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吮味之七《遥远的钟声(下)》

川江水

<p class="ql-block">大钟寺第三进殿——观音殿,题为“质器庄重”主要从古钟分类的角度展示古钟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梵钟中的道钟、朝钟、更钟、庙坛钟、佛名钟等古钟。</p> <p class="ql-block">朝钟与坛庙钟是古代皇帝用于朝会、典礼或国家祭祀等政治活动的礼仪。它们通常器型硕大,铸工精湛,是古代帝王的号令工具,更是威严皇权的象征。</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尊具有代表性的“乾隆钟”。</p> <p class="ql-block">乾隆朝钟是上朝时撞响的,它通高2米54,直径1.57米,重量3108公斤。它通身没有文字,有的是腾云驾雾的飞龙和八个乾卦组成的图案,隐喻着清弘历皇帝的年号——乾隆。</p> <p class="ql-block">这口坛庙钟,为明嘉靖“地坛钟”。地坛是京城九坛之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朝祈神祭祀的场所,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场所。遥想当年帝王伴随着地坛钟的钟声,开启祭拜地神的仪式是多么的庄严。</p> <p class="ql-block">“太监铸道教钟”,是明嘉靖年间铸造的(1522年一1566年)。从现有的明代宦官铸钟遗存来看,基本都是在北京所铸,而且大都是以捐助给寺庙用的梵钟形式出现。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现收藏明嘉靖时期宦官铸钟共8件,太监铸道教钟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三十五佛名钟”是明正德(1506年—1521年)年间铸造的。钟钮为双龙头蒲牢钮,钟肩饰莲瓣花纹十六朵。钟体上半部铭文区内有三十五佛名号;钟体下半部铸有捐资造钟的太监姓名。</p><p class="ql-block">宦官铸钟是中国古钟发展史上独特现象。有人分析原因:其一从思想上看,宦官由于自身的缺陷,希望能够依照“惟功大者钟大”的原则,来证明自己的完整性,铸钟成为可以弥补自己阉人身份的途径。其二从社会背景看,由于宦官专权,其众又信奉佛教,在明代庞大的宦官集团内积极地参与修建寺庙与铸钟活动就相当普遍。其三从社会现象看,由于宦官无子嗣,希望身后能有人祭拜自己,同时也渴求通过以敲响佛钟来超度亡灵,把希望寄托于来世。</p> <p class="ql-block">“更钟”是中国古代城市中向公众统一报时的鸣器,多悬挂在高台建筑——钟楼之上,钟楼又往往建造在城市中心区域。根据文献记载,用于报时的更钟在汉代已经出现。这是一尊元代的更钟(1271年—1368年)。</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西厢殿展出的主题是“金光流火”,其综合运用了文献、图片及模型等资料,介绍了古钟铸造的基本方法及古代铸造的辉煌成就,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面貌。</p><p class="ql-block">这里看到的实物和图片是介绍在河南郑州发现的铸造古钟的内范(铸钟的模子) ,是目前国内发现年代较早的梵钟铸造遗迹。</p> <p class="ql-block">古钟的铸造不仅要具备精湛的铸型工艺,更要运用精确的合金配比和精准的温度控制。一口造型精美、声音纯净的古钟,是融合了古代材料学、化学、物理学、声学、美学等多学科成果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可以说古钟的铸造既是金与火的技术,也是形与声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大钟寺第四进殿——藏经楼“妙境梵音”,陈列着一批有明确来源的寺观钟。</p> <p class="ql-block">钟是佛教礼仪重要法器。山晨静远的钟声,有召集僧众、报时诵经的作用。它不仅增添了寺院的威严,也被注入“惊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的佛教含义。古语云:“有寺必有钟,无钟既无寺”。古朴宏美的古钟与悠扬庄严的钟声,早已成为寺庙宫观的重要标志而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永泰寺铜钟,是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山西巡抚苏克济捐资铸造的。钟体上部铸有大悲心陀罗尼;下部铸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的敲钟颂词。这段铭文不仅概括了佛钟的功能,也表达了佛教信徒的意愿。但苏克济是一个大贪官,他捐资铸钟可能也是为了洗刷心灵上的罪恶,希望佛祖能保佑他,可是他最终没能逃过劫难。雍正当政初年,就查办和惩治了苏克济这个贪官,抄没了所有家产。可见我佛对恶人并不慈悲,贪恶奸佞之人是必有恶报的。</p> <p class="ql-block">保明寺钟。钟的牌位上所注:“大明嘉靖十二年(1553年)三月二十一日奉懿旨重造”是它铸造时间。按钟上铭文所注这口钟的捐铸人应该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的生母张太后和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生母蒋太后。</p><p class="ql-block">保明寺位于北京石景山区西黄村,俗称皇姑寺、黄村寺,为此也称这口钟为黄村寺钟。该寺于清康熙前期毁于大火,后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建,改称“显应寺”。历史上保明寺始终与皇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的香客主要是皇室成员和宦官等,因此地位一直比较特殊。</p> <p class="ql-block">柏林寺钟(大钟寺在此标为栢林寺钟)铸造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钟体高2.36米,口径1.68米,重2268公斤。钟体上除了铸有经咒外,还有就是方丈、院主、监院、副寺、募缘行僧、助缘弟子,共有六百多人的名字。铭文还详细记载了铸钟工匠、铸钟人、镌字人的姓名。</p><p class="ql-block">柏林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之东,始建于元代至正七年(1347年),明正统十二年重建。柏林寺最大的一次修善是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是为了庆贺康熙六十周年寿辰。这次修缮的主持者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p><p class="ql-block">柏林寺是明清时期京城八大寺之一,康熙皇帝还亲自题额“万古柏林”。寺内保存的《龙藏》经版,是现在中国释藏中的唯一木刻经版。2006年5月25日,柏林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但是该寺现在没有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天宁寺钟(此钟正在维修),铸于明嘉靖乙酉年(1525年)。铭文主要包括寺院主持及募缘僧人名号、铸造年款、佛教经咒和捐资铸钟人姓名。钟群饰有海水纹和四条龙纹及如意形云纹。</p><p class="ql-block">天宁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初建时称“光林寺”,隋仁寿二年(602年)改名“宏业寺”,那时天宁寺塔为木塔,但早已圮毁。唐开元年间(713年—741年),该寺又称为“天王寺”。辽天庆九年(1119年)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在寺院后建了一座八角十三层密檐砖塔,称“天宁塔”,在元末整座寺院毁于战火,只剩下了这座高塔。明成祖永乐皇帝定都北京后重修寺院,并改寺名为“天宁寺”。天宁寺塔保存至今已有九百年的历史,它是北京城中最古老的地面建筑。</p><p class="ql-block">相传隋文帝时期释迦牟尼弟子,为在中原传播佛教,将释加牟尼涅槃后一包其身舍利献给了隋文帝。隋文帝颁旨在中原三十州各建一塔秘藏舍利,当时的天宁寺塔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潭柘寺钟铸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北京人常说:“先有的潭柘寺,后有的北京城”。潭柘寺的钟声也是十分出名,郁达夫曾说过:“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p><p class="ql-block">潭柘寺的钟也称之为“祈福钟”。2005年9月18日上午11时,108响祈祷世界和平的钟声在千年古刹潭柘寺敲响,钟声由来自孟加拉、韩国、泰国、越南、匈牙利等2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共同敲响。同时,南京栖霞寺、山西五台山、沈阳9.18纪念馆等以及韩国、泰国等国在内的150座国内外著名寺院和抗日战争纪念地祈愿世界和平之钟同时响起。</p> <p class="ql-block">鹤纹钟。钟体遍铸鹤文与云纹,牌位内年款已被人磨平,隐约可见正德年号。从钟的文饰上可以判定这是一口道钟。古人以鹤为仙禽,学道成仙者,往往乘鹤而去。钟上铸满了仙鹤和祥云颇具道钟特质,堪称道钟铸造工艺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汇通祠钟。钟上铭文曰:“汇通祠。积水潭住持本容叩化,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吉立。德胜门内大街路西永兴铁厂孙玉发敬献。”</p><p class="ql-block">解放后,汇通祠被拆,钟被移至西直门的消防队,涂刷成红色,改作了消防用的警钟,也算修成正果。</p><p class="ql-block">汇通祠原坐落在积水潭,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称为镇水观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改名汇通祠。1988年在汇通祠原址上建立了郭守敬纪念馆。正所谓:古祠不在古钟在,留得后人警钟声。</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东配殿展示的是“外国钟铃”,主要是西方的钟铃。西方钟铃文化历史悠久,在法国可以看到公元前四世纪的青铜铃遗物。西洋铜钟不仅造型精美、工艺精湛,而且具有传递信息、通报时间、装饰及奏乐等多种功能。</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架欧洲钟琴。钟琴是一种将键盘、脚踏板通过金属线与悬挂在高处的多件编组的圆形青铜钟组成的大型乐器,于1480年左右出现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欧洲钟琴和中国编钟在声学、形制、功能、演奏方式和文化属性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独特之处。在东西方不同文化的浸染下,这两种类型青铜钟乐器,既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带给它们的发展差异,又寄托着人类对音乐文化的共同追求。</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口俄罗斯铜钟,西洋铜钟的文饰以贵族的徽标、铸钟工匠的标记以及宗教人物图案等最为常见。</p> <p class="ql-block">芬兰教堂钟通高40厘米,口径32厘米,重量25.5公斤。</p> <p class="ql-block">这座非常漂亮的铜钟是“中尼友谊钟”。2015年8月1日中尼建交60周年纪念日,尼泊尔尼中经贸协会仿制了该国的“塔莱珠女神大钟”,作为“友谊钟”,捐赠给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此图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分别为:“意大利友谊钟”、“新西兰友谊钟”、“中法友谊钟”、“中挪友谊钟”。这些友谊钟是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人民与外国朋友深厚友谊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法国上萨瓦铜钟。</p> <p class="ql-block">巴黎基督教铜钟。</p> <p class="ql-block">这是约瑟大钟。从西洋钟造型可以发现,其钟群与中国的梵钟不太一样,大都比较外扩,更向铃铛的形状。所以它发出的声音像我们看到的“阴铃”一样,比较清脆,而不像梵钟那样雄浑。</p> <p class="ql-block">在大钟寺主建筑群的东侧,有一新辟小园——“九亭钟园”,这里也有一个很雅的主题:“诗韵钟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九亭钟园于1994年建成,占地面积2200平米,建筑面积700平米,共有九座钟亭,三十二间钟廊。是大钟寺为悬挂各地有地方特色的古钟而扩建的。</p> <p class="ql-block">九亭钟园的每个亭子里都有一口有名的大钟,这口是明嘉靖年的铜钟。</p> <p class="ql-block">这是“觉生寺铜钟”,也是明代所铸。</p> <p class="ql-block">九亭之中的中间亭,也是最高和最突出的亭子。</p> <p class="ql-block">中间亭里展出的“永乐铁更钟”,通高4.37米,口径2.48米,重量24吨,这是大钟寺展出的除“永乐大钟”外最大的一口钟。</p> <p class="ql-block">而在整个九亭钟园中最有意义的两口钟,应该是香港回归纪念钟和澳门回归纪念钟。这两口钟上都刻着“警世钟”和“警世铭”,警世国人 ,香港和澳门被侵占的历史和回归祖国一雪前耻的经历。</p><p class="ql-block">不知道大钟寺何日能铸造祖国宝岛台湾回归的大钟!</p> <p class="ql-block">走出大钟寺,有一个问题在脑中萦绕,有些时候人们有些避讳这个“钟”字,特别是佳节、婚庆这些喜庆之时,送礼都讲究不能送“钟”。可是我想的大钟寺年年为人们祈福的钟声,岂不是有“钟”才有始,有始才有“钟”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