们阅读的初衷。</p><p class="ql-block">当不厌其烦地对第一章多读了几遍之后,我又有了新的发现。前面只是自己的肤浅怀疑,后面的发现才是我最快乐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们的发现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灵感,偶然的触动,或者说是灵光乍现似的脑洞打开,这往往都是我们人潜意识的迸发,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来得快去的也快,需要我们及时记录、整理和深入的思考。这也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它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同时也是这些脑洞大开促进了文明的进步和思维的进步。这一切都不是有意为之的,都是毫无征兆地出现的。在孩子的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而理性的有意识的选择或者是判断则会让我们局限在一个固定的认知的范畴内,这在成人的身上体现最为明显。</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要用我们师者的眼睛去观察孩子们的一切认知和探索,也许他们无意识的举动就是一个天才的创举。</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张彦刚,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博雅实验学校教师,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山东省家庭教育专家团成员,山东省家校共育工作室优秀指导教师,山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专家库成员,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养成教育教导员、ACI国际心理咨询师,“蒲公英读书俱乐部”“蒲公英家庭教育俱乐部”创始人,多次外出讲学,深受各地家长和老师好评。</p> <p class="ql-block">八、心语团队阅读张凤娥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5日星期六</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摘自《道德经》第一章)</p><p class="ql-block">读书有得:记得第一次阅读《道德经》,是和学生一起阅读的。每天的晨读课我们都会读上20分钟。读着读着,一部分也就会背了,但是其中的意思却不甚了解。</p><p class="ql-block">再读这本书,对于书中表达的意思还是模模糊糊,一知半解。虽然看了注释赏析,还是不能透彻理解。于是就对自己说,就这样不求甚解地,读下去,说不定读着读着就悟出门道来了呢?就像文中所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要常从“无”中领悟“道”的玄妙;要常从“有”中领悟万物产生的端倪。</p><p class="ql-block">不过,读了几遍之后,我了解到:“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它存在于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无”中,又主宰并化生天地万物。这个“道”,实际上就是对天地万物的规律性认识,即自然大道。“道”是规律,是真理,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只有遵循,不能违背,否则,就是背道而驰,必然走向灭亡。</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的教育也要遵循学生的成长之道,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因材施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张凤娥,安阳市安阳桥小学教师,30多年班主任。先后荣获安阳市优秀班主任,安阳市骨干教师,区优秀教师,河南省阅读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所带班级被评为市、区优秀班集体。</p> <p class="ql-block">第四组心语悦读读书分享篇(一)</p><p class="ql-block">一、心语团队阅读彭翠翠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3日星期四</p><p class="ql-block">  内容摘抄:正因为你40多岁了,所以更要做好自己的成长规划。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你已经在茫然中荒废了人生的很多宝贵时间,如果再不看看自己的目标,整个教育生涯就会苍白而可怜的结束。“岁月只能使我们容颜变老,激情却让我们永远年轻。”年龄不是拒绝成长的借口,惰性才是造成我们平庸的祸首。愚蠢的人总奢望远方,智者在脚下播种幸福。(摘自《把班级还给学生》第15页,作者:郑立平)</p><p class="ql-block">  读书感悟:郑老师是最懂人心的教育家,字字句句说到我心里。我的规划:赶快成长,做一个幸福的人!然后幸福地把幸福传递给每一个正在寻找幸福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彭翠翠,女,1977.08出生,1996年毕业于山东省高密师范。1996年——2011年一直在农村工作,2014年进入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发表论文近十篇,在高密市组织的各项课堂比赛中多次获一等奖,三次参加潍坊市公开课、优质课。在班主任工作中也有突出成绩,先后被评为“高密市优秀辅导员”“高密市优秀班主任”、“潍坊市优秀教师妈妈”,进入“高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高密市骨干班主任”系列和“潍坊领军人才工作室”。</p><p class="ql-block"> 2021年,参加潍坊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得一等奖,任教班级获得“和谐班集体”。</p><p class="ql-block"> 最近几年,开始研究学生心理和家庭教育,21年考取心理咨询师(高级)卫生健康岗位能力培训证书,现在正在参加山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二、心语团队阅读沈金荣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3日星期四</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把管理班级的权利还给学生,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往往出现两个鲜明的对立阶层--由少部分学生组成的管理层和由大部分学生组成的被管理层,两个层面之间缺少必要的流动和沟通。一方面造成大多数学生缺乏班级主人感,常处在被动服从的地位,缺乏管理与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使少数连任小干部的学生产生优越感,把自己看做老师的助手,对老师的负责意识强,为同学服务的观念则不足,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官僚的“接班人”。双规运行——常务班委会和值日班委会并行。模糊评价,团队管理——小团队合作评价,增强团队凝聚力。岗位责任制——定岗定位。(摘自《把班级还给学生》,第84-86页,作者:郑立平)</p><p class="ql-block">读书感悟:少数管理多数是当下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多年来习惯于评选班干部后万事大吉,没有意识到它的后遗症,应让每一个孩子参与管理,不能出现官僚主义,更不能出现老师的“定势”思想。团队管理,小组合作的应用需要再进一步规范,切实做到定岗定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沈金荣,潍坊市寒亭区实验中学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中共党员,初中数学老师,从教25年担任班主任19年先后被被评为潍坊市教学能手、立德树人标兵、最美教师、为国育人好母亲;寒亭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山东省优质课、潍坊市课堂大赛一等奖,寒亭区家庭教育教学成果奖。</p> <p class="ql-block">三、心语团队悦读崔峰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3日星期四</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运筹帷幄之中——制定好工作的计划</p><p class="ql-block">如何对工作胸有成竹?如何轻松做好每一天的事?如何有效实现每一个班的目标?如何从纷繁的事务中脱身而出,实现自我提升,让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产生最大的工作效益?这一切问题的解决都与你是否认真制定工作计划有很大的关系。班级工作计划是以班级为核心,以班主任为主导的班级所有力量都参与思考、讨论、规划而形成的,它真正体现了现代班集体的要求和特点。在制定班级工作计划时,班主任必须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形成的计划对班级工作才更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引领性。</p><p class="ql-block">最有趣的就是年轻班主任问郑老师:“我们都快忙死了,怎么你老这么轻松呢?”郑老师都是笑着说,“你看看我的工班级工作计划,这些事儿,我早和学生们想到了,也早就着手干了,所以现在就不忙乱了。”</p><p class="ql-block">学校把一个班级交给我们,我们如何去管理班级,建设班级发展班级,都需要在心中有一个思考,有一个期待,而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就是从战术角度对自己的工作做具体的行动实施。</p><p class="ql-block">班级工作计划以一个学期或学年为时限,应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并根据班级实际特点,学生发展需求,学生家长愿望,学校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精心定制,它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它一般包含4大部分。</p><p class="ql-block">一是班级奋斗目标,二是师生基本情况分析,三是班级管理方法与措施,四是具体任务与活动安排。(摘自《把班级还给学生》第24-29页,作者:郑立平)</p><p class="ql-block">读书感悟:我的目标就是使我的班级管理变得轻松,且有收获。我针对我们启航1.10班学生的特点和家长们的需求以及我的想法,初步定了这半学期的工作计划,想先和家委会开会讨论,然后发家长群,全面铺开实施。初步目标: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学生学会初步自主管理。</p><p class="ql-block">初步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比如说我想推行图书漂流,已经为同学们买好了书皮儿,打印好了漂流名单。比如已经买好了写循环日记的本子。比如班级管理团队,值日生组和学习小组,已经搭建完成,并初步运行。</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崔峰,昌乐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教师,班主任,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先后获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管理员、昌乐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昌乐县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两次获潍坊市政府成果奖一等奖。“认真用心,走在成长路上的心语人”。</p> <p class="ql-block">四、心语团队悦读卢远磊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3日星期四</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到极致。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班主任首先必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使命,相信自己的职业,相信自己的明天,相信教育的作用,相信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可以发扬光大,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长为有用的人才。</p><p class="ql-block">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领袖,必须要有足够的自信,并善于用自信感染学生让班级充满勃勃生机。学生的自信,要靠我们的自信去启迪,去感染,去锻造。一个充满自信的班主任,音容笑貌间洋溢的是洒脱与果敢,举手投足中折射的是坚定与刚毅,言谈话语里流露的是睿智与英明。作为班主任,只要你承担起了教书育人的重任,就必须要拥有自己的自信人生。(摘自《把班级还给学生》前言《我为什么喜欢当班主任》,作者:郑立平)</p><p class="ql-block">读书感悟:要培养好学生,需要自己先拥有自信。在自我欣赏、完善坚守中,提升个人素养。班主任有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培养好学生。我们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我们的自信是一种温暖,滋润学生们的心田。喜欢当班主任,才有可能把班级工作做好。在热爱中明确目标,创新方法,找到工作新途径、新思想、新境界,不断朝向美好的明天迈进!</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卢远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博雅学校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16年,先后从教小学语文、中学语文、中学历史等学科。心语新秀教师,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核心成员,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积极践行郑立平老师“精彩自己,传播幸福”教育理念,希望与各位心语家人们一起成长。</p> <p class="ql-block">五、心语团队悦读李海梅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3日星期四</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要教育别人,先提升自己——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创新艺术</p><p class="ql-block">虽然“好为人师”是我们的通病,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做好班主任作为教师,我们经常盛气凌人,却总希望学生态度和蔼,我们经常粉盐鳄鱼,却希望学生温文尔雅……殊不知,这些不理性的言行,往往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寄希望于学生会轻易的接受改变,因为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证人者必先正己”,在发展学生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发展自己,当我们拥有更强大的专业知识,也就有了更大的教育影响力。</p><p class="ql-block">学会欣赏自己——调试好自己的心态。(摘自《把班级还给学生》第一章,作者:郑立平)</p><p class="ql-block">读书感悟:要想把一个班级管理好,先要把自己管理好。做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达到事业的成功的顶点,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必须长怀一颗宁静的心,恪守着自己精神世界的高贵,坚守教育者的那份特有的真诚与真诚。</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李海梅,小学一级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综合实践活动市级公开课一等奖,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山东省书法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六、心语团队悦读李雨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3日星期四</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欣赏精彩的课堂,欣赏同事的成功,欣赏学生的进步......人世间可欣赏的太多了,但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欣赏自己。学会欣赏自己,你便懂得了享受;学会欣赏自己,你便拥有了快乐;学会欣赏自己,你便走进了幸福。</p><p class="ql-block"> 实践证明,调适好自己的心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摘自《把班级还给学生》第5页,作者:郑立平</span>)</p><p class="ql-block">读书感悟:有人曾说过,人生就象一段旅程,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我们拥有怎样的心态,便会怎样对待这个世界。当我们学会欣赏自己,便拥有了一双发现自己的眼睛,心情也便会更明朗,我们的生活便会萦绕着充实和幸福!当我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的时候,我们的学生便是积极的;当我们以一种快乐的状态面对学生,我们的学生便是快乐的;当我们对自己是自信的时候,我们的学生便是自信的!......当我们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学生就是什么样子!从今起,从欣赏自己开始,做一个积极、快乐、自信、乐观、向上的教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李雨,烟台市莱山区第二实验小学英语教师,鲁东大学教育硕士,烟台名师人选,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烟台市级指导专家,山东省家庭教育志愿者,区级优秀教师、区级最美教师,屡次获得区委区政府嘉奖。执教过多节优质课,曾获得山东省心理健康微课二等奖、烟台市小学英语优质课一等奖、烟台市小学英语德育优质课一等奖、烟台市小学英语课程资源一等奖、烟台市小学英语德育优秀课例一等奖、烟台市小学英语微课一等奖。曾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市区级课题研究,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期刊上发表。</p> <p class="ql-block">七、心语团队悦读姬豪杰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3日星期四</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惩罚确实管用,但长期惩罚的效果孩子们往往用四个R中的一种或全部“回敬”我们:</p><p class="ql-block">惩罚造成的四个R</p><p class="ql-block">1.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p><p class="ql-block">2.报复(Revenge)一“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p><p class="ql-block">3.反叛(Rebellion)一“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p><p class="ql-block">4.退缩(Retreat)</p><p class="ql-block">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p><p class="ql-block">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p><p class="ql-block">孩子们通常 不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遭受惩罚时内心所作出的决定,他们未来的行为就建立在这些潜意识上。例:一个孩子可能在潜意识中认定我是一个坏孩子,并继续扮演坏的角色;而另一种也认定自己坏的孩子则可能变成一个讨好者,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以此来求得他认为自己不配。的爱。两种结果: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俱而顺从。</p><p class="ql-block">家长或教师的管理也是在严厉(过度控制)和骄纵之间来回转换。</p><p class="ql-block">正面管教的目的在于获得积极的长期效果,以及立竿见影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p><p class="ql-block">管教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或受尊敬的领导人。孩子们和学生们要成为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他们的动力必须来自于内心的自我控制,也就是他们必须学会自律。而不论惩罚还是奖赏,都是来自于外在的控制。 (<span style="font-size:18px;">摘自《正面管教》第一章正面的方法</span>) </p><p class="ql-block">读书感悟: 家长或老师长期以严厉管理或骄纵管理造成孩子的自卑、反叛、甚至是对家长老师的报复、愤恨,归根到底是学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缺失,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成为孩子们的精神领袖,是进行孩子正面管教的一把金钥匙。</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姬豪杰,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虞城县杜集镇第二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心语团队核心成员,从教22年担任班主任17年,先后荣获虞城县首届成长力教师首届智慧力班主任,河南省第五届智慧力班主任,县市级优秀班主任,研究课题曾多次在云南、广东、四川、安徽、山东、河南、山东等地交流。</p> <p class="ql-block">八、心语团队悦读王翠菊老师分享第四组</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10日 星期四</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教师应该怎样来对待差生呢?</p><p class="ql-block"> 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要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p><p class="ql-block"> 后进生总觉得老师不喜欢他们,不是一视同仁。久而久之会产生陌生感与老师正确的引导唱“对台戏”,产生厌学情绪。这样的后进生纪律越来越松散,在学校度日如年。</p><p class="ql-block"> 转变后进生,教师要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数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所以,密切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鼓起学习的勇气。差生常有一种自卑心理,他们往往因学习成绩差而羞于见老师,更不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久而久之,问题会越积越多,思想包袱会愈来愈重,学习会愈来困难因而,教师在平时要多主动接触他们,向他们提问,找机会与他们接近交谈,和他们交朋友。(摘自《教师应怎样对待后进生》)</p><p class="ql-block">读书感悟:我们班有一个让我充满挫败感的孩子,我请教了好多同事,搜寻了多种方法,可似乎没有效果,最近看到网络上的案例,最多的是要保护这些孩子的“自尊心”。自尊才会自强,我要转变思路,再战吧!</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王翠菊,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师,10年前加入一实小这个朝气蓬勃的团队。孜孜学习,奋力前行。我愿意追随着优秀的人,抒写着奋进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九、心语团队悦读杜惠卿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10日星期四</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有些人错误的认为,对孩子“和善”就是取悦孩子,或是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这不是“和善”,这是娇纵。“和善”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娇纵孩子并不是尊重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也不是尊重孩子,它剥夺了孩子培养“抗挫能力”的机会。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孩子:“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或者生气、心烦等等)。”然后相信孩子能够经得起挫折并由此培养出对自己的信心。(摘自《正面管教》P14)</p><p class="ql-block">读书感悟:跟孩子交流需要艺术,需要家长好好学习。今天韩庆芳老师在日记写的方法很值得学习:七分闭嘴,三分赞美;七分笔尖交流,三分眼神对视。</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杜惠卿,1990年毕业于高密师范,现任教于高密四中初中部。高密市优秀教师,潍坊市立德树人标兵,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很高兴加入心语团队,组团学习,充实丰富自己。</p> 十、心语团队阅读王晓晗老师分享<div>2022年3月17日星期四<br>内容摘抄:父母装瞌睡,孩子真瞌睡,发放三两“权力”,收获半斤“懂事”,买下软豆腐,治好硬茬头,暗中设圈套,明处消劣习,空出一面墙,挤走电视症,巧用心理战,便秘去无踪。“看道理”,胜过“讲道理”。家长不生气,孩子不惹事,反串“小监工”,干活有热情。(摘自《最美的教育最简单》227页)<br>读书感悟: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相信教育的力量是强大的,只有尊重个体差异,在每个教育细节中想办法,在每一种不同的教育情景中寻策略,才能避免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br>人之初,性本善。天下本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要方法对头,孩子都是好孩子。所以,“教育”不在宏大话语中,也不在遥远的目标中,而在当下的细节中,做好了细节,就是做好了教育。<br>《金刚经》里讲,任何一颗恒河的沙粒都包含着整个宇宙。每个孩子也都是一个小宇宙,需要我们心怀谦卑地以诚相待。只要方法对,不但能让眼前的事情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跨进“柳暗花明又一村”,还能暗暗地滋养孩子的好品格,并使这好品格迁移。这就是教育的魅<br>力。<br></div> 作者简介:王晓晗,现就职于山东省高密市崇文中学,是一名一线数学教师,潍坊市学科领军人才。教育格言: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室得有一桶水。我与群里的彭翠翠老师是闺蜜,她亦是我的良师益友。在她的引荐下加入咱们这个正能量满满的团队,希望跟着大家多学习、快成长。相信:大家在一起,定会了不起。 <p class="ql-block">第七组心语悦读读书分享篇(一)</p><p class="ql-block">一、心语团队阅读满在莉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27日星期日</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苍鹭紧紧的注视着蛤蟆,他意识到,此时此刻,蛤蟆的声音和样子与说出的话完全吻合。蛤蟆看上去、听上去都那么悲伤,连他的情绪也明显像个极度悲伤的孩子。这种悲伤深深感染了苍鹭,他静静坐着,尽力走进蛤蟆的回忆,去体验蛤蟆的悲伤——这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这便是所谓的“共情”。蛤蟆也感觉到了,这无声的支持和理解,带给他直接灵魂的力量。(摘自《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62页,作者【英】罗伯特·戴博德)</p><p class="ql-block">读书反思:作为老师或家长要有共情能力,尤其是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述求,不能用自我价值判断去否定孩子的想法,你以为的不一定都对。所以好多时候与孩子沟通不畅的原因就是没有换位思考,不能理解和接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满在莉,山东省特级教师,第四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倡导“一个学生的心灵就是一个美好世界"的教育观。</p> <p class="ql-block">二、心语团队阅读李溦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27日星期日</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p57)</p><p class="ql-block">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你那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p63)</p><p class="ql-block">在显示的冲击下,我们产生了幻觉,误以为我和我的身体与这个世界是分离的。为了寻找自我感,我们就发展出了小我,在这个世界上抓取所有我们能抓取到的东西,好证明自己的存在。(p75)</p><p class="ql-block">我们永远没有办法去除黑暗,所有造成我们与真我隔绝的东西都像黑暗一样,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拿觉知之光去照亮它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摘自《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张德芬。)</span>(p76)</p><p class="ql-block">读书反思:我渐渐知道,在小我的背后有这被一层层包裹的真我,而找寻真我的道路需要与自己的身体产生联结,感受自己是身体的存在,从呼吸到紧张与放松,都是可以感知并调节的,让自己更容易的活在当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李溦,淄博市张店区沣水镇第一小学语文教师,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新秀。曾获教育部“优课”;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网络教研团队评优》项目二等奖;被评为教坛新秀;撰写的《柿子黄了》,荣获淄博市师德征文特等奖;淄博市新华书店“齐悦读名师公益讲堂”活动中,荣获“优秀讲师”;在区科研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所在中队获得区“优秀少先队集体(中队)”荣誉称号。但是最令我自豪的是,我是一名农村教师,我带着我的孩子们一起快乐的生活,我从没有觉得我们的生活是苦涩的,我坚持读书学习,坚持撰写教育随笔,自费参加了许多培训活动,为了把最新的教育理念带给孩子们。教师的努力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大的奋斗,我和孩子一起快乐的过日子,开心的学习,我们都是最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三、心语团队阅读<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慧芳</span>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27日星期日</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对那些为管教孩子而烦恼的父母和老师们来说,首先应该理解孩子为什么不再像我们以前那样听话了。我们必须明白,为什么以前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对今天的孩子却不再起作用。我们必须明白,给孩子们提供机会以前这 是由环境提供的一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明白,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远比专横的控制更为有效。</p><p class="ql-block">选择不同方法的父母或老师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p><p class="ql-block">严厉型——“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p><p class="ql-block">娇纵型——“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p><p class="ql-block">正面管教型——“ 我们一起来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需独自作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摘自《正面管教》第5页作者:【美】简•尼尔森)</p><p class="ql-block">读书反思:时代在变,孩子在变,我是乖巧听话长大的。而我的孩子却和我完全不同,他们似乎更有主见,你越是严厉,他们越反抗。也反思自己的管教方式,一起制定双方有利的规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唐慧芳,武汉市光谷第二小学青年班主任的领军人物,带出了一个个充满诗意的班级。系山东师范大学认证家庭教育指导师,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核心成员、年度人物,武汉市印象教师,武汉东湖高新区十佳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百优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所带班级多次荣获市区优秀班集体;其带领7岁小学生用诗歌记录疫情生活的诗集《冬天的话说到了春天》,被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教师博物馆作为抗疫物证永久收藏,曾引起众多媒体轰动。</p> <p class="ql-block">四、心语团队阅读<span style="font-size:18px;">韩庆芳</span>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27日星期日</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生活中遇到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解决它们的过程,又会带来新的痛苦,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使我们疲于奔命,不断经受沮丧,悲哀,痛苦,寂寞,内疚,懊丧恼怒,恐惧,焦虑和绝望的打击,从而不知道自由和幸福为何物。这种心灵的痛苦,通常和肉体的痛苦一样剧烈,甚至令人更加难以承受。正是由于人生的矛盾和冲突带来的痛苦如此强烈,我们才把他们视为问题。也正是因为各种问题接连不断,我们才觉得人生苦难重重。</p><p class="ql-block">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学校刻意为孩子们设计各种问题,让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也正式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的心灵渴望成长,渴望获得成功,而不是遭受失败,所以它会释放出最大的潜力,努力将所有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承受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痛苦,我们就能从痛苦中学到很多东西。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面对问题,智慧的人不会因害怕痛苦而选择逃避,他们会迎上前去,坦然承受问题给自己的痛苦,直到把问题彻底解决。(《少有人走的路》003页)</p><p class="ql-block">读书反思:问题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缺少功能的解决方案。问题就是来锻炼我们的智慧和勇气,逃避问题,只能让我们的心灵萎缩和退化。直面问题,才会让我们的心智更加成熟。</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韩庆芳,山东省高密市豪迈高中高级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生涯规划师,心理咨询师,心语团队成员,师从郑立平老师。从教20多年,担任班主任和学校中层,负责学校德育、课程管理以及教师培训等工作。是全国班主任研究研究会的核心成员,山东省骨干班主任,潍坊市优秀班主任、潍坊市立德树人标兵,高密市五四先进青年教师、高密市十佳教师和 “十佳”立德树人标兵,在多篇文章发表在《德育报》《新班主任》《班主任之友》《教育家》,应邀到全国各地做心理指导、课程研究及班主任经验报告上百场。</p> <p class="ql-block">五、心语团队阅读王志林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27日星期日</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恐惧是管理工具袋中的一种权威的管理工具。学生也是害怕的,害怕失败,害怕不懂只要承认多元主义,我们就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观点不是唯一的观点,我们的经历不是唯一的经历,我们的方式不是唯一的方式,这时,那些我们赖以建构我们生活的所谓真理,就又开始站不住脚了。假如我们接受多元性,我们又会发现自己到达下一层恐惧的门阶:当不同的真相相遇时,对冲突的恐惧将随之而来。</p><p class="ql-block">若我们接受了这一事实,多元性会给我们更多空间,创造性冲突,为赢而输,会给我们更多希望我们仍面对最后一阵恐惧即,同他者的生命相遇,会挑战我们甚至迫使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摘自《教学勇气》第二章,第029页和033页 作者:美】帕克.帕尔默著)</p><p class="ql-block">读书反思:不怕挑战,不怕无知,纯真无敌,纯真最美!坦诚相待,活得不累!随年龄的增长,看什么都顺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王志林 ,青岛西海岸新区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青岛西海岸名班主任。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骨干成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家庭教育指导师。曾获全国“轻松做好班主任经验交流演讲大赛”小学组特等奖,荣获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最具成长力教师”,在各级刊物发表文章10多篇,著有近24万字的文集《走向幸福与优秀——一个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线上和线下交流达30多次!</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六、心语团队阅读<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佩佩</span>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27日星期日</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尊重意味着关注对方应该按照自身的本性成长和表现。因而,尊重也包含着不能利用对方的意思。我希望被爱的人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去表现,而不是服务于我的目的。如果我爱他人,我感到和他是一体,但他仍然是他自己,而不是要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于我的利用。只有当我自己取得独立的地位,在没有拐杖的情况下独立站起来,能自己走路,不想去支配和利用别人时,尊重对方才是可能的。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会有爱。(<span style="font-size:18px;">摘自《爱的艺术》,第39页,作者:艾·弗洛姆</span>)</p><p class="ql-block">读书反思:书里假设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积极向上的强烈意愿,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根本意识不到自己需要做出改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心语团队阅读<span style="font-size:18px;">刘俊英</span>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27日星期日</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好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归类和解释,最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做出预测。</p><p class="ql-block">信息和数据只代表过去,根据过去的信息并不能预测未来。你一定不希望经历多次婚姻才学会怎样做一个好配偶,或者等你最小的孩子都为人父母了,你才学会怎样做个好父母。这就是为什么理论如此有价值:它能解释将要发生什么,甚至在你亲身经历之前就能告诉你将要发生的情况。(摘自《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P7[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澳]詹姆斯·奥沃斯[美]凯伦·迪伦 著丁晓辉 译)</p><p class="ql-block">读书反思: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把正确的理论植入心中,转为理念,内化为正确的行为。也就是理论案例化,案例理论化。理论对我们寻找幸福生活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八、心语团队阅读谢玮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27日星期日</p><p class="ql-block">内容摘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人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该公式说明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确实,教师只有自觉学会理性反思,对自己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其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反思的形式主要是写作、沙龙对话和讨论交流等。窦桂梅老师说,写作是教师心灵的呼吸。读书笔记、教育叙事、教育故事、实验心得、案例分析等都是简便易行的形式。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教师的书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通过写作,和大师、伟人、同事对话,以梳理和丰富自己的思想及知识,从而获得更多的灵感与智慧;通过写作,“逼迫”自己不断学习、思考、完善,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摘自《优秀教师成长之道》作者:郑立平 贺华义)</p><p class="ql-block">读书反思:平时工作中虽然会对教学、班级管理进行思考和调整,但很抵触以书面的形式书写,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太过于形式化,其实是对反思形式认识的局限,读书笔记及教育叙事等都是反思的形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