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屈辱心酸读高中</p><p class="ql-block">初中毕业我们连湖的学生要到邵岗公社的学校参加统一考试,通过考试1972年年初我被青铜峡一中录取,我们那时毕业都是冬季。当年青铜峡县只有两个学校有高中,一个就是青中,还有一个就是培红中学(后来青铜峡三中的前身)。我们这届青中是二个高中班,培中二个高中斑,全县也就录取二百名高中生。</p><p class="ql-block">能到县城读书应该是高兴的,但是我有一个难以启齿的毛病-尿床。父母领着到处看,吃药、扎针、偏方,跑了许多地方还是无济于事。过去在家,尿湿了可以晒洗,有母亲照顾。现在在学校,30多个同学住在40多平米的两间房子,大通铺、上下铺。因为我的毛病同学也不愿意靠我睡,慢慢我被挤到了门口,冬天的风从门缝吹进来,加上尿湿以后不敢拿出去晒,冰冷刺骨。同学也看不起,自己也抬不起头。有一次一个同学在教室骂我并揭短,我气急之下和他打起来,自己年小体弱,被同学骑在身上狠狠打了一顿。本来学习比较好的我,学习成绩下降,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p><p class="ql-block">学校那时每月的生活标准是9元钱,因为父亲是领工资的,每月好像是43元,母亲每月也就是30元。学校补助只给没有收入的学生,我申请补助也没有希望,家里的生活更加困难了。为了生活大哥16岁早早的就参加了工作,招工到青铜峡造纸厂,为这现在大哥还埋怨说没有让他继续上学。</p><p class="ql-block">青中到连湖有三十多公里,每周六就骑着自行车回家,一路上坎坎坷坷,有石子公路,车辙高高低低,有沟沟壑壑,泥泥泞泞,感觉这条件路好长好长。</p><p class="ql-block">在我上高中之前,父亲被下放到县"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也就是后来的县"良繁场"。父亲为什么改造,改造期间所受的苦,一直也没有告诉我们,一个人承受着压力。后来"五七干校"结束,坚决不回银行系统工作。正好有个和父亲一起银行工作的沈叔叔,在瞿靖公社当书记,就把父亲要去当公社会计,后又调到大坝公社当会计。</p><p class="ql-block">写到此不由自主的想起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朗诵一下以缓解情绪</p> <p class="ql-block">熬了两个学期,父亲又到县办的水泥厂工作,我们又搬家了,我也转校到培红中开始读高二。</p><p class="ql-block">培红中学最早是青铜峡水电厂的子弟学校,后来的青铜峡三中。地处青铜峡县最南的青铜峡镇,学校同时接收这一范围的学生就读。</p><p class="ql-block">青铜峡水电厂是建国初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建大坝时,苏联撤走专家、图纸,后炸毁重建。</p><p class="ql-block">青中和培中二个学校,培红中学学习氛围好些,青中在县城。在若干年后青中许多同学步入官场,培中就相对差点,这是不是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呢?</p><p class="ql-block">这时我上学的情况好点,家在河西,有8、9公里,就可以骑自行车过铁桥经常回家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铜峡黄河铁桥,当时为大坝施工建的一座临时桥梁,也是宁夏最早的一座黄河桥梁。</p> <p class="ql-block">在培红中学读了一年高二,高中毕业了,今后的路怎么走,路在何方?</p>