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著名作家、诗人黄亚洲来到紫红村,有感而发写道:</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紫红村的名称终于落到了实处。大红大紫的生活,终于开始了真正的起步。——我写过很多五彩缤纷的诗,但都没有这个村子气色好。这其实是个老村,两千多年了,真没有想到,国家给了一帖“精准扶贫”的不老药,突然,就返老还童万紫千红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说起紫红,印象里那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地方,相比我所生活的闭塞小村庄,那应该是梦里的“大城市”,而且它还有一个独特而色彩明艳的名字——紫红,这个村名,是从古至今紫红人的骄傲和自豪。相传距今2300多年前,赵国大臣蔺相如,是现临汾古县人,古县和沁源山水相连,蔺相如第一次到沁源,山高路远,长途跋涉,饥渴交加,这时突然眼前一亮,漫山遍野姹紫嫣红的花朵随风摇曳,扑鼻而来的香味招引着蝶飞蜂舞,河里甘泉潺潺清澈见底,两岸芳草萋萋,他瞬间被眼前美景迷住,情不自禁感叹道:好一个万紫千红的地方。于是“紫红”就成为这个山村的村名固定下来,延续了两千多年。也因为有了这个好名字,紫红人杰地灵,一代代仁人志士辈出,原本是天然的万紫千红,被后人建设成万紫千红的生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也因为这个缘故,每年正月唱戏,县剧团出场第一台戏一定是到紫红村,寓意一年顺义通达,大红大紫。那时候全县共有10个公社,紫红公社管辖原景凤、活凤、紫红三个乡。紫红村就是公社治所所在地,经常举行物资交流大会和庙会等,热闹红火,繁花似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紫红旧村最吸引人的是大院文化。一座座独特的大院至今挺立,这些大院都是典型北方四合院,有的大院还有附院,按照大家大户的构建,附院给长工仆人或圈养牲畜。沿街的四合院南墙上都开着一个小窗,以便于闹红火时在家里就能看到街上的场景,也是南北通透,便于空气流通。每个大院都建有一个突出来的门楼,门楼高高,朝向一致,站在门楼下都能看到南山的那棵老松树,可惜后来老松树寿终正寝不复存在了,但世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前辈念念不忘,后辈津津乐道。这种保留完整规置统一的四合院在紫红旧村有五六处,虽然在抗战期间被日本人烧毁,但后人又都修缮恢复了原貌。村里后来建造的房舍也都建了独具特色的门楼,成为紫红村的一大特色。门楼的牌匾风格迥异——業豐、耕读雲、富贵堂、品高月淡、仁山智水、凝祥聚瑞、厚德传家、宁静致远等,一股清新雅致文蕴浓郁的气息扑面而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紫红村有90多户人家,人口不足300人。据相关资料,从立村到光绪三年,村里只有胡、谭、刘三姓居住,后来谭姓人搬回原处程壁村,有王姓人迁来,逐渐分支成全村第一大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紫红故事多,有栩栩如生的传说,更有数不清的风流人物。传说中的蔺相如获锦囊妙计、行医救世的王氏三杰(王庭彦、王庭杰、王庭英)、大力士刘拴劳、要分粮找王良、领头雁王长生、优秀干部王庆怀、抗战老兵崔同林、革命军人胡乃聪、英雄母亲宋兰英、书法名家王春庆等等。这些人建设了紫红,丰富了紫红,紫红也因为这些人而姹紫嫣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紫红公社存在期间,是紫红村最蓬勃发展时期,后来,紫红又火了,一批批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人云集紫红,到紫红看鸟成为时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山有八头九个弯,九个弯下十个滩”。紫红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群山叠翠,三面环水,紫红河是沁河源头之一,常年流水不断。紫红村最具特色的是全年无霜冻,这在北方的冬季,在山区的沁源是很少见的。因为地处“小盆地”山环水绕,素有“天下紫红不下霜”之称,说“天下”有点大,是古时走不出沁源这片天地的本地人对紫红的描述,也可见紫红小气候的特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因为地理环境独特,水源充足,多年以来一直是苍鹭和白鹭的栖息地。苍鹭和白鹭都属大型水禽鸟类,以鱼、虾、泥鳅、蛙、蝗虫等为食物。生活环境离不开充足的水源,紫红河正好满足了这个首要条件。另外紫红村一带属于农耕区,没有厂矿污染,山上有茂密的油松,便于鸟类筑巢繁殖。苍鹭和白鹭属于候鸟,每年3-4月间飞来,10月渐冷后到南方过冬,期间在这里产蛋孵卵。油松浩荡成海,苍鹭、白鹭伸展大翅翩翩起舞,或翩跹于林间树梢,或静立水面,长足长脖长嘴,形体优美,相比树林中那些钻来钻去的小鸟,它们是王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紫红的鸟先于紫红村迁移了。原因不详,人们揣测是因为有一年修河坝,炸石头的爆破声、叮叮咚咚的敲打声惊扰了它们。总之,坝修好了,鸟不见了。但它们并没有走远,在百公里之外的法中乡水泉村的一片树林里突然来了很多鸟,几十只,上百只,后来发展到四、五百只,就在山凹里的一片树林里,沁河的不远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近几年,紫红又成了热词,作为脱贫攻坚唯一的省级贫困村,要整村搬迁了。主要原因是在抗战期间村子被烧,村民回村后基本在原址上加修,多年后出现裂缝坍塌等原因,县里决定整村搬迁,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村里人面临艰难的抉择,县里相关部门动用各种力量,想尽一切办法,做着搬迁的各种准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紫红旧村毕竟是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村,村里的古屋、古树、古街道、古门楼、古戏台等随处可见。两千多年的栖息宝地,祖祖辈辈的气息,世世代代的濡养都在这里,突然要搬离,尤其是老年人怎么也割舍不下。在旧村探访时,院落大门紧闭,大红的对联经过一年的风吹日晒依然红艳,沿街巷道干干净净,只有几片树叶散乱于地。没有人声、没有动物,甚至没有风,树叶静悄悄地等待秋风的到来。我随口而说,好安静呀!怎么这么静?随行的向导李满庆满脸忧郁地说:都搬走了,没人了,可不就安静。我突然想起来,这是旧村呀!村民早都搬进了新村,难怪村里静的让人窒息,但眼前紧闭的大门分明是主人刚刚出去串门锁上的,街道分明是早晨才打扫干净的,升腾的烟火气弥漫,悠悠两千年历史气息还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如今的紫红新村,是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修建,一排排整齐的平房,透过铁栅栏满院鲜花万紫千红。路边的人民广场,各种体育器材整齐排列,闲暇时老人、孩子聚集在这里拉家常说散话,娱乐时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正如诗人黄亚洲所说:</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一排排新居、一个个小院,都愿意站出来为此作证——村口的农妇,开口闭口夸时代暖和。她的脸是紫红色的。”“新村整体搬迁。老村,则通过一个文化公司来修旧如旧,整体交给旅游,或者交给艺术,在另一个层面整体实现紫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紫红新旧村又一次成为儿时梦里的紫红了,期待它们一直姹紫嫣红,如愿大红大紫。</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