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篮球场·晚饭后

站牌下项目组

<b>作者:春天的故事</b><div><br><div> 高一升高二的暑假有两个月之久,愣是没留下一丝印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就回了家。暑假将要过完,接学校通知到新校区报到。看到墙上贴着的各班花名册,才知道高一(11)班被改为文科班。原高一(11)班不存在了;班主任李剑峰老师一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原11班选择文科的同学自然留在11班;原11班选择理科的同学,被塞分到余下的8个理科班,分别是5班、6班、7班、8班、10班、13班、14班、15班。我被分到7班。感伤总是有一点的;当下最要紧的是适应新集体。<br> 7班氛围十分友好,没拿转班的同学当外人。转班的新同学很快融入,与7班的老同学打成一片。在11班安安静静的我,在7班也安安静静地待着,像是一只不怎么会说话的吉祥物。<br> 这群活泼的同学,平时就喜欢嬉笑打闹。到了体育课,他们就更活泼了:一拨人“呼啦”一下奔去足球场踢足球;一拨人涌入器材室取了篮球热身上场;一拨人借着空着的篮球场地打羽毛球;还有一拨人三三两两地散步闲扯。我呢,依旧安安静静的,或默默地在篮球场旁看别人打球,或在操场的沙坑静静地玩沙,或沿着看台一侧寻着一个不被打搅的角落悄悄地遐想。<br> 两三个星期后,一位同学主动与我搭讪:“你看,别人都在打篮球,你为什么不和他们一起呢?”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了三个原因。大约一个星期后,国庆节前的周三中午,在食堂吃完饭,我碰见她,补充道:“哦,我不打篮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报以微笑,不再追问。<br> 国庆节后,上课时间由2点半调整为2点。我家离学校远,骑自行车也要二十分钟,便跟家里说好,早晨来学校后,中餐、晚餐都在学校吃,晚上下自习了才回去,省得一天往返六趟。<br> 池州一中作息时间表:早晨6点40早读半小时,然后吃早餐,7时50分上第一节课,至11时35分第四节课结束;下午2时(夏季延后半小时)上第五节课,5时许第七节课结束;晚7时上晚自习。因此,下午第七节课结束至晚自习,有近两个小时的空余。下午放学铃响,大家一窝蜂地去食堂。我嫌食堂人多且挤,并不赶着去吃饭。有时候去食堂旁的新华书店翻些文摘;有时特意绕远路慢慢走,路走得差不多了,窗口打饭的队伍就缩短地差不多了。<br> 吃完晚饭,悠悠地往回走。从食堂到教学楼,捷径就是穿篮球场而过。每每走到食堂对侧篮球场靠行政楼的一边,稍作歇息,看他们打篮球。篮球场一共八个,排成两排,每排四个。篮球架除了绿色的底座、边框和黄色的篮筐,最不显眼的数透明钢化玻璃材质的篮板。我所站的位置的左手边有四个篮球场,右手边还是四个。在右手边靠行政楼的第一个篮球场,每每都能看到初中同学蒋宇的身影。在初中,他的学习很优秀,曾在初一(上)期末考试包下班级七个第一,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是无敌的存在,颇有“舍我其谁”的气概。初中升高中,他考进池州一中教改班(重点班)。如今就是默默地看着他打球,并无上前打招呼的念头,也无半点想法。尽情挥洒汗水是别人的情景;我只是想着放松大脑、体会意境。自己内向、敏感而多疑的性格,定然察觉内心细微的变化。走哪条路去食堂、到哪层食堂吃饭、沿哪条路回教室,心境都有所不同。<br> 正是黄昏无限好,晚霞映衬半边天。在绚丽的晚霞短暂驻留于篮球场上空的时刻,远处教学楼里的日光灯棒渐次亮起。这就往教学楼去上自习了。<br>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是八个篮球场。直至一年多后的一次体育课上,定睛一看、数了一遍,方才发现是十个篮球场。也不知从何时起,有两个篮球场的中线架了一道排球网。细细回想,原来几个月前那里已举办过一段排球赛了。这或许是一直以来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以至于环境的千千万万都化为心境与氛围的映衬的缘故吧。</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