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3日下午, 微风拂面, 轻云蔽日, 天公作美,暖意融融。我校数学组第二周教研活动——“问题导学课堂研讨”如期举行。下午2时20分,全体数学老师齐聚四楼报告厅,共同欣赏了于凤娟老师主讲的《平均分》。</p> <p class="ql-block"> 开课伊始,于老师就从“6颗糖果分成2份”说起,结合6的分成和分配数量的公平性,继而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平均分。然后通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感受“平均分”的意义, 建构“平均分”的表象,接着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平均分的结果——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2颗。最后进行拓展性练习—— 把18个圆片进行平均分,你会怎么分?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巩固了平均分的概念。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主线分明,思路清晰:把6颗糖分成2份☞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的方法☞平均分的结果☞用数学语言对平均分的结果进行描述☞归纳总结。一环紧扣一环,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对平均分有了一个清晰的初步认识,这是本节课的亮点。</p> <p class="ql-block"> 研讨会进入第二个环节,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研讨,找不足,抓亮点,赏特色,馈己身,取长处,学经验。各年级组讨论激烈,踊跃发言,优秀的研学之风昭示着五小数学教师的优秀与干练。</p> <p class="ql-block">一年级组代表范愧芳老师归纳:</p><p class="ql-block">1.于老师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分法,并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引出分两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p><p class="ql-block">2.于老师注重分法的多样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有多种不同的分法,老师都予以认可。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平均分的方法虽然不同,但平均分的每份的数量是同样的。同时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序分。</p> <p class="ql-block">二年级代表闫晓停老师总结:</p><p class="ql-block"> 于老师的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给孩子们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并且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于老师利用学具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让孩子们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三年级代表谢艳茹老师评价:</p><p class="ql-block"> 听了于凤娟老师执教的《平均分》一课后,感觉于老师的教学经验非常丰富。本节课于老师精心准备,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 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课的开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引出三种分糖果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分糖果的多样化,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分法,并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引出分两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p><p class="ql-block">高年级代表谢玉霞老师建议:</p><p class="ql-block">1.导课环节可以紧凑一些,比如六块糖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同学们有不同的分法。紧接着问,你更喜欢哪一种分法?孩子们很容易会回答出喜欢每人分三个,因为这样分更公平、更合理。从这儿直接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p><p class="ql-block">2.当概念提出以后,紧接着出示几个练习题,练习的内容可以丰富一些,比如分苹果、香蕉、梨、面包,以及熊猫喜爱吃的竹笋等,都可以分。通过练习能加深孩子们对平均分的感性认识。在具体的情景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p><p class="ql-block">3.如果时间允许,最后可以拓展一下,用12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可以怎样拼?把物体的平均分拓展到平面图形,使练习更丰富且有层次性。</p> <p class="ql-block"> 最后,教务处董永飞主任进行了总评:于老师的这节课,轻松愉悦是最显著的特点,收获颇丰是最大的感受。在游戏中培养兴趣,在操作中积累经验,在辨析中澄清概念,在练习中探寻技巧,在思考中优化思维,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方法。内容具体,方法简洁,目标明确。</p><p class="ql-block">亮点:</p><p class="ql-block">1.情景引入方面,能用生活素材引入新课,点燃了学生的积极性,把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为完成目标做了铺垫。2.教学过程中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去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从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p><p class="ql-block">不足:</p><p class="ql-block">1.课堂的“问题化”与“导学”的功能还不能形成特色,亟待加强。</p><p class="ql-block">2.课堂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知识获得的途径,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下午的教研,我们体验了激情的课堂,参与了热烈的研讨,感受了踊跃的发言,分享了精当的点评。蓦然回首,于老师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课堂主线的明确性、评价性语言的丰富性、情感体验的正面性,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翘首而望,濮阳县第五小学必将是“春华秋实艳阳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