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记忆中的老郑州》文化底蕴之八一一列子祠与八卦御风台

【回首】史金腾

<p class="ql-block"> 列子祠(又名列子庙、列子观)在郑州城东圃田村,祠堂曾一度改为佛寺。据碑文记载,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年),监察御史苏民望路过圃田时,遂命郑州知事许汝升重修列子祠,又称列子观。</p> <p class="ql-block">  列子名列御寇,先秦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创始人,老郑州人尊称他为列子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据《庄子》《吕氏春秋》等书记载,列子隐居郑国40余年。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余字。原著遗失,现存《列子》八篇:《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周穆王》、《力命》等为《列子》一书。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篇篇玑珠,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为东晋人张湛增录之,</p><p class="ql-block"> 《列子》一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题材广泛,颇具教育意义。 毛泽东主席引用过“愚公移山”传说,以及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杞人忧天”等典故,均出自《列子》一书。</p><p class="ql-block"> 清代郑州知州张钺所题的郑州八景诗中“辞粟遗荣善自全”,说的就是列子淡泊自若,隐居不仕。 列子生活困顿,年景不好时常外出逃荒,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p> <p class="ql-block">  郑穆公时子阳为相,有人劝郑国子阳资助列子,以博个好士之名。子阳给列御寇送来很多粮食。列御寇再三致谢,不肯收下子阳的赐予。列子妻子不解而责备列子,列子笑对妻子说:“子阳并不是真正了解我,只是听他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而怪罪我”。一年后,郑国发生变故,子阳及党众多人被杀,列子则安然无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庄子》《吕氏春秋》等书记载,列子隐居郑国40余年,循名不仕,谈泊自若、心胸豁达、修身养性、潜心学问、荣辱不惊,无为而治。</p><p class="ql-block"> 唐宋时,列子备受尊崇。唐玄宗曾昭告天下,将《列子》一书取名《冲虚真经》,作为道家经典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们为怀念列子,在圃田他故居附近的高岗上修建了列子祠,占地40余亩。前有潮河,后有丘陵,四周枣林丛丛,风光雅致,清净幽寂,宛如仙境。</p><p class="ql-block"> 原祠堂有硬山房,大殿、卷栅门楼、过厅、左右厢房15间,厅前屋后植有松柏、刺槐数十株。大殿屋顶镶鸱吻、宝瓶,望瓦饰图案,楣木、雀替刻有“天马奔日”“狮滚绣球”。厅前有石碑一座,为苏民望撰写的《重修列子祠记》。原尚存正厅、卷棚、侧房、门楼15间,厅前有明、清碑刻数通。o</p> <p class="ql-block">  大殿前建有一座八角御风台,传说春天里,列子常在御风台上驾风飘然飞去,所到之处枯木逢春,生机重现。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其为冲虚真人、其书为冲虚真经。四方墨客浏览此地,多留下了很多精美诗文。此处被誉为“卦台仙境”,成为古郑州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列子祠原古建筑毁于1966年,所幸部分残碑埋入地下而得以保存。苏民望所撰《重修列子祠记》碑基座基本完好,原大殿前4棵古柏尚存,郁郁葱葱。</p><p class="ql-block"> 当地村民有感于伟大思想家列子的高贵品质,于2006年自发集资重修列子祠,包括山门、钟鼓楼、御风台,台上列子塑像屹立,甚为壮观。曾在附近青龙山下,建了一座“列子故里”陈列馆,供人观瞻。</p><p class="ql-block"> 圃田村拆迁改造,列子祠前植树栽花、种草,重建春草园,去年我去瞻仰,透过围挡缝隙,窥见新植的花草树木已生机盎然,不久春草园将会向游人开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列子去世后,葬在他的家乡,圃田村东南有一座小型墓冢及墓碑,传为列子墓。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仍有不少村民烧香祭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