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新兵连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9年12月22日,是年,正值冬至小年,是我和战友们终身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我们13到18岁的12个女娃穿上了载新的绿军装,个个神气十足,美得不行。那天,天气阴冷,有少许雪花。女娃们在家人的陪伴下,在新疆军区大院政治部门口集结,打着背包,拿着行李叽叽喳喳东一堆,西一堆高兴的聊着。随后部隊的大卡车来了,把我们拽上了车,车子把我们拉到新疆科学院的大院子广场(那里是临时的新兵集训地)我们又从卡车上像蛋一样一个个的滾了下来,带兵的把我们带到二层楼房里安顿下来。</p><p class="ql-block">一间间的小教室里为我们搭理好一排临时床,床板加草帘子,室内有暖气,条件还行,大家到了新的环境,特别有新鲜感,别开生面的集体生活,个个心情亢奋,开心,过了一个多星期,我们又迎来了从四川来的一百来号新兵。哈哈哈!好伙伴呀!这批兵太奇葩,小的刚满十五,六岁与我们相差无几,大的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有个别的还是结对子的一家人。这将与我们一起参加新兵训练,人气旺盛,有趣极了。我们十二个刚好一个班编,选张金凤为班长(因她是知青,下乡当过老师,组织能力各方面老练能干,非常胜任。</p><p class="ql-block">大家吃,住,行在一起,学习,训练,出操,练枪法,走队例,令行禁止,初尝着当兵的苦和乐,感到十分的幸福和快乐。</p><p class="ql-block">那年,烏市冬天几乎天天大雪纷飞,到处一派银装素裹的壮观景象,科学院的广场里外,被大雪严严实实的覆盖着。我们走隊列,练枪法,每天都要清雪后才能进行,在地上磨打滚爬,衣服脏了,就跳到深雪堆里打雪仗,用雪擦洗衣服,好玩极了!</p><p class="ql-block">新兵连最好玩的就是紧急集合,开始要求三分钟,打好背包,扛好枪,穿好衣裤,配好行囊到操场集合。刚开始听到紧急集合哨声,一派鸡飞狗跳,有的裤子穿反,帽子戴歪,鞋子穿反,袜子没穿,衣扣没扣,站到操场上,灯光一打,哇塞!各式花样狼狈不堪,有的小战士,打不好背包,干脆抱着被子跑下来。次数多了,稍有适应,要求时间更短,还是会百态奇丑出相象的,记得一次紧急集合,我来不及穿好袜子,就跟着队伍跑到野外雪地,要跳沟走,刺骨的雪钻到靴子里给冻得刺牙咧嘴也不敢吭声。</p><p class="ql-block">部隊是所革命军人的大学校,在那里,我们不但学习时事政治,每天学习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语录,在班里面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斗掉私字一闪念,促进团结,互帮互学,积极发言,提高发言能力,经常写学习心得体会。尤其是小年令的战友,文化程度不高,有的只有小学文化,她们学习努力,刻苦,提高速度很快,真正体会这所革命的大学校的功能。</p> 首进110部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紧张的一个多月新兵训练结束了,根据部队的工作需要,把我们的12个女兵六对六分去南北疆的110,和112部队。当初这两个部队属于刚新建不久的侦察部队。被分到南疆的我们分别年令为13一17岁,我们经过六天的卡车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喀什市,疏勒县郊区下了车。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黄泥围墙,破旧的大门二边写有保卫祖国,提高警惕的字样,直接进入。见有五排平房,那就是营房了,营房间有几棵细小的小白杨种在那里一派凋零荒凉。房子里是砖撂的床板,上面铺有麦草,每个房子有一个烧煤炉子,那是比我们早来的战友为我们准备的,当时我们用的,喝的是上游放下来的涝巴水,吃的是玉米糊,腌萝卜。条件之艰苦,是我们六个人没有想到的。由于当时是新建部队,人员正从各个部队抽调汇集,没有任何家底,所以要啥没啥情况是很正常的,冬天晚上睡觉冷,自己生火炉拾柴,加几块煤保温取暖,我们几个年令又小,在家里都是暖气加自来水,哪见过这样的环境,况且我们刚离家不久,在困难面前,心里难免会想家。不知那一天,我们中的一位生病了,不想吃饭,也想家了哭了,然后一个接一个的传染了,山洪终于爆发了,都哭开了,队长,教员也不知怎么才好,后来还是隊长想办法,不知在那借来白面在玻璃板上为我们杆面条,领导的关心,互相间的团结,心绪终于慢慢稳定下来,大家也想到,必竟是解放军的一员,怎能如此懦弱。我们穿的是军装,头戴着红星,红色领章挂二边的军人,肩负着保卫祖国的重任,能怕苦怕累,怕困难吗?所以大家还是毫无怨言的,懵懂热闹的生活着,又无忧无虑地投入到紧张学习,生活中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对敌斗争的需要,部队成立了外训隊,共四十多个兵,女兵占六个,分为三个教学班,要求学习英语和报务,速成投入工作需要。我们这批兵年龄小,文化水平不高,从没学过英语,甚至连ABC 26个英语字母都不认识,白天听教员上课,晚上挑灯夜战,许多战友熄灯后还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记单词背课文,早晨随处可见,在林荫树下,涝巴渠边,葡萄架下都能听到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我们互帮互学,比学赶帮,业务学习抓得紧,一天一考试,三天一评选,一帮一,一对红,全年开展,形成学习热潮,转眼一年另七个,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掌握了对敌斗争的本领,学习结业,上机操作,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我们的快乐时刻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外训队的那些日子里,除了紧张的工作学习外,每天晚上21点到23点,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队长会召集大家围坐在一起听新闻联播,一起拉家常,闲扯谈心,每人还轮流献艺家乡的地方戏,等等………。女兵陆军政,很有文艺才能经常教大家唱歌跳舞,我曾记得那是学唱《毛主席窗前一盏灯》。男兵王文生,王和平唱河北梆子,河南兵陈建,唱河南打鼓戏,高一声低一声,分贝极不协调,于是乎,那一刻,鸡鸣,狗嚎响成一片,常惹得大家捧腹大笑。</p><p class="ql-block">每逢节假日,部队还会经常组织联欢晚会,外训队与业务队联欢,那时我们都自己出节目,自己编节目花样百出,有快板书的,有诗朗诵的,有三句半,唱歌的,跳舞〈红军不怕远征难〉,王文生和陆军政俩一起编舞,具体内容都是表扬部队里面的好人好事,那是我也经常编写快板,写三句半,表扬我们队的好人好事,写完以后就叫张坚表演,(水平肯定是一流的憋脚)。有一次业务队的战友问我,张坚在台上念的是啥呀?我们听着听着都打瞌睡了,哈哈哈……。这就是我们当时的水平,也是我们的快乐。</p><p class="ql-block">那时我们最爱哼一首歌就是〈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p><p class="ql-block">我们110部队主力就是外训隊和业务隊,其他司令部,后勤都为这二个隊所配备的服务,当时我们的团长,政委,参谋长,都是我们眼中的大官(父母官),他们每次来外训隊看望我们都倍感激动,亲切温暖,尤其对我们女兵很关心,问我们想家吗?能经受艰苦生活考验吗?我们也精神饱满的回答,为保卫祖国勤学本领,以后成为祖国优秀的顺风耳,千里眼,不辛苦。在現实生活里,我们确实也没有埋怨生活的艰苦,环境的恶劣,天天乐呵呵的,紧张的学习着。</p> 我们的巢湖农場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们是新建部隊,一穷二白,要想改善生活,就得靠自力更生,我们部队向地方租了一大块田,种油葵,准备打油換其他食品,那是一块盐碱田,遍地都是小蜥蜴,地势平坦,随便耕耘,旁边水源充足,算是块好地,种的向日葵长的快,我们每一个星期轮流去除草,灌溉,有时男兵们偶遇水渠里有泥鳅,把他们高兴得捕捉,当場开膛破肚烤吃成美味。夏秋了,油葵到收割的季节,这个任务自然由外训隊去完成了。历时規定劳动一星期。当时,戈壁滩上火辣辣的骄阳,烤得大地直冒蒸气,为了避免白天的酷署,部队决定晚上徒步去巢湖农场,行李由后勤装车行动。就这样,哪天晚上吃完晚饭,就列隊徒步出发了。隊里为了照顾女兵,让我们几个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余晖普照大地渐渐走向黄昏,慢慢进入黑夜,起先大家劲头十足,一路有说有笑,慢慢的就疲倦了,一路上较快速度的走路,浑身汗如雨下,衣服被汗水湿透了一遍又一遍,走到下半夜,大家便无声无息了,两条腿在走,脑袋在瞌睡,越走越累人越焉。我们几个女兵手拉手,到了后来,后面的队伍溃不成队了,如国民党逃兵似的,一簇簇的走着,再后来,所有的水壶都喝干了,大家顶着月光,磕磕绊伴如坐船似的,脚高脚底向前行进。有些男兵在叫喚找水,那个水坑亮。孙卫平见到了较大的亮水坑,就立马捧起喝了几口,如甘露下肚,瞬间爽快。渐渐地东方地面上亮起了鱼肚白,来到一个岔道处,意见分岐分二隊走,终于我们落落续续地到达了目的地。据说后来出了二个笑话,还有一隊人遇上了一条凶犬,用抢托拦档,解了危机。还有,后来孙卫平有意去找了喝过水的大水坑,却发现水坑原来是马尿,顿时,想吐也吐不出来,无语了……。</p><p class="ql-block">那时,农場只有孤零零的三间房间,一间放农具,一间放粮食,还有一间放餐具。大家露天宿营,女兵扎在丘陵上,男兵扎在丘陵下的平地上,我们女兵居高临下可以随时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晚上,大家轮流站岗放哨。我们女兵沒厕所怎么办?自己动手挖,找来坎土墁,在丘陵的后面挖坑开沟放上两块板,周围用葵花杆围起来,临时厕所就成了!</p><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顶着疲惫的身体躺在丘陵上,天当被,地当铺,数着星星进入甜蜜的梦乡,晨醒,棉被上已散落了一层白白的露霜,吃完早饭,就进入了紧张的收葵花劳动,几天下来,葵花籽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男兵们说。葵花籽可以生吃,我们就茶余饭后,大家围坐在葵花山边戏闹谈笑磕瓜子,刚开始生吃不好吃,后来慢慢的吃出味道来了,经过劳动的磨练,吃苦耐劳精神逐渐建立,干活也有模有样了。一队伍集结,令行禁止,动作划一,实践证明人应该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才能迅速成长。一个星期的巢湖劳动,我们每一个人都收获了双手皮肤裂开,脸上翻出了西藏红,嘴唇变厚,脱皮,变成了猪八戒,丑八怪。农活的把式学到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见长了,我们变得更像一名名副其实坚强的军人。</p> 难忘的野营拉练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1971年的秋季,部队上盛行野营拉练,部队的实战能力如何,整体素质怎样?"拉出去溜溜就知道了"。</p><p class="ql-block">当初,110全部隊人员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全部参加了这次历时二月零二十一天的活动,隊里配有各种车辆,拉上粮食炊具,柴,米,油,盐。每个战士打好背包,扛起枪,浩浩荡荡走在祖国的边陲大地上。</p><p class="ql-block">我们走了一个县,又一个县,走过沙漠,走过戈壁,走过流沙的鹅卵石区域,穿过了个个村庄,不管一天徒步有多累,所到之处,第一件事,就是帮维族老乡做好事,帮助打扫卫生,远处取水,垒打猪圈等等……。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赞扬和拥戴。每当我们进县或进村前,总要整顿军容军纪,打起精神走好隊列,以最好的姿态,最精神的一面展示在老乡面前。同时也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热情款待,有的地方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去,就会早早的准备好香喷喷的羊肉抓饭和热水迎接。当我们离开时,老乡们都会自发的拿着各种瓜果,鸡蛋,提着篮子,装着馕,瓜子类的东西,有的甚至把羊绳绑在身上牵着羊,隔道相送,送了一阵又一阵直至远去。一次巧合,有位老乡突然串入我们的队伍塞给米芳战友(她很爱照镜子)一面小圆镜,从此她的名字就变成小镜子了。老乡们淳朴的感情,催人泪下,那种军民血浴于水的魚水情,真的令人感动,仿佛我们穿越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年代。五十年后的今天,回想当初,仍然是那样的激动,振奋人心。</p><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们部队的地域关系,野营拉练的艰苦程度与经历的困难和所见所闻的事都是很独特的。也能让人大涨知识,</p><p class="ql-block">如我们走进沙漠地区,只见沙的颜色是灰色的,不是黄的,山石也是是灰色的,一眼望不到边的铁灰色,一片荒凉,见不到一丁点绿色,踏在地上的沙也是软绵绵的,走起路来十分吃力,尤其是布满大大小小鹅卵石沙子路域,非常容易脚打泡,那里村庄的老百姓拿出来慰问我们的开水的颜色也是铁灰色的,当时我们宁肯渴着也不敢喝,老乡们告诉我们,不能喝他们附近小河看似干净的水(因铁质多喝了要肚子痛)同时我们也见到附近的河水清澈见底,透亮干净,且还有魚儿欢乐戏游,说那魚吧,也长得怪,长相似金魚,最大约有30公分长,魚背魚肚黑白分明,大大的魚肚白游起来一闪一闪很是漂亮,后勤的战士还准备用手雷去炸鱼呢,当地的村民称它为炸弹魚也不能吃。心想这不是西游记里面介绍的子母河吗?猪八戒喝了子母河的水肚子痛,要生"孩子啦"!哈哈哈哈……。</p><p class="ql-block">我们还曾经走过偏僻的比较落后的地区,据当地的汉族干部给我们介绍他们那里的风情人士,思想基本上还停留在奴隶制社会,那里的老百姓非常的纯朴和善良,热情,还带有愚昧色,有些不良的村干部去他们家做客,他们会把自己尽有的一点粮食拿出来送给他们,宁肯自已挨饿,在这种情况,村里只好每星期分一次粮食,辟免发生意外。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碰到的奇闻。长见识了。</p><p class="ql-block">在野营拉练中,本照部队的革命老传统,解放军即是战斗隊也是宣传隊,工作队,一路访贫问苦,一次在当地汉族干部的向导下,在偏辟的沙丘地区,访问了一位七,八十岁的维族老人,他住在窑洞似的洞里,这个洞大概长六,七米,宽二米不到,门洞也只有一米左右,用麻袋布做的门帘,最里面的就是土炕,四周漆黑,拉开门帘只见一位老人灰头土脸,满脸皱纹,蓬头垢脑,眼神呆板,活像个鬼人。唉,太艰苦,太可怜了,心想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怎么生存的?看了真是心酸,这一幕始终烙在我的脑海里,我想50年后的今天,随着祖国的迅猛发展,边疆的老乡生活肯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对不可能还有这样的现象存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我们每天要走的路程是70到100里左右,慢慢的走下来,我们身上的枪支,背包都落在了男战友的身上,后来又慢慢的落在军用卡车上了,有时候我们的中餐就是干馒头,水,边走边吃。在路途中,每个人身上不知道流了多少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衣服上的汗水都翻出盐花,我们年龄大的还行,可张坚,柏芝才十四,五岁的小战友,放到现在刚小学毕业的人还在爹妈面前撒娇呢,确实也够坚强了,尤其是张坚,又是平脚板走路非常吃力,大家就互相的哄着,用维语说"喔………那头,目的地到了!</p><p class="ql-block">但凡到了目的地,分配好休息处,倒下再也不想动了,我们就大的照顾小的泡脚,挑脚泡,还比谁的泡最多,而且我们所到之处的宿营地,有一间空房铺上些麦草就不错了,如天没黑,还要一拐一跛的帮老乡打水,扫地呢。</p><p class="ql-block">在野营拉练的日子里,为了从实战出发,经常披戴月的搞夜行军,当年20岁左右的小青年,最能睡觉的年令,走着走着就蔫了,实在困得不行了,互相拉扯着,边走路边打瞌睡,这个味道终生难忘,深刻体会到缺觉的难受味。值得骄傲的是,我们五个女兵从野营拉练开始到结束,我们没有一个上大卡车休息,(包括小张坚),有多少次领导提醒我们上大卡车休息,我们硬是跟上队伍坚持下来了。 </p><p class="ql-block">岁月如梭,半个世纪过去了,每当我想起这段有意义的经历,心里就感到无尚的自豪和骄傲,它将永远成为我们一生中值得留恋的光辉一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