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而深刻的知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能手、艺术家、诗人。所以,教师要“先阅读、广阅读、深阅读”,教师要能坐下来,静静地规划一下自己的教育生涯,静静地设计一下自己一生的读书计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寒假期间,语文二组的老师们在教研室的带动下也进行了广泛阅读。本周三,老师们围坐在一起就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收获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何丽琴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该书是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编著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77年。在该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分条列出了100条建议,这些建议涉及教师具体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处理学生的家庭作业整个教学流程,也包括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还涉及教师如何促进自身发展、提高专业水平等问题,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杨旭老师利用假期读了《我怎样教语文》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两本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的人物来自《柳林风声》,但也只是借用了名字而已。书中讲述的是蛤蟆得了抑郁症,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来到了苍鹭医生的心理咨询室,经过十一次咨询,蛤蟆知道每个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而自己的讨好形人格来自于童年时的父母,他需要“服从、讨好”,甚至他的愤怒的表现形式也是隐忍的。他还了解到人生坐标的含义,重新认识并定义了自我,从而获得力量,开始追寻自己,踏上了新的人生之旅。在这本书中运用动物角色代入人常有的情绪,将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融合在蛤蟆先生的十次咨询中,引导像蛤蟆先生有类似心理困惑的读者,找到自我。这本书像是给处于黑暗前行中的人,照亮的一束光,让人感到温暖又治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是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论文精选,主要谈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中的这些文章围绕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教师的上课、备课,教学艺术,教学手段、写作教学等展开,系统阐述了作者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方法和心得。阅读于老先生的著作颇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在对我们娓娓道来他这一路上在风雨中的收获。全书没有半点学究气,没有半点理论派,将深刻的道理融合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让我们觉得亲切自然,切实体会到“大道至简”的道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赵艺杉老师假期认真阅读了《山居笔记》一书,该书是当代作家余秋雨先生的一部散文集。作者用一种创新的手法,以散文的创作方式,讲述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其内容以文化为主,涉及地理、军事、教育、政治、交通、园林建筑等多个方面,并对此做出一定的阐述以及总结了独特的观点。打开《山居笔记》就好像打开了一幅巨幅的画卷。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中不时点缀穿越时空而来的翩翩古人。一股浓郁的古老文化气息铺天盖地而来,却又不会让人感觉到丝毫地压抑。厚重却又奇迹般地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为其感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翟莉老师推荐的是《儿童行为心理学》。“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懂孩子的父母。”本书针对0—12岁孩子的行为进行心理分析,帮助家长读懂孩子内心。全书以儿童的年龄段为依据,分为五章,将每个年龄段的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一一罗列,并收罗生活中的故事作为案例,帮助家长轻松找到孩子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自律的性格,提升孩子情商,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阅读完这本书后,更感到孩子心理的复杂性,其中有关小学生“打架”“早恋”“撒谎”的章节令我印象比较深刻。成人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会不自觉的以成年人的道德要求来要求孩子。而孩子也有其心理水平和道德水平的发展规律,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学习一些相关心理学知识来科学处理孩子的问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周海霞老师和陆祖锋老师不约而同地在假期选择了《语文课:用心做语文的事》这本书。书中提到:“小学语文教与学是复杂的、也是简单的。说她复杂,毫无疑问,教与学本身都是复杂的,这是客观事实;再则语文课程本身承载了太多的内容,同样复杂,这也是客观事实。任何对这种客观事实视而不见,都是幼稚的一厢情愿。说她简单,其实就三大件——用心做好三件事:好写字、写好字;好读书、读好书;好作文、作好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该书就从这些语文课上的三件事说起,教给我们何为“用心”以及如何“用心”,让我们在教学中回归初心,上好语文课。同时书中也给我们的一节好的语文课指明了方向:既有书声琅琅,也有浮想翩翩;既有议论纷纷,也有思想默默;既有笔走沙沙,也有情意绵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任彩云老师向大家推荐了《致语文教师》这本书,本书以余映潮老师在全国各地的10个讲座稿为蓝本,分别从“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三个方面,提炼出关于语文教师成长的40项基本修炼,结合作者毕生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训,娓娓道来,是一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的必备书。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读好教材,上好课,如何多想问题,从而认识语文现象,如何养成并具备研究的素养,培养终生追求发展的动力,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语文教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闫伟晓老师和大家分享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本书上至古代神话传说,下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交织纵横。沧海桑田,朝代更替,涌现了许许多多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被千古传颂!这本书让我们熟知过去,了解民族得坎坷与辉煌,发扬名族的优良传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老师们在交流中让自己的阅读感受得到升华,希望老师们在长期的阅读中能够让自己的阅读转化成为课堂上问题的回旋、智慧的驰骋、个性的挥洒和风格的飞扬,成就更好的自己。</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编辑:陆祖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图片:任彩云 陆祖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审核:张美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