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 / 碧云</p><p class="ql-block">图 / 中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每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梅好”时光,一般在</span>春节前后。</p><p class="ql-block">因为喜欢梅花,每年一度的赴梅花信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从未间断。 </p><p class="ql-block">还在上班的时候,春节的假期里,总要排出时间,与梅花约上一次。 </p><p class="ql-block">过去梅花少,寻寻觅觅的,去过大观园,去过苏州香雪海,去过杭州超山。后来,听老师说起上海莘庄公园的梅花。去后发现,莘庄公园小巧玲珑,梅花树老品种多,其中的⻰游梅和绿梅,在其他地方绝少见到。因此,每年去莘庄公园看一次梅花,成了我们家的惯例,延续了好几年。</p><p class="ql-block">直到2010年左右,偶然在浦东世纪公园,遇⻅一大片梅林。虽然是新辟的,梅花品种不如莘庄公园,但规模大,颇有点气象。还离家近。自然而然的,去世纪公园看梅花成了首选。</p><p class="ql-block">难得的是,今年我们家出了奇迹。梅花信将来未来之际,我家那位方向先生就在碎碎念梅花三步曲。 什么寻梅,探梅,赏梅。我心里好笑,踏雪寻梅,闻香探梅,唤友赏梅,是古时候文人墨客闲来无事的借花抒怀。一个从小的理科生,有过十年军龄的刻板老兵,怎么突然就雅兴十足起来?而且,真的言必行了呢。这不,完全在他的主导下,我们从一月底到二月下旬,去了三趟世纪公园。也算完成了他所说的寻、探、赏三步曲。</p><p class="ql-block">于是,有了这个美篇。也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夫妻档的第一次图文合作,希望以后还会有更多次。</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微雨 · 寻梅</p><p class="ql-block">1月28日午后。</p><p class="ql-block">浅灰色的天空,云层很低。时有时无的有微雨飘过。</p><p class="ql-block">偌大的世纪公园人迹寥寥。2号门入口处有几株梅花,花苞密密匝匝,稀稀落落的开了一些。几个摄影人像寻着了宝似的在一个劲的按着快门。有人爬到树后的假山上,以一块红板做背景,说:这张可回家做新年贺卡了。我家那位便也依样画葫芦了一张。同道之人,互动互学皆乐趣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雨后 · 探梅</p><p class="ql-block">大年初五早晨,一天的细雨以后,公园显得格外清新。</p><p class="ql-block">与十天前相比,梅骨朵绽放了不少。梅园深深,星星点点。细看,雨脚挂在花骨朵上,忽然想起“好雨知时节”的诗句。梅花适时的报春来了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阳光下 · 赏梅</p><p class="ql-block">时隔20天,我家那位说可去赏梅了。</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梅花虽尚未到全盛期,却已经是最好看的时候了。</p><p class="ql-block">一反前两次的寂寥,梅林里到处是人。看看周围,人手一部,不是相机便是手机。拍花拍人,自拍他拍。也有专门来当魔豆的,拖着拉杆箱的服饰道具。</p><p class="ql-block">我在想,当赏花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了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谓梅开三度,说到这儿,想必您也理解了吧?</p><p class="ql-block">王阳明有这样一说:“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阅读!</p> <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