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风徐来,我们归来。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齐聚办公室集体备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为主备人我先来总述:</p><p class="ql-block">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吕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出吕蒙的反应,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出吕蒙接受劝说,写鲁肃与蒙论义,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p><p class="ql-block"> 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体会这段话的情味。</p> <p class="ql-block">晓静老师认为,第一,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吕蒙,孙权,鲁肃。)第二,文中的生字词要特别记忆,夯实基础。第三,翻译要通过课下注释,翻译文要通过课后的翻译方法:替,删,留,补,调。</p> <p class="ql-block"> 雅婷老师说,第一,在导入本文章新课时,对吕蒙这个人物的介绍,要把握其背景。第二,针对生字词需重点标记。第三,针对故事情节要先明确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第四,在学习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时,让学生模仿注意把握人物的语气,体会其性格特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慧文老师说,第一,针对<孙权劝学>的朗读节奏,必须播放音频或老师范读。让学生体会古文的韵味。第二,课后习题中“语气词”的作用和“称谓词”必须了然于心。</p> <p class="ql-block"> 明阳老师说,第一,孙权给吕蒙提出的读书目标是什么?第二,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时有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第三,如何评价孙权,吕蒙,鲁肃。第四,文章内容简小短略,应让同学清楚,详略得当。</p> <p class="ql-block"> 春红老师说,本文与<伤仲永>进行比较阅读。前者写吕蒙“当涂掌事”然后,听孙权劝说“乃使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进步;后者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深化对<孙权劝学>课文内容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俊彩老师说,本单元主要学习精读,要在统领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及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结注意结合人物的生平及所述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p><p class="ql-block">针对本单元提出必须完成以下问题:</p><p class="ql-block">重点一,形近字,如提纲挈领中“挈”,锲而不舍中“锲”qie51,(针对基础最差的学生必须学会生字词。)</p><p class="ql-block">重点二,厘清文章思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p><p class="ql-block">重点三,结合课后习题,可自由改变问题,如第2课思考探究第1题,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不太理解,可灵活多变为这个问题“前后时期的对比,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总结之前经验,一致通过改变之前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决定小量完成,分层击溃,一课一题型,一课一夯基础,一时一效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