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为更好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3月3日上午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本部语文组进行“构建和谐课堂”的第二轮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 语文组紧扣“识字教学策略”这一主题,认真研读材材,精心构思教学流程,利用小学生对新事物比较好奇的心理特点,设置情景和游戏以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积极性。 杨芷老师在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课教学中从学生最喜欢的孙悟空入手,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创设了不同的情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识字,时而将孩子们带入生活中进行拓展识字,时而联系图片让孩子们联想识字,时而结合文章的语境理解词义,带领孩子们巧妙地将识字与语言相结合,然后借助辅助线,给予书写方面的指导,把识字与写字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写字过后的及时展示评价,更让孩子们加深了对每个字的认识和理解。一堂课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气氛。 多音字“结”的辨别,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为解决这一难点,杨老师出示长句子: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指名朗读后,老师相机指导“结”字。“结”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jiē”,表示植物长出了果实。为了让学生扎实掌握根据语境掌握据语境定音的方法,随即给学生开展口语训练,苹果树上结什么,葡萄架上结什么,学生通过巩固训练,知道了植物长出果实后读第一声,从而牢牢掌握“结”的读音。 “掰、扛、扔、摘”四个动作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四个字,总结形声字旁的作用,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识字、动作演示法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方法巧记生字。在识认“掰”字时,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猜猜字义,再观察插图,看看小猴子是如何掰玉米的?演一演“掰”的动作,从而学生明确了“掰”就是两只手用力把玉米从秆子上分下来。“扛”字让学生结合生活中扛东西的经历发现很重、很大或长长的东西需要扛着走。对于“扔”这个生字的识认,学生谈谈爸爸妈妈平时在家会扔什么东西明白扔是随手一丢,不再爱惜,小猴子把当时视之宝贝的玉米毫不爱惜的丢了去摘桃子,初步感受到小猴子的见异思迁。 汉字,如同“中华民族掌心的纹路”,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加强汉字教育,不仅有利于小学生识字写字、学好母语,而且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培养儿童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杨芷老师在课堂中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随”出了精彩,后又通过自主识字,归类识字等方式,让学生“识”出了能力。这样的课堂活跃的是老师的激情,激发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洋溢的是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本部教师交流探讨、共同提升的浓厚教科研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