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介绍

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

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培训咨询:18625858663(李老师),林州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介绍,林州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课程方案,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在哪里,很多单位团体想到河南安阳林州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参加红旗渠精神红色教育活动,想了解红旗渠培训方案和红旗渠培训基地介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做一些讲解。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走进林州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人们就能听到这首属于林州的“红歌”,红旗渠之歌,响彻在太行山上,红旗渠畔。<br>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太行山上开凿的一条“人工天河”。当年这项大型水利工程正式名称叫“引漳入林”,就是把邻省山西的漳河水,引入严重缺水的林县。<br> 林县,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林州,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太行山区,这个地区石厚土薄,降雨量少,地面无法蓄水,地下又缺乏泉水,有史以来就是水源奇缺的地方。林县的水宝贵到何等地步,据说那时当地的很多村民,一生大概只会洗三次澡,就是在出生、结婚和去世的时候。<br>缺水对于以依靠农业为生的林县人民来说,无疑是致命的的痛苦。平时人们甚至不敢洗脸,日常生活用水都需要从十几里外担水回来。据说,曾有一户人家,在大年三十起早到十几里外担水,直到傍晚才挑了两担水回来,家中新娶的儿媳担心,出门去接水,不小心绊倒在石头上,两担水都洒光了。回屋不久,这位新媳妇便惭愧上吊自尽了。<br> 千百年来,林县缺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血泪史,而林县人挖渠引水也是不屈不挠的历程。查阅资料可知,从元代开始,林县便有兴修水利的记载,公元1268年,林县人民历时3年修成天平渠,明清时代陆续修建过十余条小型灌溉水渠。<br>这些小型水渠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林县缺水的问题,但是为后来兴修红旗渠奠定了基础。1960年2月,林县开始建设红旗渠,它以漳河水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70.6公里,全部开凿在峰峦叠嶂的太行山腰上。<br>修建红旗渠的过程异常艰难,说是传奇也不为过。60年代,正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当时人均只有半斤粮食,人们吃不饱肚子,就上山挖野菜饱腹。“早晨汤,中午糠,晚上稀饭照月亮”就是那时人的生活。吃不饱饭,任务又重,林县人就采取做重活的吃好一点,做轻活的差一点;歇班的喝稀的,上班的吃稠的;饭量小的支援饭量大的,女社员支援男社员等一切能想到的办法。<br>就是在如此艰难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林县人民硬是靠一双手,一锤一钎,在大山上开山凿石,从1960年2月到1969年7月,历时近十年,建成了“红旗渠”。建成的红旗渠,干、支渠共595条,遍布全部乡镇,全长1500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54万亩。<br>据资料记载,在红旗渠的建设工程中,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槽,开凿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最南的广州与最北的哈尔滨两地连接起来。如此宏大的工程,可以说是那个红色年代的奇迹。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红旗渠,像一条蓝色飘带缠绕在“北雄风光最胜处”的太行山上,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其工程之艰巨,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今天当我们走进林州时,感受到的是浓浓的红旗渠精神。那种红色精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深藏着,它见证了一代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林州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境内,地处豫、晋、冀三省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奇险秀丽,人文景观底蕴丰富,是人文与自然完美组合的最佳典范。<br><br> 林州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围绕林州可触、可见、可悟的特有红旗渠精神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为各单位开展红色教育培训、理想信念教育、陶冶道德情操、激发创业热情、提高自身素质、提供高效、有益的红色精神能量补充。红旗渠,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修渠过程中孕育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林州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弘扬红旗渠精神,坚定理想信念。<br>林州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发挥林州红旗渠的资源优势,为各参观单位设有“红色讲堂”、“廉政讲堂”、“劳模讲堂”三大讲堂,传承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当年修渠劳模为学员讲述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历程,邀请红旗渠精神研究专家为培训学员开展红旗渠精神专题讲座。<br><br> 林州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参观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纪念馆是收藏、研究、展示、传承红旗渠历史的一座展馆,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展厅通过“千年旱魔、红旗引领、太行丰碑、山河巨变、精神永恒”五个部分回顾当年的修渠历程,使人们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不忘艰难困苦,不负使命重托。 林州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体验式教学走进红旗渠青年洞,青年洞是以红旗渠的代表性工程,以太行山为依托的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红旗渠艰苦奋斗精神的实景体验场所。登临青年洞红飘带廊桥,可俯看三省风光、漳河奇观。行走在不足两米宽的渠墙上,向前看不见头,向后看不尾,抬头是陡立的峭壁,俯首是数丈高的悬崖。不经意间,已与英雄擦肩而过,号角嘹亮、踏遍青山、推独轮车等修渠英雄的形象已凝固为雕像,融入太行红岩。蓦然抬头,青年洞就在眼前,这里昭示青春,也展示巍峨。“铁姑娘打钎”、“凌空除险”现场表演,怀旧,惊险,与英雄再次握手,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浮躁的心情也会变得寂静。<br>林州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的实践基地设置有推独轮车、抡开山锤、抬太行石等体验活动,还原当年修渠时战天斗地的情景,通过实践教学,让学员感受当年修渠民工的刚毅和艰辛,更为深刻的体验林县人民不怕苦难、战天斗地的创业精神。<br>林州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还设置有实景演出教学模式,《又见红旗渠》实景演出通过“缺水”“盼水”“引水”“通水”的场景演绎,以及再现抡锤打钎,凌空除险等工作方式,让学员在观看的过程中穿越历史,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修渠岁月。<br><br><br> <div>“红旗渠”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中,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见证。正是有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方针,才有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心心相印,创造了人工“天河”的奇迹,有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的实践力量。</div><div>“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1997年红旗渠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随后又荣获“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称号,林州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廉政教育的理想场所。这里是红色教育的精神高地,林州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欢迎您。</div><br><br>

红旗渠

林州

林县

红色

教育

基地

精神

修渠

太行山

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