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开启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节课《队列表演一》。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是《找规律》教学内容:</p><p class="ql-block">如:3×8=24</p><p class="ql-block"> 3×80=240</p><p class="ql-block"> 30×80=2400,整十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本节课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整数乘法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既要在前面学习了两位数✖️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又要为后面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是小数乘法做好方法的铺垫,因此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节课是在第一课时学习了点子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列表格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授今天的新知:14×12 之前我先出示:14×6 这个算式。因为在上册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列表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出示的原因有:一是巩固旧知,激起学生对旧知算法与算理的回忆;二是了解学情,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列表格法学生掌握了多少,熟练程度,还有多少同学不理解算理等;三是铺垫新知,为今天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列表格计算方法做铺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4×6的算式,表格一画出来,学生的学习热情迅速被点燃,急不可待的纷纷展示计算过程及结果。现在回头做上册的题,对孩子们来说真的是小菜一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我借机引导: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列表格法看来大家掌握的很好,那么如果难度升级,两位数乘两位数,你敢挑战吗?同学们大声回答:没问题,来吧!于是出示14×12的算式及表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先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逐一提问,表格中每一个方格内应该填什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填到这里时,我问道:“✖️号右面的10和4是怎么来的?谁知道?”这时候,全班几乎都举起了手要回答,其中也有黄少贤(平时几乎不交作业,上课不抬头,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我做出有请的手势,他回答道:“10和4是由14拆分得来的”一语道出真谛,我狠狠地表扬了他,不止知识内容,还有他敢于举手,求上进的态度值得同学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又问:“那✖️号下面的10和2的来历呢?”。感受了黄少贤同学被老师及同学们肯定的棒棒场面,平时对学习不积极的同学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举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两个数相乘的乘积写在对应的方格里。此环节我采用边提问边讲解的方式,让同学们说出每一个数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来龙去脉</span>”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前世今生</span>”。最后填完表格把红色部分的得数加起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1题的旧知铺垫,第2题的教学顺理成章。紧接着我设计了“找异同”环节:“<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两个题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span>”,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发散思维,深入思考。</p><p class="ql-block">赵梓晨说“两个表格的左上角都是✖️”</p><p class="ql-block">“找的很准确,非常好👍”</p><p class="ql-block">孙紫馨说:“2题比1题表格中的方格变多了”</p><p class="ql-block">“你观察的很仔细,确实这样,非常直观的发现”</p><p class="ql-block">王子墨说“一个是两位数乘一位说,一个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数变复杂了,数位也变多了”</p><p class="ql-block">“那数位变多了,多了一个数位,在表格里多了几个方格呢?”</p><p class="ql-block">同学们齐声回答:三个。</p><p class="ql-block">“我发现,它们虽然乘数不同,方格数量也不同,但是它们的计算方法是类似的,都是先通过把乘数拆分乘整十数个一位数,然后分别相乘,再把计算的结果加在一起”马嘉路同学总结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慢慢地,同学们由刚开始的关注✖️号的位置,方格的数量,到后来深入研究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层层深入,再到最后概括总结升华算理。这其中的整个过程,都是孩子们思维活跃的结果,它们的大脑动起来了,这才是我最开心的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总结: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看似是一个新的知识内容,其实它的计算方法我们上学期就已经学习过了,数不同,但方法同理,这叫由旧知到新知的学习方法的迁移,看来今天同学们学到了迁移的本领,感觉怎么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知学习之后,必要的巩固练习加深对方法的运用。我让同学们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走进同学发现,孩子们神速完成,准确无误!</p><p class="ql-block">趁热打铁,我又借势力诱:“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学会了,难度更大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你敢挑战一下吗?”</p><p class="ql-block">只听到个别微弱的声音说“敢”</p><p class="ql-block">“从大家的声音中,我听到了胆怯和害怕,要不还是算了吧?”</p><p class="ql-block">“不行,我们敢接受挑战,谁怕谁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全部被我“<span style="font-size: 18px;">坑蒙拐骗”的勾起来。于是,迅速出示348✖️12这道题</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在画表格时出现问题了,该画几行,几排呢,我又问同学们,他们告诉我说因为348是三位数,在拆分时要拆分成300,40和8三个数,而12还是拆分成10和2,还有个乘号的位置呢,所以应该是图中画的这样。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个空表,让同学们先自己完成。在下去观察环节,我发现有好多同学不会做,表格画好了不知道从哪填起,还有个别同学表格填好了,下面的加法算式不知该怎么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我找了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展示,其中付研曦和韩梓妍同学是这样写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梓妍同学做到这一步时,好像不会做了,她说:“老师,我回去拿我的作业本去,可以不?”</p><p class="ql-block">“你试着不拿作业本,现场再做一遍试试。如果这一遍能做对,说明做题方法掌握了,你是真会了”我鼓励她说。</p><p class="ql-block">听我这样说,她没下去拿作业本,继续做起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叶书一同学做的。出乎意料的是,两位基础稍好一点的同学出了同样的错误,而平时不出众的叶书一这次做对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们一起总结出错原因,两位同学之所在出现同样错误,原因在于没有找到对应方格的“家人”如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空格1的“家人”是300和2,因此应该用300×2=600.如果用300×左面的10,就相当于找到的是“邻居”,而非自己的“家人”,结果肯定不对。就这样,我用“家人”和“邻居”的比喻,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会了找每一个方格内数的来源的计算方法,最后我重点强调千万不要走错“家门”,同学们理解的透透彻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问,三位数乘两位数这种计算方法,同学们学会了吗?</p><p class="ql-block">大家异口同声“学会了”</p><p class="ql-block">“大家感觉难不?”</p><p class="ql-block">“不难”</p><p class="ql-block">“同学们真厉害!今天大家的表现真的让我对大家刮目相看了。其实三位数乘两位数到四年级才学到,现在你们都会了,真了不起,给自己点个赞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以一个课桌操结束本节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