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 | 贵阳一中18班团圆快乐时光

肆拾貳

<h3>导语:贵阳一中以“追寻美好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培养未来领袖人才”为育人目标。在学生的思想、生涯、心理、生活和学习方面,健全了一套具有一中特色的学生发展机制。成绩从来不是唯一目标,培养出五育优秀的学生,才是一中“美好教育”理念践行的目的。<br></h3> <h3>人间有味,唯美食与情谊不可辜负。为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感受劳动之美,彰显文化之美,体验感恩之美,进而享受到团圆之美,高一18班的全体同学在班主任包春华老师的教导下,于寒假参与了“晒晒我家的年夜饭”活动。<br></h3> <h3>“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br>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值得好好记录。第一次进厨房做年夜饭,第一次切身感受父母亲人的辛劳。这一次,高一18班的同学们共同记录下了一个难忘的寒假。<br></h3> <h3>那么,接下来......<br></h3> <h3>#18班“炸厨房”小组成员申请出战!!!#<br></h3> <h3>王玥菡: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老人家喜欢热闹、喜欢家族聚会。因为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才是“年”的最好体现。</h3> <h3>陈星睿:中西搭配,给年夜饭增添仪式感。<br>范祉媛:饭菜中尽显年味,今天在家人的帮助下做了一盘糖醋鱼。完成情况马马虎虎,但最终还是完成了新年第一项目标!</h3> <h3>覃欢:年夜饭是一大家子人一起吃,菜鸡的我无法加入所以我只能参与制作宵夜,但因为自信过了头,忽略了教程里炸鸡翅时加菜油的步骤!!!</h3> <h3>罗婧雯:“论一个厨房白痴在除夕夜的学习手记”—通过这次年夜饭的参与制作,我明白了爸爸妈妈做菜的艰辛!</h3> <h3>李博文:看似简单不过的小米渣,其实制法颇有讲究,佳肴并非一次就能完美,但持之以恒、反复磨炼,便可游刃有余。</h3> <h3>廖子涵:煎鸡翅的时候是真的不敢靠近,但做菜确实很有成就感^o^,最后做出的菜确实好吃😋。一切美味果然只有自己做的最有感jio(。ì _ í。)</h3> <h3>王希正:和老妈合作一把,炒了三个菜,年夜饭齐活!</h3> <h3><br><br></h3> <h3>卢浩宇:今天学做回锅肉。虽然我刀功一般,但幸好还有我的“副厨”表哥。由于大家都着急着吃饭,还没来得及照成品照,就吃得只剩一点辣椒了!</h3> <h3>陈唐思睿:今年我主动提出加入奶奶和妈妈的做菜队伍。我选择的是我们家的拿手菜——糖醋排骨。至于为什么在春节做这道菜,一是排骨很甜,祝大家都"笑口常开";二是虎年吃排骨,祝&quot;虎虎生威"。<br>杜俊杰:吾同吾之蒜薹炒肉给大家拜年了!此外,吾痴于新春佳节之乐中,不察作业之悄然,亦忘却年夜饭之照片。吾心不安,尝寻照“骗”,未果,便心横而诉其详,实属无语子!</h3> <h3>尤思齐:盘中姜条葱节拥在鲈鱼旁,灯光下豉油覆盖的鱼皮闪着金黄的光。夹起一块粉白的鱼肉,清香缕缕入鼻。舌尖与鱼肉碰撞的瞬间,甜,咸两味在味蕾旋开,粉嫩的鱼肉入口即化,鲜香在口中荡漾。</h3> <h3>王佳诺:我所制作的大菜是“密汁蒸鱼”。我第一次尝试鱼这种大菜,鱼的体积大,又很滑,我一直试图和它“斗智斗勇”,摆盘、浇汁,一气呵气!最后的成品虽然卖相不太好,但好在结局还是圆满,获得了亲戚们的连连称赞!</h3> <h3>肖楚婷: 年夜饭制作了花样馒头、“紫气东来”和“小财神”。这是一顿绿色健康美味的年夜饭!🌹🌹🌹</h3> <h3>李星谊:我做的菜是宫保鲍鱼,在爸爸的指导下,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宫保鲍鱼就出锅了。时间流逝,而年夜饭的味道始终如一。家人团聚,灯火可亲,辞旧迎新。</h3> <h3>田硕:起锅热油,放蒜粒炒香,再放猪肚爆炒至水分干😡,放姜丝,爆炒几分钟🔥,最后放辣椒、盐炒。</h3> <h3>杨思远:咀嚼家人们八仙过海的拿手好菜,一股从胃出发的暖流涌上心头:一顿全家参与的年夜饭,寄托着团圆、分享、传承,是最切实纯粹的年味!</h3> <h3>孔祥旭:大年初一的年夜饭,我的父亲结合山东煎饼和鸡蛋饼的特点,将料直接和进饼里,创造出了“贵州孔氏烙饼”,今天我简单地学做了一张。</h3> <h3>徐灵皙:&quot;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quot;,在今天亲手尝试做糖醋鱼后,我对此感触更深。虽然肉吃起来有点怪怪的,但因为是自己亲手做出来的,便觉得是人间第一美味!</h3> <h3>陈之渝: 有外国清新甜汤,有浓厚香甜的中国传统菜,为家人的年夜饭带来更好味道,也为年味增添了一分别样的甜。</h3> <h3>姚陈希:看着大虾从青色化为亮红,仿佛是初进校的我们经历种种后褪去羞涩的外衣,露出火热的内心,又好像寓意着我们会在这3年里一步步从青涩走向成熟......其余的就不多啰嗦了,佳节已至,顺颂冬祺😃</h3> <h3>蔡易含:望着母亲的身影,我突然明白:幸福,不是一大桌美味的佳肴,也不是一场热闹非凡的演出,而是一年到头了,一家人始终能团圆在一起。想到这,我大步流星,开门:“爸,妈,孩儿来迟了…</h3> <h3>王晓岚:这次的年夜菜,让我体会到了妈妈做菜的辛苦,这也是第一次和妈妈一起做菜,觉得很有意义!</h3> <h3>邱禹涞:本来想做一点别的,但最后选择了一个最简单的“包饺子”。回想一下,上一次包饺子已经不知是什么时候了。过程比较顺利,但有一只弄破了,不得不舍弃其美观而补上。如果在往年,我们应当是一大家人待在一起,今年回不去,也作为是一个纪念吧。</h3> <h3>黄淑涵:左手操盾,右手执铲:一边挡一边铲。好不滑稽!但好在短暂的几分钟过后油锅似乎失去了斗志恢复了平静。没办法已经败在本姑娘的围裙下。牙签牛肉也在经过一系列工序之后终于端上了餐桌!</h3> <h3>史蓝琦:今年新年我学的是糖年糕,这是一道江浙地区的特色美食,也是每年过年我最期待的菜。最后的成品算是成功,不仅吃到了香甜软糯的糖年糕,也感受到做饭的乐趣!<br></h3> <h3>田娜娜:做糖肉的过程十分坎坷,多亏了妈妈的多次援助。吃饭的时候便是满足和快乐了。吃着甜甜的糖肉是一年最幸福的结束了。一岁一礼,一年一餐。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过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甜甜蜜蜜(=^▽^=)</h3> <h3>宋美良:今年春节家里失了几分往年的热闹,却平添了几分我的勤劳,大部分菜由我(vegetable chicken)和堂哥掌勺(主要是因为家里的大厨没来或顶班去了)。<br></h3> <h3>汪若言:今天,为了做出年味,我踏踏实实按百度来做,最后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发现,做菜和做人实际上是一样的,每一步都不能马虎随意,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做得更好!</h3> <h3>胡业炜:这次做的菜是蒜苔炒肉丝,因为有经验,所以过程不算艰难。先将肉丝下锅,翻炒10s后加入切碎的蒜苔,糍粑辣椒,倒入适量酱油,翻炒,出锅。<br><br></h3> <h3>蹇滨帆: 说是“做一道拿手好菜”,但对于我这个厨房绝缘体,连会做的菜都没几道,哭了😭!在反复纠结之下,我最后选了一个有贵州特色的“折耳根炒腊肉”。</h3> <h3>吴厚菲:年夜饭我做了一道黄油烤土豆,虽然主要食材只有土豆,但烹饪过程经历了多次的腌制,提前的水煮,两次放入烤箱进行烤制。在厨房里忙碌了一整天,年味十足。</h3> <h3>陈竹:做菜是一个考验耐力和细腻内心过程,切蘑菇需要熟练的刀工,泡菇、腌肉去腥需要耐心,炒肉需要熟练的手法,对炖汤火候的掌控需要经验……(我突然发现自己还是太嫩了!)但我收获的不止这些,更感受到了一家人聚在一起的快乐和幸福,还有浓浓的烟火气……</h3> <h3>蒋翊帆:十几年过去,还是一幢房子、一大家人、一大桌菜。只是房子翻修换了模样、哥哥带回了他的女朋友、菜味变得更加清淡……时光虽然斑驳了我童年记忆里的一切,但我们家人间的感情仍似往日那般深厚!</h3> <h3>胡佳怡:今年是第一次参与年夜饭的制作,以往通常是只能端端碗抬抬锅,这一次终于参与了制作菜品。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快乐又搞笑。<br></h3> <h3>黄煜涵:第一次动手做菜,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菜品,还是以打下手为多,不过在品尝时,就会比以往多一份成就感和激动,毕竟有了自己的参与。年夜饭很好吃,希望岁岁有今朝,年年的年夜饭都能够参与,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做菜水平!</h3> <h3>一些关于年夜饭的美好小事,就这样诞生于普通的家庭厨房,伴着各家迥异的口味和浓浓的油烟,而与其相关的难忘记忆,总逃不出,也离不了家人之间的温馨陪伴。<br>于是,我们以“年夜饭”为引,写成长反思,写美好希望。最后,感恩其中的肺腑真情......</h3> <h3>指导教师:包春华<br>图文感想:高一18班全体同学<br>编辑:芦岑芹(实习教师)</h3>

年夜饭

做菜

厨房

参与

制作

一中

最后

团圆

美味

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