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良历史文化举要(李飞)

新郑游子

<p class="ql-block">  阎良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而厚重,其中秦汉文化宏阔壮丽,移民文化浓郁淳朴,名人文化璀璨夺目,红色文化铸魂育人,航空文化壮威扬名。近年来,五个板块历史文化在助力文旅融合发展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简要介绍如下:</p> <p class="ql-block">  一、秦汉文化</p><p class="ql-block"> 阎良是秦汉帝国的摇篮栎阳都城遗址所在地,是闻名遐迩的商鞅变法发生地。战国中期,秦献公、孝公在此改革图强,使得秦国迅速崛起,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之都、法治之都,开启封建时代的都城。秦亡汉兴之际,项羽封秦降将司马欣为塞王,建都栎阳。半年后,刘邦平定三秦,仍都栎阳,以此为大后方,最终打败项羽,建立汉王朝,这里被誉为汉王朝的龙兴之地。自1963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对栎阳遗址进行了3次调查和考古发掘,确认该遗址位于武屯、新兴街道境内,总面积30多平方公里,2014年春在新兴街道新牛村发现的栎阳宫城遗址打开了汉承秦制的钥匙,终结了栎阳是否为秦都的争论,考古项目荣获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发掘区域已建成考古展示大厅对外开放,考古工作正在进行中。</p> <p class="ql-block">  二、山东移民文化</p><p class="ql-block"> 山东移民文化是指清朝光绪初年至1950年,山东潍坊、淄博、济南、菏泽等地灾民迫于生计迁徙关中,聚居成村,传承齐鲁民俗,弘扬“坚忍不拔,吃苦耐劳,拼搏创新,崇文尚义”的移民精神,在解决自身生计的同时,促进了关中地区经济恢复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形成的“似山东,不是山东”的一种新的特色地域文化。关中地区现有400多个山东庄,30多万山东移民后裔,其中阎良境内有90多个山东庄,约6万山东移民后裔,是关中山东移民地理分布和文化展示的中心。区内振兴街道谭家村是陕西山东移民第一村,区政府连续七年在此举办阎良区山东移民文化旅游节,打造我区特色文旅品牌。区政协编纂文史专辑《关中山东移民》,积极开展与山东昌邑、莱芜等地的交流联谊,积极助力两地文化经济发展。</p> <p class="ql-block">  三、 名人文化</p><p class="ql-block"> 阎良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明代关中鸿儒、著名医学家、武屯广阳村人武之望(1560—1629),官至督察院右都御史、陕西三边总督,著有《济阴纲目》《济阳纲目》《疹科类编》等200余万字的医学著作,至今仍被奉为医科宝典。清初诗人、福建布政使、关山老王村人王孙蔚(1627—1683)被誉为词坛巨伯。民国时期陕西军务督办、武屯房村人李虎臣1926年与杨虎城坚守西安,策应北伐,留下了“二虎守长安”的美谈。陕西最早的民盟盟员和农工党员、民盟西北总支部创始人之一、关山界坊村人郭则沉(1906—1973)积极投身民主运动,后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关山人武伯纶(1902—1991)是阎良区最早的中共党员,是陕西文博事业的奠基人,在文博领域享有崇高威望。</p> <p class="ql-block">  四、红色文化 </p><p class="ql-block"> 阎良是一块被红色文化浸染的土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1927年夏,许权中率独立旅驻扎境内关山,成立中共陕西第一军支,后成为渭华起义的重要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境内成为连接西安、陕南与陕北地下交通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地下党员先后掩护汪锋、李先念等领导人过境,并为陕甘宁边区输送青年干部、秦腔剧团、布匹医药,为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1949年春,境内先后两次解放,临潼县人民政权在这里诞生,这里成为西安市最早解放的地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先后有数百名阎良儿女参加了革命,出生在阎良的抗日名将许权中烈士(1893—1943)、巾帼英烈徐九龄(1907—1928)、红军优秀指战员郭子明(1906—1936)、眉县县委副书记许景先烈士(1920—1947)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近年来,阎良区公布许景先烈士墓被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拍摄红色文化纪录片—《解放阎良》,建成北屯历史文化展示馆,编纂出版文史资料专辑《阎良红色记忆》,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p> <p class="ql-block">  五、航空文化</p><p class="ql-block"> 阎良是蜚声中外的中国航空城。1953年阎良机场建成,1958年西飞公司(时称陕西机械制造厂)破土动工,1959年、1965年试飞院、一飞院(前身是603所)相继迁入。自此,一个集飞机研究、设计、制造为一体的航空工业基地初步形成。几十年来,航空三大家紧密联合,顽强攻关,“运八”“ 运七”“飞豹”“ 运20”等一系列机型的飞机从此飞上蓝天,培养了陈一坚等一批高科技人才和李中华、黄炳新一批飞行英雄。航空城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关怀。1958年以来,彭德怀、邓小平、李先念、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阎考察,关心支持航空工业的发展。特别是1966年3月12日,邓小平同志视察阎良,加速了阎良的设区步伐。同年8月1日,阎良正式建区,为阎良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