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不到了》读书分享——“阅读向未来 ”第一届“百人领读师 ”活动

阑珊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次的阅读分享,伴着春天,悄然而至。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书籍是余秋雨的《我等不到了》。在大学时代读的这本书,当时就给我很大的震撼与思考,时隔几年,工作之后再读,让我想起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依旧让我感动,特此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大陆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国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机构评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2007十大学术精英”之首,又被世界华人经济测评体系授予“影响世界100年100位杰出华人奖”。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现任《书城》杂志荣誉主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内容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推荐年轻的读者都能读读这本书,它会告诉你们,在你们出生之前,父辈们有过什么样的精神历程,这种精神历程又如何渗透到今天,成了你们的生存背景。这是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本”。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写到了当今很多人都知道、都看到的一些事情。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把这些事情的逻辑关系一清理,竟然是那么震撼人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继创作《借我一生》7年后,余秋雨的又一部力作。 书中,余秋雨以平静的语调叙述了家族的历史,从曾祖父、曾外祖父由浙江慈溪出发,闯荡上海滩写起,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姨妈、叔叔、“我”以及妻子马兰,众多家族人物的一生,在近一个世纪历史光影中沉浮。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余秋雨称《我等不到了》是“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是他用笔一字一句写出的,“写作速度有点慢,因为右手坏了”。说起“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这个绕口的原创概念,余秋雨感性地说:“也许这个奇怪的名称能够引发读者的一种想象: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握笔支颐,想想,写写,涂涂,改改,抄抄,再把一页页手稿撕掉,又把一截截稿纸贴上……这种非常原始的“纯手工写作”,与“记忆”两字连在一起,真是再合适不过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余秋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摘自《百度百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我的感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大学的图书馆里读的余秋雨的第一本书是《借我一生》,读完之后回味无穷刚好又找到了《我等不到了》这本书,时隔几年再次阅读,依然让我内心震撼与热泪盈眶。看着书中作者讲述父辈们的故事,我好像回到了小时候爷爷给我讲故事的那个场景。无论作者是否受世人争议,但是读完这本书让人回味无穷与汲取无限能量,让人不得不心存敬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点感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时代的苦难让人无法规避,苦难也是磨练人的直接途径,我们很幸福的成长生活在现在美好的时代,忆苦思甜,吾辈当自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每一个人的身边好像都会存在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出现或令人惊喜深交,或充满敌意批判,我们能做到就是做好自己,活出自我,管别人怎么说。正如余秋雨所说“马行千里,不洗尘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3.敬佩这样的文化使者,用自己的一生探索文学的奥秘,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么多的好的作品,值得我好好去阅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读完《借我一生》,刚好又读了余秋雨的《我等不到了》,后者是对前者的修改与补充。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的文笔与故事,建议两者都来读一读。一直很喜欢余秋雨的作品,文字隽永底蕴深厚,让我对散文和纪实文学都有了更新的认识。正如文末所说,孩子们不懂得成年人的互相攻讦,他们只选择浸润心灵的好作品。真正的佳作,历史会证明,未来也会证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